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球物理学 >>> 固体地球物理学 空间物理学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地球物理学 电离相关记录175条 . 查询时间(0.498 秒)
火星大气和电离层剖面探测对于火星气候和空间天气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于行星演化和宜居性重大科学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无线电掩星探测技术是获取行星大气和电离层剖面数据的先进手段。早在2008年,我国“借船出海”的“YH-1”火星探测器立项时,“YH-1”首席科学家、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吴季就提出了利用”YH-1“与俄罗斯Phobos-Grunt火星探测器,开展星-星链路高精度和夜间...
常用的第一性原理电离层热层环流模式在求解地球电离层F区主要离子成分氧离子(O+)时,需要指定上边界条件——氧离子扩散通量。然而,该扩散通量无法直接测量,对这方面的研究也很少,研究者常指定一个非常简单的经验扩散通量,即白天向上、晚上向下的固定大小的通量(如TIEGCM)。非相干散射雷达(ISR)可以通过电子密度剖面、电子和离子温度剖面来计算得到该扩散通量,且能长时间积累历史数据,是理想的研究装置。
2022年1月7日,上海天文台早期宇宙与高红移星系团组通过分析哈勃空间望远镜(HST)著名深场GOODS-S的观测数据,发现了一例121亿光年之外(红移3.8)的具有莱曼电离光子逃逸的星系。这一星系的发现为探索星系驱动宇宙再电离过程提供了绝佳的研究对象。该成果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通讯》(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
中尺度行进式电离层扰动(MSTIDs)是中纬地区电离层非常重要的一类扰动事件,在北半球夜间这类扰动通常呈现从西北向东南向延伸的条带状结构,并且由东北向西南传播。在传播的过程中,MSTIDs的形态结构和传播方向可能受到电离层和热层背景环境的影响,对MSTIDs事件传播和演化过程中的热层-电离层耦合物理机制的研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近年来,基于卫星原位观测发现,在白天,电离层F区顶部等离子体密度不均匀体发生较为频繁。由于以往较少报道电离层雷达探测的白天F区回波,人们通常认为造成雷达F区回波的米级尺度不均匀体衰落较快,存在时间较短,难以持续到白天。针对白天电离层等离子体羽状结构特征等问题,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公共技术服务中心空间环境探测实验室高级工程师解海永和研究员李国主等利用三亚VHF相干散射雷达,发展空间干涉成像...
电离层等离子体羽状结构是指赤道电离层F区底部低密度等离子体在瑞利-泰勒不稳定性作用下,快速上升到F区顶部,并扩展到低纬甚至中纬度地区而形成的大尺度等离子体密度耗空。
电离层不规则体是电离层中电子密度高于或者低于背景密度的不规则结构。电离层不规则体会引起无线电波信号剧烈扰动并可能造成信号失锁,对卫星通信及定位导航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对电离层不规则体的分布及运动特征的监测及研究具有很高的应用意义。另一方面,在中高纬地区电离层不规则体随着电离层对流运动,对电离层不规则体的全球监测数据进行融合可以获取全球尺度的电离层对流信息,这对太阳风-磁层-电离层耦合研究起着重要作用...
地球电离层是指地球高空60~1000 km高度中性大气被部分电离的区域。在低纬赤道,电离层等离子体动力学过程受行星际磁场Bz极性变化影响,其引起的行星际穿透电场可导致低纬电离层等离子体重新分布,造成电离层时空变化。电离层电子浓度总含量(TEC)是描述电离层的一个重要参量。基于GPS信标观测反演的电离层TEC已广泛应用于电离层区域大尺度变化研究。然而,由于GPS卫星运动造成电离层穿透点位置不停变化,...
空间天气是由太阳活动引起的一种日地空间环境短时间尺度的变化过程,当空间天气变化十分剧烈时,会对人类高技术系统产生严重的影响,这种空间天气称为灾害性空间天气。在历史上,最为著名的灾害性空间天气事件当属1989年3月13日的特大磁暴,加拿大魁北克地区和美国新泽西州供电系统在此次磁暴中受到严重破坏,导致魁北克地区在寒冷的冬夜停电9小时,美国多颗卫星短暂失去联系,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严重干扰,引起了全社会的...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短波通信等无线电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地球的高层大气(电离层/热层)的折射、散射影响,因此对高层大气的日常监测和预报具有重要意义。电离层是高层大气的电离成分,受太阳辐射条件控制,这意味着它不能太长时间地“记住”过去,通常只有2-3小时的提前预报时间。热层是高层大气的中性成分,受太阳辐射变化缓慢,对过去的记忆相对要长得多,通常能够达到天尺度的提前预报。
研究高分辨线性时频分析方法和联合时频分析方法,利用这两种方法对高频电离层返回散射探测的多个传播模式实测数据,对污染抑制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这两种基于时频分析的方法针对多模和相位污染同时存在的复杂情况,与其他常规方法相比均使杂波谱得到了较好的锐化,目标信号在二维时频域较清楚地显出.因此可以证明,上述两种方法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对天波超视距雷达海上低速目标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电离层参数f0F2的预报是电离层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选取2011年北京、长春、青岛和苏州四个常规观测站的f0F2数据,分别采用卡尔曼滤波、自相关分析法和国际参考电离层模型(IRI)对f0F2实施短期预报(提前1h预报),并通过与实际观测数据的对比,对三种方法预报f0F2的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磁平静时期,采用卡尔曼滤波方法进行f0F2预报的均方误差为0.532MHz,相对误差8.11...
为充分研究化学物质在电离层释放的扰动效应和后期发展效果,基于化学物质在电离层的扩散模型、化学反应和电离层扩展F的控制模型,通过电离层H2O的释放,研究电子e,H2O,O+和H2O+共4种粒子的分布状态,分析点源、多源和线源释放对电离层的扰动效果,比较不同高度、不同量和不同时间释放的影响结果,模拟夜间释放后期所激发的扩展F发展差异.结果表明,H2O在电离层释放后,能有效耗散背景电子形成空洞,O+和H...
利用第23太阳活动周DMSP F12,F13和F15卫星数据,分别对南北半球极区顶部电离层离子上行的太阳活动依赖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北半球上行事件对太阳活动的响应特征基本一致,即高(低)太阳活动时,离子上行通量以及上行数密度较大(小),但是上行速度及上行发生率较低(高).以南半球高纬为例,计算得到离子上行通量、数密度、速度及发生率在高低太阳活动条件下的比值分别约为2.26,3.35,0.71...
基于一种电离层扰动提取方法——白谱法,利用IGS提供的电离层TEC网格数据,获得电离层Js指数、Jr指数和Jp指数,分别反映单站、纬度圈(沿经度积分)及行星际尺度下的电离层天气扰动状态.在2015年3月的一次磁暴过程中,Js指数、Jr指数及Jp指数均很好地反映出电离层响应地磁暴的过程,磁暴前后Jp指数与Dst指数相关系数达到-0.72;Js图从二维角度很好地表征了电离层天气的扰动过程.在此基础上,...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