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文学 >>> 文学理论 文艺美学 文学批评 比较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近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 南阳作家群研究 中国各体文学 中国民间文学 中国儿童文学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世界文学史 东方文学 俄国文学 英国文学 法国文学 德国文学 意大利文学 美国文学 北欧文学 东欧文学 拉美文学 非洲文学 大洋洲文学 文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文学 德国相关记录42条 . 查询时间(0.17 秒)
近日,德国国际青少年图书馆揭晓2022年“白乌鸦书目”(White Ravens),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面包岁月》(铁凝著)入选。
德国统一的外交》发布(图)     德国  统一  外交  发布       2021/8/4
2021年7月14日,《德国统一的外交》新书发布会暨“德国统一的外交及德国统一后的国际地位与作用”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王灵桂出席会议并致开幕词。《德国统一的外交》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研究学部主任周弘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冯仲平、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王利民分别致辞。
满族作家老舍是德国汉学界翻译、研究最多的中国现代作家之一,译介历程逾七十载,历经遇冷期、高峰期、回落期及低潮期。德国汉学视野下的老舍译介以文学性、审美性阐释取代西方惯常的猎奇性、政治性解读,不断丰富拓展德语读者的“期待视野”,彰显老舍文学经典的世界性魅力,在中国文学海外译介传播中可谓独树一帜。
在西方早期中国文学史纂领域,德国汉学家相对领先。本文主要梳理这个领域的德语著作中有关佛教与中国思想和文化关系的论说,尤其是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佛教初传中国的假设,广泛传播的因由,在东西方文化之间的桥梁作用等论题,常能见出一些独特的视角,很能体现彼时欧洲学者的认识程度。关于佛教与中国的各种专题研究已经数不胜数,但本文查考的四部著作在中国还很陌生,且属于相关问题的早期研究,一些视点甚至早于中国学者的...
2018年4月14日至27日,德国基尔大学现代德语文学与媒体研究所Albert Meier教授应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德国语言与文化研究中心的邀请,到我校进行为期两周的讲学与学术交流。期间,Albert Meier教授为北理工外语学院德语专业2015级本科生开设了“当代德语文学新趋势”课程。该课程聚焦21世纪德语文学在“后现代”之后的发展趋势,一方面以诗学理论为基础对该时期的文学特征进行梳理分析,...
2015年4月18日,德国著名汉学家、翻译家、作家,波恩大学汉学系教授沃尔夫冈•顾彬(WolfgangKubin)来校,作客由党委宣传部、传媒科学学院、《文艺争鸣》杂志社联合主办的本学期首场“承绍高风——文化名人东师论坛”,作了题为“全球化与汉学——略谈研究中国的一些问题 ”的报告。
本书包含汉德克两个中篇小说《缓慢的归乡》《圣山启示录》。前者的主人公索尔格来自中欧,是一位地质学家,在靠近北极圈的的阿拉斯加进行地质研究。在工作中,孤独笼罩了他,使他迷失了自我,他意识到欧洲才是他的精神故乡。后者继续了前者的主题,描写了第一人称“我”两次前往普罗旺斯的圣维克多山,追寻法国印象派画家塞尚创作足迹的朝圣之旅。
应法国巴黎索邦大学(Université Paris Sorbonne)邀请,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致远讲席教授、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王宁于1月26日至2月16日前往该校访问讲学。王宁教授在欧洲逗留期间,还应德国美因茨大学(Johannes Gutenberg University Mainz)英美文学讲座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阿尔弗莱德·霍农(Alfred Hornong)的邀请,在前往巴黎途中...
2013年12月4日下午在六教,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叶隽做客清华大学新人文讲座之文化专场,为到场的300余名同学带来了题为《从歌德到马克思:文学世界与世界文学》的讲座,阐述了他对德国古典文学,特别是歌德与马克思两位伟大文学家的理解与认识。
2012年10月20日上午,庞德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中国庞德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来自中国各高校、研究机构和美国、加拿大、比利时等地的庞德研究者们共聚一堂,共襄学术盛事。
人们在谈论德国接受理论时,几乎只提康士坦茨学派,而对当时另一同样具有重要意义的、民主德国(东德)的“交往美学”所知甚微。与西德的“接受美学”(姚斯)或“效应美学”(伊瑟尔)不同,“交往美学”认为,文学生产是文学过程中首要的、决定性的因素,没有生产便没有接受。换言之,“交往美学”注重作者、作品和读者之间的整个文学交往过程,试图通过阐释文学创作与阅读以及作家、作品与读者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来总体把握文...
德国哥廷根大学邀请,上海交大人文艺术研究院致远讲席教授王宁作为客座教授,于2011年11月和12月赴该校访问讲学。哥廷根大学校长Ulrike Beisiegel教授和副校长Hiltraud Csper-Hehne教授亲切会见了王宁教授,双方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会谈。
本文试图澄清德国文学史上的一个争议,即浪漫派作家霍夫曼是否在晚年作品《堂兄的角窗》中放弃了他早期的诗学原则——“谢拉皮翁原则”。本文从分析“谢拉皮翁原则”的内在结构入手,探讨霍夫曼小说创作艺术的特征,同时研究《堂兄的角窗》诞生的时代语境与霍夫曼审美视角转换的深层原因。
2011年6月26日至7月2日,外国文学研究所德国学术访问团由副所长董晓阳研究员带队,对德国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术访问,代表团成员有外文所中北欧主任、中国德语文学研究会会长李永平研究员,外文所中北欧室副主任、中国德语文学研究会秘书长叶隽研究员,此外外文所还邀请北京大学德语系主任、中国德语文学研究会副会长黄燎宇教授为代表团成员。
海因里希·伯尔的短篇小说是德国二战后初期德语短篇小说的典型代表。伯尔的短篇小说《 流浪人, 你若到斯巴……》 ( 《 Wa n d e r e r ,k o m m s t d un a c hS p a …》 ) 体现战争期间青少年的成长教育主题。青少年在军国主义教育背景下成为纳粹统治、 侵略的工具, 战争炮灰。德国二战后初期德语短篇小说是对德国文学传统形式的丰富,是表现现实题材的最佳形式。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