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作物学 >>> 作物形态学 作物生理学 作物遗传学 作物生态学 种子学 作物育种学与良种繁育学 作物栽培学 作物耕作学 作物种质资源学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 农艺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作物学 蛋白质含量相关记录90条 . 查询时间(0.727 秒)
华北平原是我国小麦主要的生产区域,提高籽粒产量和蛋白含量是该地区小麦生产中的两个主要目标。然而,小麦产量的提升往往会导致籽粒蛋白质含量和品质下降,主要是由于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存在负相关关系。一般也认为在等量的施氮条件下籽粒产量的增加因稀释效应会导致籽粒氮浓度的下降。因此,如何在追求小麦高产的同时协同提升籽粒中蛋白质含量是目前亟需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 
明确旱地麦田休闲期深松的蓄水效果,探索旱地小麦构建合理群体的最适播量,有利于寻求产量与品质同步提升的最佳耕作及播种技术途径。【方法】于2012—2014年在山西闻喜县开展大田试验,以休闲期深松与否为主区,以67.5、90、112.5 kg·hm-2共3个播量为副区,测定休闲期土壤水分、冬前群体分蘖数、植株各器官干物质量及含氮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研究休闲期深松蓄水调节播量对植株氮素吸收和利用、产量...
利用野生大豆ZYD00006 和栽培大豆绥农14 所构建的回交导入系群体BC3F3代为研究材料,选择亲本间存在差异的121 个SSR 标记对114 个株行材料进行基因型分析; 利用T 测验对含野生大豆纯合双导入位点( 即B-B 位点组合) 植株表型值与绥农14 表型值进行检测,以P≤0. 05 作为阈值,共获得104 对B-B 位点对表型影响显著,再经T测验, 28 对互作位点存在上位性效应,其中...
为研究自然群体中大豆品种的油分和蛋白质含量变化,筛选出相关标记的优异等位变异,以327份东北主推品种和优异亲本材料构成的自然群体为试验材料。以分布于大豆20条染色体的186对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分子标记检测所有试验材料的基因型,利用STRCTURE 2.3.4软件分析群体结构,将试验材料分为7个亚群。利用TASSEL 3.0软件的混合线性模型的方法对大豆自然群体的...
蛋白质含量较高的D95-753-754、克辐9807-2、黑生101、克辐05-1480为亲本材料,在田间先以产量性状、农艺性状为主要指标优先择优,在室内再以蛋白质含量为指标进行二次择优的选择方法,主要经过三轮杂交、选择和鉴定,逐轮进行蛋白质含量、熟期、百粒重等农艺、产量、品质性状的协同优化,实现了这些性状的同步改良;各轮次育成的品系蛋白质含量不断提高,与主栽品种的产量差距不断缩小,提高了育成的...
以3个籽粒产量相近但蛋白质含量差别较大的大豆品种为材料,分析了分枝期后不同器官的氮素积累、分配和运转规律及其对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结荚前品种之间氮素含量和积累量差别不大,结荚后高蛋白大豆营养器官(叶片、茎秆和叶柄)的氮素含量除个别时期外(叶柄第7周)都高于普通大豆,说明营养器官较高的氮素含量及长时间保持较高水平有利于籽粒氮素的积累;而荚皮氮素含量除成熟期外均低于普通大豆,说明高蛋白大豆...
为了提高小麦蛋白质含量,采用离子束介导法将大豆(Glycine max)豫豆23号的基因组DNA导入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中育5号和淮阴9628。获得T1代高蛋白含量(>15%)单株114株,蛋白质含量最高达21.44%,显著提高了小麦蛋白质含量。从T1到T3代连续单株选择,获得了16个遗传上基本稳定的T3代株系。结果表明,离子束介导的大豆基因组导入是小麦高蛋白含量改...
为了探寻冬小麦品种西农2000的最佳追氮方式,在相同总施氮量(250 kg·hm-2)下分析了不同施氮处理间西农2000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与氮肥全部基施相比,氮肥基追配施(基施纯氮60%,剩余40%纯氮用于追施)能够显著提高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其中基施纯氮150 kg·hm-2,并配合拔节期追施纯氮62.5 kg·hm-2和孕穗期追施纯氮37.5 kg·hm-2(基追比为6∶...
利用近红外谷物分析仪对东北地区大豆品种(系)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及蛋脂总量平均值不同年份间大致接近,三者中蛋白质含量具有更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不同地区间脂肪含量的分布规律:黑龙江省﹥吉林省﹥其它地区;蛋白质含量:其它地区﹥吉林省﹥黑龙江省;蛋脂总量:其它地区﹥吉林省﹥黑龙江省。早熟品种有利于脂肪含量的积累,晚熟和中熟品种在蛋白质含量和蛋脂总量的积累上具有优势。...
研究水稻叶片氮素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高光谱快速、无损监测方法,对于水稻营养诊断、籽粒品质监测及氮肥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水稻盆栽试验,测定水稻叶片氮素、籽粒蛋白质含量和冠层光谱,采用不同的光谱建模方法来提高氮素、籽粒蛋白质含量的估测精度。先用主成分分析(PCA)方法进行特征波段的提取,再用多元线性回归(MLR)、人工神经网络(ANN)和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进行建模。结果表明,水稻叶片氮...
为探明氮素形态对小麦品质形成的作用,以强筋小麦品种豫麦34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酰氨态氮、铵态氮、硝态氮3种氮形态下,小麦花后旗叶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同工酶活性、籽粒蛋白质蛋白组分含量的变化及其关系。结果表明,在小麦开花后,GS及其同工酶活性在不同时期受不同氮素形态的影响;GS同工酶在3种氮素形态处理下均呈现三条酶带,分别为GS1、GS2、GSx;铵态氮促进了灌浆前期GS的活性,并提高...
气候变暖呈现明显的非对称性,冬春季和夜间的增温趋势显著。参考国外先进的田间开放式增温方法,2007—2009年在江苏南京开展了昼夜不同增温对冬小麦籽粒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及其组分的影响研究。全天、白天和夜间3种增温处理分别显著提前了冬小麦的灌浆期,并改变了灌浆期高于32℃高温的出现时间和天数,引起了籽粒中淀粉组分、蛋白质含量蛋白质组分的明显变化。3种增温处理中,冬小麦总淀粉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提...
在物理整合的基础上,选用元分析方法将已发表的与蛋白质相关的QTL整合到物理整合中重复次数较多的6个QTL区间处,并且选用基于统计学原理的Overview方法进行优化,得到连锁群上QTL的有效遗传位置,最终筛选出稳定性较强的标记Satt127,研究结果为标记辅助鉴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采用盆栽方法,连续两年研究了豫麦34在田间最大持水量40%(40%FC)、60%(60%FC)和80%(80%FC)条件下花后旗叶与籽粒中谷氨酰胺合成酶(GS)及其同工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及籽粒产量等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旗叶中GS活性较同期籽粒中GS活性高10倍以上,并均在波动中下降;旗叶中有GS1、GSx和GS2三种同工酶,其中GS2活性最高,GSx活性最低;籽粒仅有GS1。小麦花后旗叶和籽...
为了解UVB辐射增强对小麦叶片蛋白质的影响,采用双向电泳技术分析了UVB辐射增强处理后小麦叶片蛋白质的变化。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强处理小麦幼苗6 d后,叶片总蛋白含量与对照差异极显著(P<0.01)。经过双向电泳分析,UVB辐射增强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在2倍以上的点有21个。其中上调表达的蛋白点有6个,下调表达的蛋白点有12个,新出现的蛋白点有3个。说明UVB辐射增强对蛋白总量及其表达...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