农学 >>> 林学 >>> 林业基础学科 林木遗传育种学 森林培育学 森林经理学 森林保护学 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 防护林学 经济林学 园林学 森林统计学 林业经济学 林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林学 森林土壤相关记录89条 . 查询时间(0.116 秒)
近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科研人员依托广东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长期模拟酸添加控制实验平台,研究揭示了酸化森林土壤有机碳累积机制。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植物与土壤》。
2023年8月17-19日,全国森林土壤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新“形势下林草土壤学使命与创新学术研讨会”在安徽省芜湖市召开,会议由中国林学会森林土壤专业委员会、中国土壤学会森林土壤专业委员会主办,安徽师范大学承办。共有130多名代表参加了本次学术年会。
有机氮矿化速率是决定土壤氮素有效性和影响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关键因素。土壤真菌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分解者和养分循环的驱动者,主要分为自由生活的腐生真菌和与植物根共生的真菌两大功能群,其中与植物根共生的真菌可以分为外生菌根(外生菌根)、丛枝菌根(刺骨肌瘤,AM)和杜鹃类菌根(杜鹃花类菌根)等。目前不同菌根类型森林土壤氮矿化的差异及影响机制还有待深入研究。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站博士列志旸在研究员刘菊秀的指导下,依托鼎湖山站2000-2022年监测数据,分析了中国南亚热带地区3种不同演替阶段的森林(马尾松林、针阔混交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壤、水和酸性气体(SO2和NOx)的化学性质。结果表明,三种森林类型的土壤pH从3.9(2000-2015年)增加至4.2(2016-2022年),土壤交换性酸表现为先下降后稳定。在整个研究期间,地表水和地下水...
土壤气态氮(如N2O和N2等)损失是陆地生态系统氮损失的重要途径,是导致陆地生态系统氮限制的重要机制。气态氮主要来自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等土壤微生物过程。陆地生态系统是大气二氧化碳(CO2)重要的碳汇,在调节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每年吸收人为活动排放CO2的30%左右,但其碳汇功能往往受到氮供应的限制。与1850-1900年相比,全球地表温度目前升高1.1°C左右。IPCC第...
土壤气态氮(如N2O和N2等)损失是陆地生态系统氮损失的重要途径,是导致陆地生态系统氮限制的重要机制。气态氮主要来自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等土壤微生物过程。陆地生态系统是大气二氧化碳(CO2)重要的碳汇,在调节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每年吸收人为活动排放CO2的30%左右,但其碳汇功能往往受到氮供应的限制。与1850-1900年相比,全球地表温度目前升高1.1°C左右。IPCC第...
植物物种多样性支撑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基本功能,是开展植被修复工程必须考虑的关键问题。多项证据显示,增加植物物种多样性有助于改善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因为生态学互补效应可以促使植物群落吸收更多的大气二氧化碳。由于碳、氮循环的紧密耦合,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和可持续性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土壤氮的有效性。现有研究表明,增加生态系统植物物种多样性可以提高土壤有效氮水平,但在部分案例中,土壤有效氮水平也可能随着植物物...
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全球变化生态学科团队通过温带森林设置的长期控制地表凋落物和根系输入的实验平台,利用生物分子标志物技术在土壤有机碳形成机理的研究方面取得新的进展,成果以“Differential effects of forest-floor litter and roots on soil organic carbon formation in a temperate oak for...
土壤水分运移行为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即优先流和基质流。水分运移的活跃程度会直接影响溶质迁移、地下水交换及植物水分获取等过程。该研究依托鼎湖山站,分析了亚热带森林演替序列上的三种不同林型内(常绿阔叶林BF,混交林MF和马尾松林PF)的土壤水分运移格局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尽管前两个林型内的土壤连通性(如容重和孔隙度)以及水分入渗能力均优于马尾松林,但是土壤水分运移格局和优先流程度并未呈现相同的变化趋...
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大气CO2增加已成为当前重要的科学话题并引起了广泛的政治和社会关注。巴黎协议和IPCC报告均指出有效遏制大气CO2增加是缓和气候变化的有效措施之一,同时强调需要深入理解大气碳源和碳汇。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至少有一半的土壤有机碳储存于森林中。热带和亚热带森林主导全球森林碳循环,它们占据全球森林78%总碳排放和55%总碳吸收。人类活动也导致大气氮沉降加剧。氮沉降通过影响植物生...
几乎大多数被子植物都与菌根真菌共生形成菌根,菌根可以增加植物获得营养、水分或抗压力的能力。根据其解剖结构和功能,菌根主要有三种类型:外生菌根(EcM)、丛枝菌根(AM)、杜鹃类菌根(ErM)。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EcM、AM和ErM真菌之间的功能变异可能在不同程度上驱动土壤碳氮循环。然而,以往这些研究大多集中在比较EcM和AM森林的碳氮循环模式的差异,EcM、AM和ErM森林土壤碳氮循环模式的比较...
几乎大多数被子植物都与菌根真菌共生形成菌根,菌根可以增加植物获得营养、水分或抗压力的能力。根据其解剖结构和功能,菌根主要有三种类型:外生菌根(EcM)、丛枝菌根(AM)、杜鹃类菌根(ErM)。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EcM、AM和ErM真菌之间的功能变异可能在不同程度上驱动土壤碳氮循环。然而,以往这些研究大多集中在比较EcM和AM森林的碳氮循环模式的差异,EcM、AM和ErM森林土壤碳氮循环模式的比较...
土壤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s, DOM)是森林碳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连接了土壤碳库和水循环,并受到外源氮素输入的调控。尽管普遍认为氮沉降增加有利于热带森林土壤碳吸存,但尚不清楚长期氮输入如何影响土壤DOM组成及其与土壤碳吸存的关系。
中国南方亚热带森林土壤中长期高的大气氮沉降导致其成为气态氮(一氧化氮(NO)和氧化亚氮(N2O))释放的热点区域。土壤湿度是NO和N2O释放速率的主要控制因子,尤其在具有季风气候,干湿交替频繁的亚热带森林。然而,土壤湿度对中国亚热带森林土壤NO周转和N2O释放的具体调控作用及其过程机理,目前知之甚少。
目前,全球气候变暖仍在加剧,CO2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森林土壤作为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而备受关注,精确估算森林土壤碳排放可为评估碳收支奠定科学基础,并服务于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实现。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