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作物学 >>> 作物形态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作物形态学 大豆相关记录99条 . 查询时间(0.204 秒)
选取了50余份野生大豆材料分别在海南和北京种植,对生育期、单株粒重、百粒重、叶型、种皮色、蔓生性性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野生大豆在海南和北京种植,生育期和各项性状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高温缩短了出苗~始花期及生育期日数。
田间条件下,以合农60( 有限) ,垦丰16( 亚有限) 和合丰55( 无限) 3 个大豆品种为试材,采用再裂区试验设计,探讨播期、品种和密度对不同大豆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播期显著影响大豆产量; 播期和密度互作、品种和密度互作以及播期、品种和密度互作对大豆产量均产生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3 个大豆品种在铁岭地区适宜播期为5 月4 日,在此播期下,合农60 在密度45 万株·hm ...
以超高产大豆品种为砧木嫁接不同年代育成品种,旨在明确超高产品种砧木对农艺性状的影响,从而揭示根系改良在大豆育种中的重要作用。以来自相同的祖先亲本( Williams 和Amsoy) 且地理纬度相同的美国俄亥俄州和中国辽宁省不同年代育成的代表性大豆品种为接穗,分别与超高产大豆品种辽豆14 和中黄35 进行嫁接,成熟期测定植株农艺性状。结果表明: 嫁接处理对大豆品种的农艺性状存在显著影响。自身嫁接的植...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大豆发芽过程中蛋白贮存液泡和油体的形态变化过程。结果显示:干燥大豆细胞中密集地填充着蛋白质贮存液泡和油体,随着发芽天数的延长,液泡会渐渐聚合增大,当天数达到4 d时,会聚合形成一个占据细胞大部分空间的大液泡,并且液泡中的蛋白质不断发生减少;发芽1~2 d的豆芽,油体显示出聚集于液泡表面的趋势,并且比远离液泡的油体小;发芽≥4 d时,油体数目不断发生减少;发芽过程中,大部分油...
为探寻四川东北地区套作大豆的最适宜播期,设置6月5日、6月15日、6月25日、7月5日、7月15日、7月25日6个播期,选用套作高蛋白专用大豆品种南豆12和南夏豆25,在大田试验下研究其在玉米-大豆带状套作模式下的生育进程、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表现,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大豆营养生长期(V)、生殖生长期(R)和全生育期均逐渐缩短,R/V增加,且播期的改变对南豆12生育期构成的影响明显大于南夏豆...
以黄淮地区具有代表性的4个野生大豆居群为研究试材,对百粒重、生育期、荚果长、荚果宽、株高、每荚粒数、分枝数、茸毛色、主茎、粒色、萌发时间、叶形12个重要农艺性状进行系统比较分析,运用变异系数、多重比较和巢式方差分析研究了居群间和居群内的表型变异;应用相关分析揭示了表型性状间及其与地理、气候因子间的相关性以及表型变异的地理格局;并且运用主成分分析、非加权配对算数平均分(UPGMA)聚类分析进行了居群...
采用44个远缘杂交大豆后代为材料,对植株的倒伏级别和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并分析了亲本配合力。通过分析大豆倒伏与相关农艺性状的关系,试图为抗倒伏大豆育种亲本选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44个F3代远缘杂交大豆株系中,植株倒伏性分离广泛,组合间有显著性差异。亲本中俄亥俄当代品种以及辽宁当代品种中部分品种配合力较高,有利于抗倒伏品种的选育。株高、茎粗、分枝数和植株重量平衡点是影响倒伏...
通过模拟“玉米-大豆”带状套作,分析了133份大豆材料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参试大豆材料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6.44%~52.49%,各性状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达到1.929 3,说明参试大豆材料存在比较丰富的表型多样性。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主茎节数、有效分枝数、单株荚数、每荚粒数、分枝粒重、分枝粒重占比、营养生长期、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得到7个与产量呈极显著的农...
通过在黑龙江省13个行政区原生境采集和异地繁殖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百粒重类型寒地野生大豆植株的形态特征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寒地野生大豆百粒重在1.1~2.0 g的居多,达到了74.46%,但植株形态特征的多样性却较单一;百粒重2.1~3.0 g的野生大豆植株形态特征尤其是在根系、茎长和叶宽等性状上变异系数最大,植株形态特征多样性最丰富。在不同百粒重类型的野生大豆中,百粒重增加,植株形态特征发生...
随着我国大豆需求量的逐年增加,培育超高产、优质、高抗性品种的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基因工程方法的应用为作物遗传育种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通过转基因技术,将控制优良性状的基因整合到作物基因组中,培育转基因植株,可以准确的、有目的对作物的农艺性状进行定向改良。近年来,功能基因组学的发展为转基因技术提供了新的指导。本文着重讲述了大豆遗传转化方法的新方向,同时介绍了国内外转基因技术在大豆性状(抗除草剂、抗虫、...
田间条件下,以3个亚有限结荚习性大豆品种铁丰31、铁豆63和沈农12为试材,采用再裂区设计,考察不同密度及行距处理对不同大豆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缩小行距可以提高3个大豆品种的株高;增加密度,3个大豆品种的主茎节数、分枝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粒重减少,结荚高度提高;不同行距处理条件下,大豆产量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行距为30 cm时,大豆产量最高;密度为25万株?hm-2...
以野生、半野生和栽培大豆为供试材料,盆栽条件下于苗期和花期进行干旱胁迫处理,测定农艺性状及生理指标,利用隶属函数法对鉴定的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并对不同时期的形态和生理指标与抗旱性的相关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苗期和花期干旱胁迫,不同类型大豆抗旱性鉴定结果表现基本相同。干旱胁迫下,形态指标与生理指标的综合隶属函数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以二者评价大豆的抗旱性结果高度一致;形态指标中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
以前期获得的转抗虫基因cry6Aa2m大豆T4代植株4个株系为材料,采用PCR及RT-PCR检测方法进行了外源基因遗传稳定性及表达情况分析。并以受体品种(东农50)为对照,进行了产量性状、形态性状、品质性状及环境适应能力等农艺性状的调查。结果表明:cry6Aa2m基因能够在T4代转基因植株中遗传并表达;在产量性状上,除转基因株系DpC6b7单株结荚数显著低于对照外,其余3个株系的百粒重和单株结荚数...
大豆品种黑农48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控制中微肥施用量,研究中微肥对大豆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微肥施用能够提高大豆不同生育时期的株高、干物质积累量和叶绿素含量(SPAD),显著提高结荚期到鼓粒期大豆叶面积指数(LAI)。中微肥施用大豆产量较不施肥和常规施肥处理,分别增产10.6%~14.5%(P<0.01)和1.2%~4.7%(P<0.05),且以常规施肥+80 kg?hm-2中...
以辽豆21为试材,设3个密度水平(15万,18万,21万株·hm-2)及4种植株配置方式(1,2,3,4株·穴-1),研究各因素对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和生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穴播方式(≥2株·穴-1)可以显著提高大豆出苗率;植株配置相同条件下,随种植密度的增加,植株株高、节间长度和结荚高度均显著增加,分枝数则逐渐减小,且叶面积指数峰值出现时间提前;相同密度条件下,随每穴株数的增加,株高和节间长...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