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学 >>> 中华玉文化研究 >>>
搜索结果: 1-10 共查到中华玉文化研究 动物相关记录10条 . 查询时间(0.316 秒)
商周阳刻昆虫类动物纹玉牌,长5.54,宽5.3,厚0.55(单位:厘米)。透闪石软玉,灰白,不透明。器略呈圆角方梯形,受埋藏环境影响,器内外有大量黑色、白色沁斑。器一面以阳线技法雕刻出一变形昆虫类动物纹样,刻纹线条极其流畅,加工工艺十分精湛。具有重大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研究商周时期成都地区古蜀先民玉器加工工艺、青铜文明的重要实物资料。
透雕动物纹玉嵌饰,西汉,1978年长沙市溁湾镇象鼻嘴M1出土。直径5.5-5.9厘米,边厚0.4厘米。青玉,玉表面浸蚀呈灰白色。扁体略呈椭圆状。正面中央镶嵌一绿松石,外圈透雕生动的龙、凤、熊等动物,并用浅浮雕手法,刻出各动物的眼、耳、鼻、嘴等细部,单面雕琢。背面中央有一短圆柱,中有一小圆穿孔,可供嵌插捆系用。雕镂精细,表现对象丰富,上嵌绿松石,是同类玉饰中的精绝之作。
玛瑙小动物,高1.3厘米,最长1厘米,西汉,1975年合浦县环城堂排M2出土。这串玛瑙佩饰由十一件小动物组成,其中鹅五件,虎六件。采用圆雕技法,简练地表现动物的各部位,制作工整、形体准确、构思巧妙、形态生动。战国至汉代,玉雕动物佩饰进入鼎盛时期,各类题材层出不穷,形态千变万化。玛瑙出自西域,在合浦汉墓中有玛瑙饰物的出土,反应出汉时中原与西域已有广泛交流。
国家博物馆编的《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玉器卷》和古方主编的《中国古玉器图典》里面均有“蘑菇角”之说。其解释为:“下部如粗柱,顶端有一圆锤,似未开的蘑菇,多饰在龙之身上。”“蘑菇角”之说为多数学古玉器学者所默认。笔者认为“蘑菇角”称呼不甚合理,应该称为茸角。此角饰常出现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和玉器上,本文主要以玉器为主要对象讨论研究。
国家博物馆编的《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玉器卷》和古方主编的《中国古玉器图典》里面均有“蘑菇角”之说。其解释为:“下部如粗柱,顶端有一圆锤,似未开的蘑菇,多饰在龙之身上。”“蘑菇角”之说为多数学古玉器学者所默认。笔者认为“蘑菇角”称呼不甚合理,应该称为茸角。此角饰常出现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和玉器上,本文主要以玉器为主要对象讨论研究。
作品创作于1973年前后,是陈敬祥继承和发展寿山石雕刻艺术的又一成就。作者用一块寿山石雕刻了4个动物笼子,笼中分别镂空雕刻了老虎、猴子、熊猫、狮子等动韧,其中一个笼中还用活链雕刻技法雕刻了一个吊环,吊环上再雕刻一只嬉戏的猴子,当观者向内吹气时,环上猴子会前后摆动,势将跳跃。笼内、笼外用圆雕、浮雕等多种雕刻技法,雕刻了不同动态的飞禽走兽近20种。画面中老师带着排队的学生游玩、学生手持“1 20”照相...
小小玉雕动物(图)     玉雕  动物       2010/4/16
我这里指的小动物不是呈片状的玉雕,也不是指玉印上的小动物,我指的是5cm到6cm左右的一手可握的动物小玉雕,它们甚至比一个大拇指还小。
圆雕玉蟹,略成椭圆。以镂雕手法,雕出脚爪,并以阴刻及减地浮雕饰口、目、背甲纹等。蟹字可谐音为和谐之谐,常与禾或荷同时加以表现,暗指“和谐”。这是明清时代吉祥题材中常用的暗喻手法。一些过去少见的事物也因谐音的需要而被拉入吉祥图案,如蝙蝠的形象,明清时期即大受青睐。更有甚者,为求好的口彩,不惜把一些不相干的东西都表现在同一图案内。这是民俗生活在玉雕中的反映。
我国雕塑人像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距今7000多年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一些史前遗址中就发现有陶塑人像。史前时代雕塑人像的质料有陶、骨、石、玉等,如最早石雕人像出土于距今8000年的内蒙古敖汉旗的兴隆沟遗址中。玉质人像发现比较少,迄今不足10件。这些玉质人像以平面雕刻技法制成,多数为人头像,以透雕手法表现其轮廓,以阴刻技法表现其细部。玉雕人像是原始生活的写照,也是社会意识形态及风俗在艺术领域的折射,...
青玉,玉表面浸蚀呈灰白色。扁体略呈椭圆状。正面中央镶嵌一绿松石,外圈透雕生动的龙、凤、熊等动物,并用浅浮雕手法,刻出各动物的眼、耳、鼻、嘴等细部,单面雕琢。背面中央有一短圆柱,中有一小圆穿孔,可供嵌插捆系用。雕镂精细,表现对象丰富,上嵌绿松石,是同类玉饰中的精绝之作。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