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数学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物理学 化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总论 大气科学 地球物理学 地理学 地质学 水文学 海洋科学 生物学 科学技术史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理学 干湿变化相关记录15条 . 查询时间(0.072 秒)
东亚夏季风系统作为影响我国天气气候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之一,其强度和影响范围均有很强的年际变率,导致有些年份夏季风可以影响到某个区域,而有些年份则不能。这种由夏季风南北波动造成的年降水量梯度最大的区域称为东亚夏季风气候过渡带。过渡带地区是湿润区向干旱区的过渡,也是季风降水向非季风降水的过渡,具有很强的生态脆弱性和气候敏感性。 以往研究显示,未来在全球增暖的背景下,夏季风强度增强,并伴随季风区降水的...
东亚夏季风系统作为影响我国天气气候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之一,其强度和影响范围均有很强的年际变率,这就导致有些年份夏季风可以影响到某个区域,而有些年份则不能。这种由夏季风南北波动造成的年降水量梯度最大的区域就称之为东亚夏季风气候过渡带。过渡带地区是湿润区向干旱区的过渡,同时还是季风降水向非季风降水的过渡,具有很强的生态脆弱性和气候敏感性。
火山活动作为一种主要的自然外强迫不仅对地表气温具有冷却效应,而且对区域干湿变化也会产生影响。已有研究表明,火山喷发对中国地区的干湿变化具有一定作用,但关于不同区域干湿变化对火山喷发响应的认识还存在争议。基于此,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博士生郑月涵在段建平研究员和马柱国研究员的共同指导下,使用中国中东部100个站点过去500年的旱涝等级指数资料开展了中国中东部干湿变化对火山喷发响应的研究。
中国东部季风区过去千年降水变化特征已有大量研究并取得重要进展,但多数研究集中在中国北方和中部地区,南方地区重建记录相对较少.本文对浙江雁荡山雁湖沉积物的总有机碳、色度和粒度等多指标进行分析,重点探讨小冰期以来研究区域的降水变化,结果显示:1)1400—1600 AD,湖区集水发育,研究区气候偏湿润;2)1600—1650 AD,降水量减少,气候偏干旱;3)1650—1750 AD,气候偏湿润;4)...
纳木错位于青藏高原西风/季风过渡区,周边平均海拔4700米以上。纳木错流域属于青藏高原高寒荒漠植被区域,香柏灌丛分布于海拔4740米至4920米的阳坡。在极端寒冷和干旱环境中,香柏灌木生长缓慢,平均年轮宽度约0.3毫米。然而,香柏灌木年轮可否像树木年轮一样指示过去几百年生存环境变化?仍旧是学术界研究的难点。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高寒生态重点实验...
缅甸位于中南半岛西部,自然和气候资源丰富,但其林业和农业生产对气候资源的依赖程度较高。在全球变化的背景下,频繁发生的极端气候事件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巨大威胁。东南亚大部分地区特别是缅甸有气象记录的历史较短,为评估和预测区域气候变化带来困难。因此,在该区域开展高精度气候代用指标的研制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阿拉善荒漠中部的4个霸王(Sarcozygium xanthoxylon)样点建立的区域轮宽年表,探讨了霸王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阿拉善荒漠中部区域1902-2015年的干湿变化。结果表明:霸王的径向生长主要受到生长季及前期降水(当年4-7月和前一年10-12月降水)影响。年代际尺度上,区域年表共记录了1920s初-1930s初、1940s初以及1970s末-1980s末3个干旱时段和19...
依据观测气象资料驱动的陆面模式模拟土壤湿度, 比较评估了25个全球耦合气候模式的模拟土壤湿度, 选择其均值和趋势与陆面模式模拟均呈正相关的11个数据集. 采用多模式权重平均法集成了中国区域两种气候情景1900~2099年的土壤湿度. 以集成土壤湿度为指标, 分析中国区域199年气候干湿变化的时空特征, 区划干湿气候带, 分析干湿区边界的演变特征. 结果表明总体上典型干旱区土壤湿度呈增加趋势, 湿润...
干旱是西北地区乃至全国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论文应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对西北地区近50 a来不同时段的特旱和重旱发生频次及其空间分布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标准化降水指数(SPI)作为一种干旱重建指标,适用于西北地区,也可以作为气候变化的监测指标;降水量的西增东减趋势与干旱频次的西部和东北减少、东南增加相对应,亦即气候变化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新疆北部和青海西部的干旱,但加重了甘肃东南部和陕西中...
通过对云南滇池沉积物柱芯DC1样品的放射性核素137Cs和210Pb测试分析,发现该柱芯137Cs自1954年首次沉降以来存在1963年、1975年和1986年三个较为明显的蓄积峰,获得滇池自137Cs相应的时标年份到2007年的平均沉积速率分别为0.062g/cm2·a-1、0.051g/cm2·a-1、0.049g/cm2·a-1和0.043g/cm2·a-1。借助210Pb CRS计年模式,...
利用多通道奇异谱方法(MSSA)分析了1953~2003年亚洲和北美Palmer干旱指数(PDSI)与热带和北半球温带海洋海表面温度异常(SSTA)的主要周期振荡特征及其相互联系.结果表明:亚洲和北美PDSI以及SSTA均存在明显的3~6年的年际以及10年左右的年代尺度振荡;此外,亚洲PDSI还存在显著的6~8年的年际振荡.SSTA的年际振荡主要体现了ENSO的变化特征,而其年代尺度振荡的空间分布...
通过青藏高原北部可可西里库赛湖KS-2006 孔(深637cm)沉积岩芯总有机碳、总氮含量及沉积物粒度变化的研究, 恢复了该地区近4000 年来的干湿变化历史. 结果表明, 该地区近4000 年来经历了显著的干湿变化, 干旱时段出现在3900-3590cal aBP、3320-2630cal aBP、1720-1420cal aBP 及1100-840cal aBP 期间; 湿润时段出现在3590...
利用青海省1959-2003年气象资料,计算了修正的Palmer干旱指数,并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青海省旱涝监测中,PDSI指数反映旱涝程度更为客观;青海省的干旱主要以轻旱为主;夏秋季年际干湿交替较冬春季频繁,变化振幅也较大;秋季青海省干旱化倾向最为严重,冬春季出现轻旱几率最大。另外,春季干旱总面积在减小;夏季轻旱面积增加,而中旱、重旱面积在减小;秋冬季重旱面积在增加。
利用帕尔默干旱指数 (PDSI) 全球数据库,提取覆盖中国西北地区的56个PDSI栅格点数据,对1953-2003年间各个季节均值和年均值进行旋转经验正交函数 (REOF) 分析。REOF空间分区结果发现西北地区各个季节均值和年均值表现出较为一致的主要空间异常型,依据PDSI年均值数据可以将中国西北地区划分为5个空间型:北疆型、南疆型、高原北部型、蒙古西部型以及西北东部型。其中北疆型、南疆型主要位...
利用多通道奇异谱方法(MSSA)分析了1953~2003年亚洲和北美Palmer干旱指数(PDSI)与热带和北半球温带海洋海表面温度异常(SSTA)的主要周期振荡特征及其相互联系.结果表明:亚洲和北美PDSI以及SSTA均存在明显的3~6年的年际以及10年左右的年代尺度振荡;此外,亚洲PDSI还存在显著的6~8年的年际振荡.SSTA的年际振荡主要体现了ENSO的变化特征,而其年代尺度振荡的空间分布...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