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土壤学 >>> 土壤生态学 土壤物理学 土壤化学 土壤地理学 土壤生物学 土壤耕作学 土壤改良学 土壤肥料学 土壤分类学 土壤调查与评价 土壤学其他学科 农业资源利用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土壤学 分布格局相关记录20条 . 查询时间(0.107 秒)
土壤微生物贡献了陆地生态系统大部分生物的多样性,参与包括维持植物健康和生长在内的众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土壤中微生物并非孤立存在,而是通过协同、竞争、拮抗等一系列直接和间接的生态作用过程相互关联,形成复杂的微生物共生网络。在大陆尺度下,这些共生网络的分布以及如何受环境因子调控是土壤微生物地理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土壤微生物贡献了陆地生态系统大部分的生物多样性,并参与了包括维持植物健康和生长之内的众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土壤中微生物并非孤立存在,而是通过协同、竞争、拮抗等一系列直接和间接的生态作用过程相互关联,形成复杂的微生物共生网络。但是在大陆尺度下这些共生网络的分布及如何受环境因子调控依然是目前土壤微生物地理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
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酶活性在驱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其海拔分布格局的研究对预测气候变化背景下山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胞外酶活性随海拔的变化规律并没有一致结论。作为对全球变化敏感的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酶活性的海拔分布格局仍不清楚。
土壤细菌和真菌是陆地生态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可塑性及适应性,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同海拔下,高山灌丛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不足,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灌丛生态系统生态学过程的认知。
土壤有机碳的生物降解性是表征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重要指标,可以通过土壤矿化碳与土壤有机碳的比值来计算。探究东北黑土农田土壤有机碳生物降解性的大小和驱动机制对于评估区域尺度土壤有机碳矿化和积累在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但以往的研究大多聚焦在局域田块尺度上土壤生物分类群对有机碳矿化和积累的贡献,往往忽略了在区域尺度上土壤生物不同类群间互作对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调控作用。
土壤线虫在土壤食物网及地下生态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是评价地下生态过程和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生物指标。2022年来,森林演替相关研究大多关注植物群落、土壤性质或土壤细菌真菌群落等的变化格局,但是对土壤线虫群落分布格局却知之甚少。此外,森林演替过程中植物群落变化对土壤线虫群落产生的影响往往可能由土壤性质和微生物群落共同介导,因此,探究土壤性质、微生物量和土壤线虫群落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解释森林演替过...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生态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牟之建和况露辉在刘占锋研究员的指导下,以鼎湖山海拔梯度(200-950 m)为研究对象,以50 m为采样间隔研究了土壤微生物残体的海拔分布规律和季节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近年来研究显示森林土壤甲烷汇能力显著下降。因此,增加对森林土壤中甲烷氧化细菌群落分布格局、构建机制和关键驱动因素的认识极为重要。此外,当前针对森林土壤甲烷氧化细菌群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某个或几个森林位点,从跨越多个气候带大尺度上开展森林土壤甲烷氧化细菌群落分布格局、构建机制和关键驱动因素的研究极度缺乏。
氮素是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最重要的限制因子,生物固氮则是全球生态系统有效氮最主要的来源。作为生物固氮的执行者,固氮菌一直是微生物生态学领域最受关注的研究对象之一,至今已有130年的研究历史。然而,目前我们对固氮菌分布的地理特征及其驱动因子还所知甚少,相关研究极为匮乏。这一研究现状在草地等自然生态系统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该地区山峦起伏,地理拓扑结构复杂,区域内降水...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杨元合研究组以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大尺度取样并结合高通量测序手段,揭示了青藏高原冻土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分布格局及其调控因素。相关结果近期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分子生态学》上。研究人员通过对微生物多样性在空间上的变化——微生物β多样性的研究发现,冻土层和活动层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其驱动因素也存在差异:活动层微生物β多样性主要受土壤碳氮含量控制,而冻土层微...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生态水文研究组博士研究生陈春峰和博士后吴骏恩在研究员刘文杰的指导下,以橡胶林为例、选取不同类型(原生、遗弃、次生)的白蚁堆为研究对象,对各类白蚁堆及其周边土壤环境的物理、化学性质(NH4+、NO3-、Corg、N、Sm等)进行了相关重复对照实验。结果表明:(1)在白蚁种群利用深层土壤颗粒营造原生白蚁堆的阶段,白蚁堆中有机C、N的含量显著小于周边的浅层对照土壤,而与深层对...
探究物种多样性大尺度的地理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是生物地理学以及宏观生态学研究的重点,对区域以及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物种大尺度分布模式目前存在争论。作为在改善土壤物理性质、促进碳氮转化、维持生态系统健康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的土壤线虫丰度大尺度分布格局又是否遵循该规律?驱动其分布模式的主要生态因素是怎么样的呢?日前,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科研人员在陆地生态系统土壤线虫大尺度分布格局和多样性研究...
生物多样性保护一直是学术界和社会关注的重要话题。由于严酷的自然环境,干旱区植物多样性水平较全球其他地区要低。这一地区的植物在维持干旱区生态系统稳定性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然而,它们却极易被破坏并很难恢复。因此,揭示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和确定优先保护区便成为干旱区植物多样性保护管理的首要任务。
土壤微生物是否存在与植物和动物等大型生物相似或不同的地理分布格局,以及哪些历史和环境因素驱动着这种格局的存在是当前地学和微生物生态学研究的交叉热点课题之一。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田分子生态学科组王光华团队在明确了东北黑土农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地理分布规律的基础上(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2014, 70: 113-122),最近又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成功地...
通过研究杭州湾自然潮滩湿地和围垦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分布格局,揭示湿地植被演替、外来物种入侵和围垦活动对土壤有机碳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潮滩湿地土壤表层有机碳含量在4.41~8.58 g·kg-1,平均值645 g·kg-1.不同植被类型下表层土壤有机碳表现为:芦苇(8.56±0.04 g·kg-1)>互花米草(7.31±0.08 g·kg-1)>海三棱藨草(5.48±0.29 g·kg-1)...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