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大气物理学 大气化学 大气探测 动力气象学 天气学 气候学 云与降水物理学 应用气象学 大气科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大气科学 大气物理相关记录908条 . 查询时间(0.227 秒)
中亚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国民经济以农牧业为主。近10多年来中亚地区冬季频发持续性极端低温事件,给当地造成严重灾害。持续性极端低温事件的产生往往与中高纬大气季节内振荡有关,研究中亚地区冬季气温季节内变率及其形成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7月,河南省遭遇了历史罕见极端强降水,引发了严重洪涝灾害,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件发生后,已有不少研究对其发生机理做了细致的分析,强调了多尺度环流系统相互作用导致的异常强烈的上升运动、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双台风(“烟花”和“查帕卡”)共同输送的充沛水汽以及当地独特的地形(伏牛山、嵩山等)的重要作用。但是,关于气候变化在此次极端强降水事件中扮演何种角色的问题,一直悬而未决。
19世纪末,挪威物理海洋学家Fritjoff Nansen将水银温度计装装入一个采水器中来方便的测量海水温度,成为了现代海洋观测起源的重要标志,他发明的这种仪器经常被称为南森瓶(Nansen Bottle)。该仪器在整个20世纪都被大量使用,至今已经累计了超过200万条海洋温度廓线数据(图1)。然而,到目前为止,由采水器采集到的温度数据是否存在系统性偏差、如何影响对海洋气候监测的准确性?是没有回答...
热带印度洋和大西洋海温的变化及机制是目前国际气候研究的热点。已有的研究表明,北印度洋(North Indian Ocean, NIO)和热带北大西洋(tropical North Atlantic, TNA)海温的变化,会通过海气相互作用影响西北太平洋地区的环流系统,从而对东亚天气气候造成显著影响。
全球平均表面温度(简称GMST)是衡量气候变率和全球变暖的指针之一。以往研究认为,ENSO是影响GMST年际变率的最强信号,GMST会在厄尔尼诺时偏高、拉尼娜时偏低。例如2015/16年的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就使得2016年GMST骤增,一跃成为工业革命后的最高值,并结束了21世纪初的全球变暖停滞现象。但2020年在发生了中等强度拉尼娜事件背景下,该年GMST并未明显降低、反而直逼2016年GMST的...
2022年9月2日下午,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宣传部王叶臣处长一行5人来访大气所,所长曹军骥、部分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参加座谈交流。会议由规划处处长浦一芬主持。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宣传部一行首先参观了大气所3号楼一层科普展厅。座谈会环节,曹军骥对工委宣传部一行表示热烈的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大气所的历史和所况。王叶臣对于大气所悠久的历史、雄厚的研究基础和求实的科研精神表示了高度的赞赏和敬佩。
目前,以PM2.5为主的灰霾现象逐步得以遏制,但是以O3为主要污染物的光化学污染逐年加重。对流层内光化学反应以及平流层臭氧向下输送是近地面臭氧的主要来源。我国关于平流层入侵的研究,主要针对青藏高原,东北等清洁地区,利用多源观测资料以及拉格朗日模式进行定性分析。然而,平流层入侵对近地面臭氧污染较为严重的华北平原的影响并没有得到量化。为了评估平流层入侵对华北平原近地面臭氧影响的重要性,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2022年8月30-31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球变化及应对”专项“影响全球季风区气候变化预估不确定性的关键因子和物理机制研究”项目(2020YFA0608900)在北京召开学术年会。项目办公室主任满文敏副研究员主持会议开幕式,科技部高技术中心张峰处长、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任小波处长在线致辞。项目责任专家王辉研究员、翟盘茂研究员和有关专家及项目组成员及研究生共70余人参会。
全球大气化学传输模型是当前进行空气质量预测和管理的主要工具。然而,精确和快速的空气质量模拟和预测往往受到模型计算性能的限制。气相化学过程的模拟在大气化学传输模型模拟过程中最为耗时。为了加快全球大气化学传输模式中气相化学模块的求解速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PC国家重点实验室硕士生王自溪,李杰研究员和吴林研究员基于深度学习构建了一个残差神经网络模拟器,初步高精度高速度重现了全球嵌套网格空气质量...
随着模式的不断改进和发展,已有的研究表明模式对东亚夏季风具有一定的模拟能力,但由于地形复杂和模式局限,合理再现东亚夏季风气候态和年际变率仍是挑战。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季风中心陈文研究员团队利用CMIP5和CMIP6模式资料,对比分析了其对东亚夏季风气候态和年际变率的模拟能力。研究表明,相较于CMIP5模式,CMIP6能更合理地再现东亚夏季风的气候态低层环流场,对气候态季风雨带的模拟也有所改...
准确的国家尺度碳收支估算,能够为巴黎协定温控目标的达成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自上而下”的大气碳监测反演方法,作为一种客观的方法,对清单核算方法能起到重要的验证作用并相互校核,该方法已被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推荐为国家碳收支估算的重要方法。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暴雨、高温热浪和干旱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提升对极端事件的变化、机制及预测的认知,AOSL特组织了“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变化、机制及预测”的专刊,已于2022年8月20日上线出版(https://www.sciencedirect.com/journal/atmospheric-and-oceanic-science-...
近百年特别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全球地表温度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强烈增暖,极端温度的变化反映了日益显著的全球气候变暖现象。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最新发布的第六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IPCC AR6)指出,相对于1850-1900年,2001-2020年平均全球地表温度升高了0.99℃。与此同时,区域气候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特别是极端天气发生频率显著增加,强度也不断提高,对生态系统、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都...
2021年3月13-16日,一场极端沙尘暴天气先后袭击了蒙古国和中国北方地区。这次沙尘暴导致蒙古国590名牧民失踪,16人死亡。当沙尘暴于3月15日凌晨到达内蒙古中部时,阵风速度曾达到40m/s,相当于12级台风的强度;3月15日上午到达京津冀地区时,使能见度急剧下降,北京局地PM10浓度甚至飙升到了9000 μg m3。研究表明,这次极端沙尘暴天气由蒙古气旋的剧烈发展和东移过程引起。
小麦是一种起源于温带的喜凉作物,是全球三大谷物之一,每年提供了全球人口20%的蛋白质和卡路里。目前气候变化的小麦影响评估研究主要集中于研究气候平均态的变化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和模型不确定性上。但产量仅是粮食安全问题的一个方面,国际农业贸易也是全球众多国家保持粮食供给的重要手段。因此粮食安全的其它维度(如,农产品价格、农业相关的社会经济与民生问题)同等重要,但相关研究非常有限。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