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大气物理学 大气化学 大气探测 动力气象学 天气学 气候学 云与降水物理学 应用气象学 大气科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大气科学 估算相关记录26条 . 查询时间(0.103 秒)
通过优化大气二氧化碳(CO2)观测站点选址,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汪宜龙副研究员和田向军研究员联合多名合作者,提出了大气CO2浓度观测的地面站点布设方案。研究认为,在我国建立60个大气CO2观测站点很有必要,同化观测数据时,利用大气反演的方法估算我国陆地碳汇量的准确性将达到欧美先进水平。该成果2023年8月2日发表在《科学通报》。
2022年10月11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团队在负荷形变反演质量变化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工作推演并拓展了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三维形变观测反演质量变化的理论方法,并通过模拟实验证实了附加水平方向的形变观测能够显著提升质量变化反演的空间分辨率及精度。相关研究成果于2022年9月29日在地球物理学领域顶级期刊《...
准确的国家尺度碳收支估算,能够为巴黎协定温控目标的达成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自上而下”的大气碳监测反演方法,作为一种客观的方法,对清单核算方法能起到重要的验证作用并相互校核,该方法已被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推荐为国家碳收支估算的重要方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周天军研究团队在《气候杂志》(Journal of Climate)上发表文章,指出了厄尔尼诺预估不确定性是WNPAC预估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
近日,我院邱让建副教授在《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农林科学I区top期刊,2020年影响因子4.651)上发表题为“An improved method to estimate actual vapor pressure without relative humidity data”的研究论文。该论文第一作者是我校邱让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李隆安为第...
甲烷(CH4)是全球仅次于二氧化碳(CO2)的第二大温室气体,而自然湿地是大气CH4的最大自然排放源。精准定量全球自然湿地CH4排放是当前“全球碳项目”(Global Carbon Project)研究的核心之一。然而由于对排放过程的认识不足等原因,目前全球范围的自然湿地CH4排放定量估算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
地表能量平衡是大气以及陆面模式的基本假设,但在许多地面通量观测站上都没有得到验证。许多学者在观测误差、湍流通量订正、源区分析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努力,这对于提高表面能量闭合率起到了一定的效果。相比之下,地面热通量作为地表能量收支的重要组成部分,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近日,中国热科院信息所智慧农业研究中心李茂芬博士团队在中国热区太阳总辐射估算模型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Empirical estimation of daily global solar radiation with contrasting seasons of rain and drought characterize over tropical China”为题于2020年5月3日...
天空开阔度是一个几何概念,指一个平面从天空接收(或发射)的辐射与整个半球辐射环境发射(或接收)的辐射之比,用无量纲值来描述城市街谷可见天空或开放峡谷空间的比例。天空开阔度是影响城市地表热平衡、微尺度空气循环、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关键因素,在城市微气候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天空开阔度的估算方法种类多样。而目前并没有相关论文系统总结各种方法的估算原理、准确性、计算效率、应用范围等。
基于1980—2016年的4套再分析资料(NCEP/DOE资料、MERRA2资料、ERA-Interim资料和JRA-55资料),采用计算大气热源的正算法和倒算法,研究青藏高原大气热源及其计算的不确定性因素,得到以下结论:(1)计算方法和资料均会导致结果的不确定性,正算法只能得到整层热源,而倒算法可得到热源垂直结构,但其结果准确性依赖于再分析资料精度;(2)对比4套再分析资料计算结果发现,正算法结...
全球变暖大背景下,研究青藏高原地表能量平衡的变化,对认识和理解青藏高原气候和环境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青藏高原地形起伏剧烈,下垫面情况复杂多样,地气相互作用激烈,但以往青藏高原地表能量平衡研究中,很少考虑复杂地形的作用。近日,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马耀明课题组将此前改进的考虑地形拖曳作用的有效粗糙度参数化方案引入到了SEBS模型中,再结合分析气象数据和卫星遥感数据,计算得到了青藏高原地区2001~20...
在全球变暖大背景下,研究青藏高原地表能量平衡的变化,对认识和理解青藏高原气候和环境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青藏高原地形起伏剧烈,下垫面情况复杂多样,地气相互作用激烈,但以往青藏高原地表能量平衡研究中,很少考虑复杂地形的作用。近日,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马耀明课题组将此前改进的考虑地形拖曳作用的有效粗糙度参数化方案(Han et al., 2015)引入到了SEBS模型中,结合再分析气象数据和卫...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人员与国外学者合作,利用所内大气环流模式及CMIP5推荐的长期气溶胶资料,估算了主要人为气溶胶引起的全球辐射强迫,从大时空背景出发,重点分析其在东亚区域的长期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受大气含量增加的影响,当前中国东部(中低纬度)硫酸盐和黑碳气溶胶产生的辐射强迫自1980s以来不断增强,同时段欧美区域(中高纬度)的对应辐射强迫值则不断减弱,与其同期的区域地表亮化现象相对应...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最新的估计揭示,全球上层0-700m海洋变暖(1970-2014)速率为:0.55 ± 0.14 × 1022 J yr−1 (168TW) 。比目前国际上已有的估计(如国际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次评估报告IPCC-AR5)更快。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