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大气物理学 大气化学 大气探测 动力气象学 天气学 气候学 云与降水物理学 应用气象学 大气科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大气科学 高温相关记录50条 . 查询时间(0.083 秒)
黄刚研究员团队通过统计分析并利用WRF模式进行多组敏感性试验研究发现,华北地区前期土壤湿度异常与夏季高温热浪的关系受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太副高)强度的影响。当西太副高异常偏强时,其西侧南风携带来自热带海洋的大量水汽至华北地区南部并增加该区域降水,不利于前期土壤湿度干异常的维持,从而限制了前期土壤湿度异常对高温热浪的贡献。相反,当西太副高偏弱时,华北地区前期土壤湿度干异常持续能力较强,有利于局地...
2023年夏季极端高温热浪席卷华北大地。根据中国气象局报道,2023年6月北京、天津、石家庄均打破了当地观测史上单月高温日数最多纪录。6月21-30日期间,华北地区共有124个国家气象站气温超过40℃。6月22-24日端午节期间,北京南郊观象台连续三天气温达到或超过40℃,为该站观测史上首次40℃三连击。此次高温过程强度强、范围广,对交通安全、人民生命健康、能源供应、农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2023年来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严重程度不断增加,2022年也不例外,在这一年里,全球范围诸多地区受到史无前例的高温干旱的影响,其空间范围、持续时间和强度不断突破新高。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和英国气象局的团队2023年11月8日发表在《大气科学进展》的一篇新闻与观点文章,从全球角度系统回顾了2022年极端高温干旱事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2022年北半球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炎热夏季,极端高温在欧亚和北美大陆持续蔓延,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近期,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陆日宇研究员、许可副研究员、中山大学陈锐丹副教授等在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上发表了一篇题为“Heat waves in summer 2022 and increasing concern regarding hea...
2020/21年冬季,亚洲和北美刚刚经历了打破历史观测记录的极端低温事件,也就是俗称的“寒潮”。在全球变暖背景下,热浪的发生容易理解,但是寒潮是如何发生的呢?一项来自美国阿拉斯加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美国大气海洋局、德国阿尔弗雷德韦格纳研究所、芬兰气象研究所、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合作研究阐释了过去冬季发生的三次低温事件的机制。
2021年7月20日,河南遭遇罕见的极端强降雨天气,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城市内涝,农田积涝,山区山洪、地质灾害风险陡增,铁路、公路、民航交通受到严重影响。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王林研究员团队的博士生董自臻及合作者在Earth’s Future上发表文章,利用观测资料和偏差订正后的CESM大样本模拟试验的数据预估了全球不同增温水平下东南亚高温热浪的变化。
日前,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黄小忠团队依据现代盘星藻物种组成分布与气候的关系,发展了盘星藻种类变化指示古温度的潜力。根据对我国最大内陆淡水湖新疆博斯腾湖盘星藻沉积记录的解译,他们发现的全新世中晚期气候异常温暖事件的时限和变化特征,为探究气候变化及其与文明演进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证据。研究成果以《盘星藻记录的全新世中—晚期温度变化及其对西北荒漠—绿洲区早期文明演化的影响》为题,在第四纪科学期刊《第四...
2021年4月19日,世界气象组织发布《2020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称,2020年是有记录以来三个最热的年份之一。报告发布后,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这份报告说明我们没有时间可以浪费了。气候变化正在发生,并对人类和地球带来巨大影响。”
基于RCP4.5(中等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5个全球模式模拟结果的降尺度数据,及SSP2社会经济路径下的GDP和人口密度数据,对21世纪京津冀地区(北京、天津和河北的统称)未来2021—2040年(近期)、2046—2065年(中期)、2080—2099年(末期)的高温GDP和人口暴露度进行多模式集合预估。
随着全球变暖,近年来全球高温干旱事件频发。我们前期研究表明,人类活动对近几十年东北高温干旱事件的增加有重要的影响。此外,3月巴伦支海海冰的减少有利于东北夏季高温干旱事件的发生。在年代际变化尺度上,我院青年教师李惠心博士和王会军院士,与挪威卑尔根大学贺圣平博士、挪威南森环境与遥感中心郜永琪研究员、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陈活泼研究员合作,探讨了AMO对我国东北夏季高温干旱的影响机制,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在《...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全球及区域尺度极端高温频发。如2018年夏季,东北亚发生破历史记录极端高温。我国中央气象台连续33天发布“高温预警”,韩国气象厅宣布打破百年观测记录,在日本有至少七万人因中暑住院。此次极端高温对东北亚地区农业、居民身体健康产生了极大冲击。然而,像2018年这样破纪录的极端高温却并非偶然。有研究指出,在全球持续增暖的背景下,未来热浪将变得更频繁、强度更强、持续时间更长。因此,理解...
近日,中科院大气所钱诚研究员课题组在《气候与环境研究》发表论文,首先以2018年东北局部地区因当年高温日数(中国气象局规定的日最高气温35℃以上)异常多而形成离群值(outlier)的例子展开,说明OLS方法估计趋势时对离群值非常敏感,造成虚假趋势;实际上东北这些破纪录的站点并没有呈现出统计上显著的高温日数增多趋势。进一步,通过正态分布检验,指出中国至少有91.14%站点、90.06%格点的高温日...
2020年5月4日,中、美、欧科学家在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一项新研究中指出,除非温室气体排放下降,否则在50年后,地球上三分之一人口居住的地区将如撒哈拉沙漠腹地区域一样炎热。在新研究发表之际,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对人口经济和社会带来损失。由国际考古学家、生态学家、气候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警示:如果碳排放继续快速累积,地球将越来越可能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
华北地区不仅是我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同时也是农作物高产区。近些年华北极端高温事件频发,该现象的成因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我院东亚季风与区域气候模拟团队张顾炜博士生(第一作者)和其指导老师曾刚研究员(通讯作者)从海-气相互作用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北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Atlantic multidecadal oscillation,AMO)和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acific decadal oscil...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