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农业工程 >>> 农业机械学 农业机械化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农田水利 水土保持学 农田测量 农业环保工程 农业区划 农业系统工程 农业工程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农业工程 氮相关记录136条 . 查询时间(0.217 秒)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石灰氮土壤消毒剂撒施装置,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架之间固定连接有料桶,所述料桶顶部一侧设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顶部设有密封盖,所述料桶底部设有输送管。本实用新型通过使液压杆输出端收缩,使支撑板带动锥台上移,直至使锥台堵住输送管,将石灰氮从进料管倒入到料桶内部,然后盖上密封盖,在撒施肥料时,使液压杆输出端拉伸,使支撑板带动锥台下移,第一电机输出轴转动带动...
2023年11月20日下午,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环境学院余兵教授作客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精工讲坛,以“农业环境中氮磷高效利用及其污染资源化利用“为主题在工科楼G320会议室与60余名师生进行交流,会议由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刘培文老师主持。
近日,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养殖业污染防治创新团队研究揭示了一氧化氮作为信号分子对铜胁迫下大薸修复猪废水的影响机制,为通过合理调控一氧化氮浓度来提高大薸净化处理猪场废水效果提供理论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清洁生产杂志(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上。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堆肥渗滤液中氮素流失阻控的集成方法。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将堆肥渗滤液中氮素含量调控到200-1000mg/L后,进行水热处理;(2)将水热处理后的堆肥渗滤液氮素浓度控制在50-150mg/L,加入镁剂溶液、磷盐溶液、pH值调控剂,采用鸟粪石结晶法进行结晶,得到鸟粪石晶泥和处理后的堆肥渗滤液;(3)将处理后的堆肥渗滤液以水热炭为吸附剂进行流化态吸附反应,收集吸附后的水热炭。本发...
本发明提供一种畜禽粪水重金属钝化与养分氮磷回收的集成处理方法,利用电离辐照/铁碳微电解流化床的集成技术实现重金属元素的钝化和养分氮磷的活化释放,利用碟管式反渗透/鸟粪石结晶/载水合氧化铁水热炭的集成技术实现养分氮磷的高效回收。铜锌铅铬钝化率大于90%,氮素回收率大于90%,磷素回收率大于95%。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专利:一种便携式沼液中氨氮测定仪器。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专利:一种用于稀土矿区氨氮和重金属复合污染废水处理的复合微球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专利:一种坡耕地农田氮磷面源污染的复合拦截带。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非充分灌溉原理与新技术团队研究发现,滴灌水肥一体化条件下灌水定额45毫米、氮肥基追比5:5既能提高小麦产量,又可提升环境效益,为冬小麦高效种植提供了指导。相关成果在线发表在《植物科学前沿(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上。
稻田土壤氮素利用率低,导致大量硝酸盐淋失或以温室气体N2O的形式进入大气,造成一系列污染。硝酸盐异化还原为铵(DNRA)可将移动性强的硝态氮还原为固持性更好的铵态氮,提高土壤氮素可利用性,同时减少N2O排放,但此途径相比反硝化更难发生。生物炭作为“电子穿梭体“,可加速土壤电子传递网络,理论上其可能作为“电子穿梭体”促进土壤DNRA过程。目前,尚不清楚生物炭能否显著提升土壤DNRA过程,具体相关机制...
2022年6月17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非充分灌溉原理与新技术团队”与河南理工大学合作揭示了滴灌施氮对冬小麦根系活力、根源信号特征及产量稳定性的影响机制,为华北地区滴灌技术推广提供理论基础。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农业水管理》)上。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郑一课题组在Nature Food发表题为“Policy-enabled stabilization of nitrous oxide emissions from livestock production in China over 1978-2017”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成果为我国农牧业生产、环境保护、温室气体减排等领域的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也为全...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非充分灌溉原理与新技术团队”利用氮营养指数和氮亏缺指数定量评价了不同供氮水平下夏玉米营养生长阶段的氮素生产能力和光合有效辐射截获比例的变化规律,提出夏玉米营养生长过程中最优氮素生产能力和光合有效辐射截获比例,为夏玉米营养生长阶段的氮素优化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植物科学研究前沿》)。
氨气作为大气中主要的碱性气体,不仅是大气细颗粒物PM2.5污染的重要推手,更是大气氮沉降的重要贡献源。过去几十年来大气氨排放与农业生产活性氮过量使用密切相关,然而全球农业系统哪些作物或动物具有高氨排放潜力及农业氨排放如何影响全球氮沉降的时空格局尚不清楚。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非充分灌溉原理与新技术团队”利用无人机热红外影像监测不同施氮量下冬小麦水分状况,提出了一种基于氮营养指数的冬小麦水分状况校正方法,为不同氮素营养状况下的冬小麦水分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Precision Agriculture》。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