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大气化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大气化学 大气化学相关记录36条 . 查询时间(0.166 秒)
目前,以PM2.5为主的灰霾现象逐步得以遏制,但是以O3为主要污染物的光化学污染逐年加重。对流层内光化学反应以及平流层臭氧向下输送是近地面臭氧的主要来源。我国关于平流层入侵的研究,主要针对青藏高原,东北等清洁地区,利用多源观测资料以及拉格朗日模式进行定性分析。然而,平流层入侵对近地面臭氧污染较为严重的华北平原的影响并没有得到量化。为了评估平流层入侵对华北平原近地面臭氧影响的重要性,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目前,以PM2.5为主的灰霾现象逐步得以遏制,但是以O3为主要污染物的光化学污染逐年加重。对流层内光化学反应以及平流层臭氧向下输送是近地面臭氧的主要来源。我国关于平流层入侵的研究,主要针对青藏高原,东北等清洁地区,利用多源观测资料以及拉格朗日模式进行定性分析。然而,平流层入侵对近地面臭氧污染较为严重的华北平原的影响并没有得到量化。为了评估平流层入侵对华北平原近地面臭氧影响的重要性,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全球大气化学传输模型是当前进行空气质量预测和管理的主要工具。然而,精确和快速的空气质量模拟和预测往往受到模型计算性能的限制。气相化学过程的模拟在大气化学传输模型模拟过程中最为耗时。为了加快全球大气化学传输模式中气相化学模块的求解速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PC国家重点实验室硕士生王自溪,李杰研究员和吴林研究员基于深度学习构建了一个残差神经网络模拟器,初步高精度高速度重现了全球嵌套网格空气质量...
全球大气化学传输模型是当前进行空气质量预测和管理的主要工具。然而,精确和快速的空气质量模拟和预测往往受到模型计算性能的限制。气相化学过程的模拟在大气化学传输模型模拟过程中最为耗时。为了加快全球大气化学传输模式中气相化学模块的求解速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PC国家重点实验室硕士生王自溪,李杰研究员和吴林研究员基于深度学习构建了一个残差神经网络模拟器,初步高精度高速度重现了全球嵌套网格空气质量...
IGAC(International Global Atmospheric Chemistry)旨在推动大气化学在认识和解决全球重大环境问题上的作用,包括气候、人体健康、区域空气质量等方面,是全球大气化学极富活力的学术组织,特别重视青年学者的参与和成长。近年来,我国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青年学者,活跃于国内外大气化学研究领域。为促进我国青年学者更加全面深入地参与IGAC、使我们更好地服务我国大气化学同...
大气HONO的光解是OH自由基重要来源,识别大气HONO来源对于理解大气化学过程以及模型准确模拟有重要意义。中科院城市环境所陈进生研究团队利用中科院安徽光机所秦敏团队研制的非相干宽带腔增强吸收光谱技术(IBBCEAS),结合城市环境所位于沿海城市厦门的大气环境观测超级站,同步开展大气环境的相关污染物与气象因子的实时在线观测,获得了包括HONO以及其他气态污染物、气溶胶化学组分、光解速率常数和气象参...
2021年4月10日,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牵头组织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项目“全球高精度大气化学模式研发及大气污染控制”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顺利召开。该项目为“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十三五”期间最后一批(2020年)立项的项目之一,旨在研制我国新一代全球高精度大气化学模式,耦合大气化学动力新算法,既合理描述大气化学成分源汇过程,又适合用于地球系统模式,同时构建基于...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大气化学研究中心于2004年9月成立。本研究中心研究大气化学,重点是气溶胶化学,主要研究方向是全球气候和生态变化的微观物理化学机制。本中心致力于城市颗粒物污染机制、沙尘暴理化特性及其组分转化机制、沙尘长距离传输及其对全球环境的影响、低层大气和海洋上部的海气交换、气溶胶以及细颗粒物表面的物理化学机制以及细颗粒物与人体健康关系的研究。本中心工作旨在为改善中国城市空气质量、治理沙...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资助下,辛金元研究组构建了大气边界层物理与化学耦合观测系统,实现了边界层气象要素与大气化学成分高时间分辨率同步探测。研究发现,在夏季强大气氧化能力下,边界层大气物理与大气化学过程的协同作用导致北京地区出现严重霾污染。夏季强的南风(风速超过20-30 km h-1)污染物输送是北京霾污染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PM2.5浓度可在短时间内增加到75μgm-3。白天O3浓度逐渐从67μ...
2019年11月6日下午,大气所学科评估方向之三——“大气化学与环境及污染预测预警”召开评估工作启动会。出席本次会议的有学科方向领衔专家王自发、王跃思、郑循华,骨干成员孙业乐、张稳、程雪玲、辛金元、胡波、姚志生以及其他相关科研人员。
2019年10月16至18日,“大气化学—气候相互作用” 国际研讨会在兰州大学召开,本次研讨会由兰州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平流层-对流层过程及其在气候中的作用”中国委员会共同支持,兰州大学大气学学院主办。
近日,应用气象学院章炎麟教授团队在同位素源解析、重金属示踪、自由对流层重金属长距离迁移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工作分别以“Nitrogen isotope fractionation during gas-to-particle conversion of NOx to NO3- in the atmosphere – implications for isotope-based NOx sour...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学院谢周清教授带领的雾霾关键污染物形成的大气化学机制攻关团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Isotopic constraints on heterogeneous sulfate production in Beijing haze”为题发表在国际大气环境权威期刊《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上。该项研究首次通过17O同位素的非质量分馏...
2017年7月31日,国际著名大气化学家Daniel Jacob教授来访我校。Daniel Jacob是空气质量和气候联合实验室哈佛方面负责人、哈佛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教授。校长李北群在行政楼会见了Daniel Jacob教授,国际合作与交流处、人事处、研究生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相关负责人参加了会见。李北群校长对Daniel Jacob教授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对两校之间的真诚合作充满期待。他指...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