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数学地质学 地质力学 动力地质学 矿物学 矿床学与矿相学 岩石学 岩土力学 沉积学 古地理学 古生物学 地层学与地史学 前寒武纪地质学 第四纪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 大地构造学 勘查地质学 水文地质学 遥感地质学 区域地质学 火山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煤田地质学 实验地质学 地球化学 地质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地质学 哺乳动物相关记录54条 . 查询时间(0.14 秒)
亚洲丰富的物种多样性与新生代的地质变化事件密切相关,包括活跃的造山运动和剧烈的气候变化事件。然而,以往关于亚洲哺乳动物多样性的起源、分化和组成的研究聚焦较小的分类单元或仅在较小的地理尺度,受其局限,无法对这一复杂地区的哺乳动物区系组成起源与进化过程提供全面的认识。
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听觉器官早期演化研究,一直备受古生物学界关注。这当中,在哺乳动物演化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麦氏软骨,仍有诸多未解之谜,期待更多化石发现研究予以破解。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王元青团队联合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与美国同行,最新在中国辽宁热河生物群的化石研究中发现距今约1.2亿年的早期真兽类新物种,命名为“九佛堂传夔兽”。
《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NSR)发表了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孟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毛方园的学术争论文章(Critiques & Debates, 以下简称《评论》),针对云南大学和美国宾州印第安纳大学毕顺东教授、卡内基博物馆J. Wible研究员为通讯作者发表于《Nature》的文章(简称《原文》)提出质疑。《原文》题目为“...
据2021年8月18日发表在《系统古生物学杂志》的论文,美国科学家新发现了三种远古哺乳动物,这些史前哺乳动物于古新世早期就在北美留下了足迹,距离白垩纪—古近纪恐龙大灭绝事件只有几十万年的时间。这一发现表明,在恐龙大灭绝之后,哺乳动物的进化比之前认为的要快得多。
大量脚印化石表明,史前大型哺乳动物在海边“散步”的时间比我们之前预想的要早数百万年。美国犹他大学的Anton Wroblewski和得州农工大学自然资源研究所的Bonnie Gulas-Wroblewski拍摄并分析了一个位于怀俄明州的足迹点,后者是Wroblewski在2019年在绘制古代海岸线上形成的岩石时偶然发现的。
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单位的研究人员,报道了1.2亿年前的早白垩热河生物群的两个哺乳动物新属新种,分别是产自九佛堂组的三列齿兽中国掘兽和义县组的真三尖齿兽陈氏掘齿兽。为了适应穴居和挖掘需要,这两个新种属演化出了相近的挖掘和适应穴居的功能。这是热河生物群中首次发现前爪挖掘型穴居哺乳动物。相关研究成果4月7日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
哺乳动物听小骨“三骨鼎立”的听觉结构是怎么形成的?1月28日,《自然》在线发表了一项哺乳动物听觉和中耳演化机制的研究成果。基于对哺乳动物中耳听小骨连接关系的新发现,来自云南大学等单位的研究人员提出,叠覆型砧骨—锤骨关节是中耳听小骨与下颌脱离的关键一步,解决了哺乳动物中耳和听觉演化研究中存在已久的难题。哺乳动物的中耳有3块听小骨,即镫骨、砧骨和锤骨。听小骨是现生哺乳动物骨骼系统中最小的骨头,形成了从...
2021年1月28日,《自然》杂志在线刊发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和云南大学等单位合作成果。此项研究基于对哺乳动物中耳听小骨连接关系的新发现,提出叠覆型砧骨-锤骨关节是中耳听小骨与下颌脱离的关键一步,解决了哺乳动物中耳和听觉演化研究中存在已久的难题。“此项研究经历了3年时间,综合了化石和现生生物个体发育证据,有助于更清楚理解哺乳动物独特听觉器官的演化过程。哺乳动物中耳的演化蕴含了复杂的细节过程,是已有结构...
如今生活在地球上的哺乳动物和鸟类都是恒温动物,幸存下来的它们,是如何获得这种自动保持体温稳定的能力的?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0月16日报道,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古生物学家迈克·本顿教授在《冈瓦纳大陆研究》发表论文称,哺乳动物和鸟类的祖先从变温动物演变为恒温动物,源于它们大约2.5亿年前最大规模生物灭绝事件后生存下来的经历。这次发生在二叠纪—三叠纪的大灭绝事件,导致多达95%的生命丧生,包括96%的海洋生...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宿兵实验室(张晓明-副研究员)与兰州大学环境考古团队(董广辉-教授/陈发虎-院士)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雷初朝-教授)合作,对山那树扎遗址的10个大型牛科动物和2个犀牛科动物骨骼标本开展了古DNA研究。研究获得了核基因组和线粒体基因组的测序数据。整合现生牛科动物和犀科动物群体大数据的系统分析表明,山那树扎遗址的10个大型牛科动物遗骸均属于现今只栖息于南亚和东南亚热...
2020年8月25日,《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毛方园、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孟津等关于中生代哺乳动物中耳演化的研究成果:热河生物群化石证据表明,哺乳动物中耳演化是一个渐进过程,其路径与生物发育过程具某种程度的一致性;虽然在不同门类中,听骨与齿骨的连接关系演化发育程度不同,但锤骨-砧骨的颌关节均为一种保守的过渡关节模式...
据英国《自然》杂志近日发表的一篇论文,美国科学家发现了“超级大陆”的一具完整哺乳动物骨架。该骨架是冈瓦纳兽目的首个近乎完整的骨架,这项发现为理解早期哺乳动物的演化带来了线索。冈瓦纳的中生代(2.52亿—6500万年前)哺乳动物化石记录,远远不及北方超级大陆劳亚古大陆。冈瓦纳有一群哺乳动物被称为冈瓦纳兽目,它们是曾经生活在古代南方“超级大陆”的动物,以前人们只发现过它们零散的颌骨、牙齿和一块头骨。
青藏高原东北缘兰州盆地新生代哺乳动物化石较为丰富,这些哺乳动物化石群为建立兰州盆地新生代年代框架和反演古环境演化信息提供了宝贵的材料。中新世泉头沟动物群中含有大量小哺乳动物化石,但是其准确年代一直没有得到较好的限定。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敖红研究员和张鹏博士所在的研究团队,一直在兰州盆地开展磁性地层定年、哺乳动物演化与古气候之间的联系等研究。在已经建立的兰州盆地早中新世和晚中新世的年代框架基础...
2019年12月18日,英国古生物学会刊物《古生物学》(Palaeont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元青研究员的研究团队与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王杨教授等国内外学者关于内蒙古二连盆地始新世脊齿貘类的食性及其古生态环境的研究成果。结果表明,在早-中始新世,脊齿貘类的食性及其栖息环境逐渐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脊齿貘类的演化与全球气候变化存在对应关系,也可以说全球气候变化对...
2019年11月27日英国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海冰、王元青,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孟津有关早期哺乳动物中耳演化的研究成果:通过报道发现于辽宁凌源的早白垩世多瘤齿兽类新属种——盖氏热河俊兽(Jeholbaatar Kielanae),提出一种新的哺乳动物中耳演化模式。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