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天文学 >>> 天体力学 天体物理学 天体化学 天体测量学 射电天文学 空间天文学 天体演化学 星系与宇宙学 恒星与银河系 太阳与太阳系 天体生物学 天文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天文学 并合相关记录23条 . 查询时间(0.058 秒)
近日,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助理研究员吴程远和王博等,揭示了双氧氖白矮星并合后的演化。研究发现,这类天体的演化结局与并合后产生的内部氧氖火焰的传播状态密切相关,而并合天体的自转以及星风物质损失过程对演化影响不大。相关研究成果以Evolution of double oxygen-neon white dwarf merger remnant为题,发表在《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MNRAS)上。
近日,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助理研究员吴程远、研究员王博及其合作者研究了氧氖白矮星与碳氧白矮星并合后的演化,发现这类天体的演化结局与并合后的总质量密切相关,并以此模型揭示了位于仙后座红外星云中的富碳氧天体IRAS 00500+6713(J005311)的起源。这一成果以《Evolution of the Postmerger Remnants from the Coalescence of Oxyg...
2023年3月3日,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助理研究员吴程远、研究员王博及其合作者研究了氧氖白矮星与碳氧白矮星并合后的演化,发现这类天体的演化结局与并合后的总质量密切相关,并以此模型揭示了位于仙后座红外星云中的富碳氧天体IRAS 00500+6713(J005311)的起源。这一成果以《Evolution of the Postmerger Remnants from the Coalescence ...
2023年3月3日,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助理研究员吴程远、研究员王博及其合作者研究了氧氖白矮星与碳氧白矮星并合后的演化,发现这类天体的演化结局与并合后的总质量密切相关,并以此模型揭示了位于仙后座红外星云中的富碳氧天体IRAS 00500+6713(J005311)的起源。这一成果以《Evolution of the Postmerger Remnants from the Coalescence ...
2022年10月31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等研究人员利用双中子星并合过程中的引力波辐射特性研究核物质转变,取得了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Merger and Postmerger of Binary Neutron Stars with a Quark-Hadron Crossover Equation of State为题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
2022年9月23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人员等利用一种自主开发的全新模型——“星族-轨道叠加模型”,以及高分辨率二维积分视场光谱数据,发现离地球0.6亿光年远的透镜星系NGC 1380在约100亿年前发生了一次主并合,同时揭示了这次并合吸积的卫星星系质量约为400亿太阳质量。这是天文学家迄今在近邻宇宙揭示的最年老和质量最大的星系并合事件。相关成果发表在《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Astronom...
2022年9月21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星系结构和动力学科研团组利用一种自主开发的全新模型——“星族-轨道叠加模型”,以及高分辨率二维积分视场光谱数据,发现离我们约0.6亿光年远的透镜星系NGC 1380在约100亿年前发生了一次主并合,同时揭示了这次并合吸积的卫星星系质量约为400亿太阳质量。这是天文学家迄今在近邻宇宙揭示的最年老和质量最大的星系并合事件。相关成果于2022年8月在《天文学和天...
2022年5月27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安涛研究员牵头的研究团队利用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技术(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 VLBI)对一个即将并合的双黑洞候选体SDSS J143016.05+230344.4(以下简称J1430+2303)进行了首次高分辨率成像观测,研究了该天体并合前的射电结构和辐射状态,对今后对比研究双黑洞合并前后的辐射和动力学特征提供了...
近日,广西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硕士生李国鹏研究致密双星并合起源的工作,论文以“Time-dependent Stellar-mass Binary Black Hole Mergers in AGN Disks:Mass Distribution of Hierarchical Mergers”为题被《Physical Review D》杂志接收发表。
广西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天体物理方向硕士研究生胡瑞翀与安徽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美国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合作者开展中子星与高速自转黑洞并合作为多信使源的研究,成果以“A Channel to Form Fast-spinning Black Hole–Neutron Star Binary Mergers as Multi-messenger Sources”为题被期刊《天体物理...
据英国《通讯·物理学》杂志5日发表的一篇天体物理学研究,科学家通过对“中子星—黑洞并合”进行前所未有详细地建模,揭秘了中子星和黑洞在致密的恒星环境中并合时的电磁辐射特征,以及致密环境中的并合所具备的、孤立并合所没有的另外两大特征。这些发现为今后人类研究引力波提供了关键见解。探测“中子星—黑洞并合”过程中释放的引力波,可以带来大量关于恒星演化、核物质和广义相对论的信息。虽然“中子星—黑洞并合”的理论...
2017年,科学家首次探测到两颗中子星并合产生的引力波,引发科学界一片狂欢,但故事并没有结束!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撰文称,他们对这次并合产生的数据进行重新分析,首次确认重元素锶来自于这场并合。证实宇宙中较重的元素可以在中子星并合中产生。据物理学家组织网24日报道,2017年,在探测到中子星并合产生的引力波后,欧洲南方天文台将包括甚大望远镜(VLT)在内的多个望远镜指向了震源:名为“GW1...
2017年8月17日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Virgo首次直接探测到了双中子星并合事件的引力波辐射。在LIGO/Virgo合作组宣布其引力波信号之前,美国Fermi卫星的伽马暴监视器(GBM)就报道了一个短时标伽马暴(简称短暴)信号GRB 170817A。事实上,早在1989年科学家就曾推测双中子星并合不仅产生引力波信号,还可能产生短暴。只是通常认为短暴的外流体运动的速度非常接近光速。由于狭...
2019年4月30日,国际科学期刊《自然-天文》(Nature Astronomy)在线发布我国天文学家主导的一项新发现。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赵刚领导的中日合作研究团队证实了银河系内一颗重元素(包括银、铕、金、铀等)含量超高的恒星起源自被银河系瓦解的矮星系,首次揭示了这类稀有恒星的吸积起源,深化了对重元素产生机制的认识,为基于恒星化学成分识别来自附近矮星系的恒星提供了重要线索。类似银河系这样...
2017年8月的引力波事件GW170817是迄今发现的第一个双中子星并合事件,并且在几乎所有电磁波段的后续观测中都探测到它的对应体,宣告了多信使天文学时代的到来。最近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发表了最新的全球VLBI观测结果,即在双中子星并合后的电磁对应体中探测到了射电喷流。中科院新疆天文台的研究人员协同中国VLBI网望远镜成员参与了此项联测研究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