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大气物理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大气物理学 北京大学相关记录25条 . 查询时间(1.085 秒)
2023年正值北大物理110周年,同时按照教育部关于“基础学科优秀拔尖人才培养试验计划”的精神和要求,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将于2023年7月10日-7月14日举办物理学、大气科学优秀学生暑期学校。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聂绩助理教授课题组的最新研究阐明了全球变暖下极端降雨响应的区域特征及其机理。该工作以“Dry and moist dynamics shape regional patterns of extreme precipitation sensitivity”为题发表在最近一期的PNAS(美国科学院院刊)上。
近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助理教授李婧获得了由Elsevier出版社和大气辐射权威期刊JQSRT联合设立的Richard M. Goody Award,以表彰她在大气辐射传输和气溶胶遥感方向做出的贡献。该奖项以在大气辐射,遥感与气候变化领域有深远影响的先驱科学家Richard M. Goody命名,每年在全球范围内授予一位在大气辐射和遥感领域有突出贡献的青年科学家。
近日,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要茂盛教授指导的博士毕业生李菁博士荣获2019年美国气溶胶研究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Aerosol Research-AAAR)设立的Sheldon K. Friedlander杰出博士论文奖。李菁博士于2019年10月14-18日在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召开的第37届AAAR气溶胶大会上接受颁奖。该奖项以气溶胶科学研究先驱、教育家、美...
美国气象学会(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AMS)最近公布了该学会将在2020年1月年会期间要表彰的2020年度获奖人和新增选的学会会士名单。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孟智勇教授当选美国气象学会会士(AMS Fellow),成为中国大陆院校和研究单位首次获此殊荣的中国籍气象学者。美国气象学会是美国最权威的气象和大气科学学会,学会会士每年增选一次,增选会士人数不超过...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聂绩助理教授(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与合作者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研究论文,揭示极端降雨事件对全球暖化的响应过程和其中的重要机理。极端降雨天气常导致洪涝和泥石流等重大气象灾害,给人身安全、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带来极大影响。近年来在全球暖化的气候背景下,全球范围内很多区域的强降雨等极端天气的发生概率或强度也显著增加,对社会的灾害应对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太阳大气加热和辐射所需要的能量来源问题是日地空间物理的基本问题之一,激波的耗散被猜测是一个重要的渠道。然而一直以来缺乏对激波遥感的诊断方法,导致无法知晓激波的状态,比如激波的压缩比、上下游的温度、上下游的马赫数、传播速度、传播方向等,因而制约了人们对于激波加热太阳大气的认识。
2018年4月28日,北京大学大气科学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专家评审会在物理大楼北547会议室举行。复旦大学张人禾院士、南京大学谈哲敏教授、中山大学杨崧教授、国防科技大学费建芳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陈海山教授、浙江大学曹龙教授担任评审专家,张人禾院士任专家组组长。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姜国华教授、学位办副主任瞿毅臻、学位办尹丹,物理学院副院长王宇钢教授,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师生代表30余人...
2017年11月17-18日,中国冰冻圈科学学会(筹)2017年学术年会在广西北海举行。会议期间,大会颁发了2017年度“施雅风冰冻圈与环境基金优秀科学家奖”和“施雅风冰冻圈与环境基金青年科学家奖”。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杨军研究员因在行星冰冻圈所做出的创新性成果而荣获“施雅风冰冻圈与环境基金青年科学家奖”。杨军研究员于2012年获得北京大学博士学位,2012-2015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地球物理科学系做...
2017年9月15日,受大气光学研究中心“墙里秋千墙外道”学术沙龙的邀请,北京大学毛节泰教授访问安光所大气光学研究中心,并作了题为“大气科学中的探测”的专题报告。
大气有机气溶胶是影响空气质量和气候变化的重要物质。有机气溶胶不仅能直接影响太阳辐射、云凝结核的形成,还可能作为大气反应的场所,使痕量气体在其表面发生非均相反应。大气有机气溶胶来源和变化规律非常复杂,是当前大气化学研究的前沿和难点。在该项研究工作中,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陈忠明课题组同时测定气相和颗粒相过氧化物,据此计算出有机过氧化物的气粒分配系数,发现该系数远远大于已有模型的预测值,表明有机过...
2014年11月27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刘征宇、陆正遥、闻新宇研究团队及其合作者在Nature杂志上发表题为“Evolution and forcing mechanisms of El Nino over the past 21,000 years”的研究论文【Z Liu et al. Nature 515, 550-553 (2014) doi:10.1038/nature13...
2014年2月24日,应大气物理化学研究室研究员黄伟邀请,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赵春生来到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并做了题为《雾霾在中国:在高相对湿度下气溶胶吸湿性及其对光学和云物理的影响》(Haze in China (HaChi): Aerosol hygroscopicity at high relative humidity and its impac...
涂传诒,教授, 1958-1964年在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空间物理专业就读本科。 1953-1958年在北京四中就读初中和高中。
北京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大气科学最早源于1929年在清华大学建立的气象学专业。在经历了1938-1945西南联大的艰苦岁月之后,于1946年在清华大学成立了气象系。1952年,全国院校调整,清华大学气象系的师生并入北京大学物理系成为气象专业。1958年,北京大学成立地球物理系,气象专业扩展为该系的大气物理和天气动力两个专业。1998年,大气物理和天气动力两个专业合并为大...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