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天文学 >>> 天文学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天文学其他学科 观测相关记录53条 . 查询时间(0.216 秒)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的李娟研究员、王均智研究员和沈志强研究员等牵头的国际研究团队,利用目前世界最大的射电望远镜——阿塔卡马大型毫米波/亚毫米波阵列(Atacama Large Millimeter/sub-millimeter Array, ALMA),在人马座B2(Sagittarius B2, Sgr B2,图1)中首次探测到丙酰胺分子C2H5CONH2,这是目前在星际空间发现的最大的...
近日,一个由美国、德国和中国天文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利用郭守敬望远镜(LAMOST)数据发现了一颗十分罕见的新型激变变星(命名为LAMOST J0140355+392651),该天体的伴星正处于向极低质量白矮星演化的过渡阶段,在这之前理论曾预测这种过渡型激变变星的存在,但从未被观测到。
南京大学教授李志远课题组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袁峰课题组合作,通过分析观测数据,并利用磁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发现了黑洞热吸积流中存在风的直接观测证据。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天文学》。
最近,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袁峰课题组和南京大学李志远课题组合作,通过分析观测数据,并利用磁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发现了黑洞热吸积流中存在风的直接观测证据。该成果近日发表在了《自然·天文学》上。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近日表示,3月21日,小行星2001 FO32将在距离地球约200万公里的地方,与地球进行“最亲密接触”,这为天文学家提供宝贵的观测机会,使他们能够近距离观察一颗形成于太阳系诞生之初的小行星。
美国《大众科学》杂志2016年10月25日消息称,伴随望远镜的重磅升级,天文学家计划“一眼看透”宇宙星际气体。其技术核心是世界上最灵敏的毫米波极化相机,完成后将联合大型毫米波望远镜展开迄今为止最深远、最大规模的宇宙观测
2016年4月20日,空间科学先导专项背景型号项目“全球水循环观测卫星(WCOM)”课题结题验收评审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北京理工大学、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局、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中国...
目前人类在太阳系外发现了约2000个行星,有图像记录的只有10颗已“定型”的行星,尚缺少处于“发育”阶段的行星观测记录。近日,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研究人员首次观测到一颗正在形成中的行星,填补了这一空白。研究人员发表在最近出版的《自然》杂志上的论文称,距离地球450光年,有一颗名为LkCa15的恒星,这次观测到的行星就位于LkCa15恒星的周围。
第六届 “ 海峡两岸天文望远镜与观测前沿技术研讨会 ” 于2015年8月30日-9月4日在台湾花莲成功召开。此次会议由台湾 “ 中央 ” 大学天文研究所(中坜)、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和中国天文学会天文仪器与技术专业委员会主办,由台湾 “ 中央 ” 大学天文研究所承办。会议包括50个口头报告和10多个墙报。会议开幕由台湾 “ 中央 ” 大学天文研究所所长陈文屏教授主持,中国科学...
2015年1月12日至18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和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CSUN)合作研制的用于系外行星成像观测的便携式“极端”自适应光学系统(简称Ex-AO),在美国新墨西哥州Apache Point天文台(APO)实测取得重要进展。该套Ex-AO系统在近红外H波段能够稳定地校正目标恒星像,并首次获得了接近10-5的成像对比度。
美国杨百翰大学最新研究显示,担负着寻找新行星任务的卫星在天鹅座和天琴座两个星座之间,意外发现了一个超大质量黑洞。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 这一遥远黑洞位于被称为KA 1858的星系内。研究人员是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的帮助下观察到的。据估计,这个黑洞的质量约是太阳质量的800万倍左右。
对欧洲空间局(ESA)普朗克航天器所收集数据的首次全面分析,解决了早期宇宙学研究提出的一些难题,却使得暗物质之谜更加扑朔迷离。普朗克团队并未解决围绕今年3月宣布的宇宙大爆炸引力波而产生的争议。不过,他们计划在接下来的一项研究中重点关注该问题。普朗克空间望远镜产生了迄今最为详尽的宇宙微波背景(CMB)全景图。CMB是138亿年前宇宙爆发性诞生时残留下来的辐射。这些图像基于普朗克自2009年发射到20...
在近日举行的第9届亚太遥感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所长郭华东院士提出了月基对地观测用于全球变化研究的设想,即“全球变化月基观测”,形象地说就是在月球上布设传感器,利用月球作为对地观测平台,对全球尺度的科学现象进行研究。
美国宇航局动用哈勃空间望远镜对WASP-43b系外行星进行了观测,这是一个拥有极端表面环境的系外行星,温度可达到3000华氏度,酷热的世界足以融化一些钢铁,而背对恒星的一侧又是一个相对寒冷的世界,温度可低于1000华氏度,相当于537摄氏度。WASP-43b系外行星位于260光年之外,发现于2011年。科学家发现其经常沐浴在恒星的光芒之中,凌日现象使得这颗系外行星被我们所发现。现在,我们获得了WA...
日前,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我国太阳物理历史观测资料整编”项目在京召开专家组第一次会议,专家组成员及科技部基础研究司、中科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负责本专项的有关同志参加会议。会上,专家组听取了项目整体实施方案和各课题实施方案报告,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讨论,为项目提出了很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