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球物理学 >>> 固体地球物理学 >>> 地球动力学 地球重力学 地球流体力学 地壳与地形学 地球内部物理学 地声学 地热学 地电学 地磁学 放射性地球物理学 地震学 勘探地球物理学 计算地球物理学 实验地球物理学 固体地球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3 共查到固体地球物理学 地球系统相关记录13条 . 查询时间(0.161 秒)
动力学框架的适定性是建立气候系统模式和地球系统模式的理论基石,因此若想正确刻画地球系统各圈层的演变及其物理机制,就需要深入研究模式的适定性问题。在地球系统模式的构建和发展历程中,有多个重大突破都与数学理论的发展和数学工具的使用密切相关,其中适定性一直是地学领域和数学领域交叉的共性问题。
地球科学领域国际著名期刊《地球物理学研究杂志》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JGR)邀请,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学院刘静教授自2020年12月31日起开始正式担任JGRSolid Earth的副主编(三年期)。
英国《自然·通讯》杂志27日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德国科学家团队建立了一个“地球系统模型”。参照该模型,全球极地和山区的冰雪融化可能会导致全球变暖额外增加0.43℃。冰盖是覆盖着极厚冰层的广大陆地面积,众所周知,冰盖的消失会影响气温。例如,其可严重改变返照率,即地球表面反射的阳光量,因此可以说,冰盖的形成、消亡、融水量及其分布范围和成分的变化,直接影响局部地区乃至全球的地质和自然环境变化。
2019年12月24日,由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承担的十二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项目系统一“地球系统模式数值模拟系统”启动会在北京举行。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2019年博士生招生简章。
由天津大学表层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简称“地科院”)主办的首届表层地球系统科学国际研讨会3月27日在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会议楼拉开帷幕。为期两天的会议旨在展示表层地球系统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促进地球科学与其他多学科的交叉发展以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融合发展,通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进地球科学基础研究并更好服务民生。
2017年11月17日凌晨,在美国丹佛举行的全球超级计算大会(SC2017)上,由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副教授付昊桓等领导的团队所完成的“非线性地震模拟”获得国际高性能计算应用领域最高奖“戈登·贝尔”奖(ACM Gordon Bell Prize)。该成果由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计算机系与山东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等单位共同完成...
洋底高原是洋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泛分布在洋底的一种面积广大、以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为主并且具有异常厚度洋壳的区域。由于洋底高原分布广泛,加之其形成与地幔柱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洋底高原是研究地球深部过程的一个重要窗口。本文系统总结了洋底高原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洋底高原的全球分布情况、基本特征(产出规模、形成时限、岩石组合、结构组成、地球化学)、鉴别标志、成因机制、地球动力学意义以及洋底高原...
地球系统模拟器诞生     地球  系统模拟器  诞生       2011/5/5
据悉,由清华大学和浪潮集团共同研制的超百万亿次超级计算机正式启用,这是我国在地球系统模拟领域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  地球模拟器是对地球自然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的超级计算机,是包含高性能计算机、软件工具、支撑技术、并行应用软件、应用于一体的复杂系统,可以还原或预测地球自然变化过程,是人类认识地球的重要科研装备。科学家们借助这类系统,能够实现对洋流、大气、地壳等的仿真研究,是实施重大工程的决策依据,在...
我国是世界上强震频发的国家之一,1985年至今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219次,主要集中在我国台湾和青藏高原。我国不仅地震多,而且震源浅。而浅源地震破坏性极强,1976年唐山大地震、2008年汶川大地震都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出席日前在京举行的以“中国强震预测与地球系统科学”为主题的第388次香山科学会议的专家指出,至今人类还不能科学地预报地震,地震预报成为全球最具有挑战性的重大科学问题和社会...
在中国与西班牙有关方面的推动下,西班牙-中国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地球系统双边学术研讨会(Spain-China Symposium on Geophysical & Geochemical Geosystems,缩写SG3)于2009年6月21日-25日在西班牙Aragon 自治省首府Zaragoza召开。本次会议下设9个专题,内容涵盖固体地球物理、大气物理、空间物理,地球化学以及灾害评估与预警等地...
2004年印度洋地震海啸是本世纪初全球发生的最为惨重的自然灾害.这次地震海啸涉及地球的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甚至还有地外星球和月球的作用,造成能量与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与传递,说明地球是一个完整的统一整体.因此,对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必须采用地球系统科学观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机制和演化规律,并用信息化、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地球科学观来研究和防御地震海啸.
分析了地球系统的基本特征和地球系统的能源和运转方式,指出地热涡和地冷涡是地面气候系统的重要成员. 利用全球地磁场资料,研究了地球内部焦耳热的分布和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全球地磁场的变化与全球气温的变化有密切联系,而且焦耳热场的分布与地热带、火山分布、全球最大降水量带有很好的对应. 因此,要对气候变化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必须研究整个地球系统.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