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基础学科 材料表面与界面 材料失效与保护 材料检测与分杂技技术 材料实验 材料合成与加工工艺 金属材料 无机非金属材料 有机高分子材料 复合材料 材料科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材料科学 广东省科学院相关记录18条 . 查询时间(0.306 秒)
吴枚霞,2017年10月获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先后在中山大学担任特聘副研究员、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20年9月加入广东省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领域包括(1)压电、铁电、多铁性材料与多场耦合效应;(2)二维材料的制备、表征和器件设计。
梁锡辉,博士,高级工程师。1979年4月出生于广东高州。2002年获中山大学学士学位,2006年获中山大学博士学位;2007年至2008年在华南师范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2009年5月至2019年4月任职于广州市光机电技术研究院,先后任研发检测中心主任、副院长。2010年至2012年赴台湾中央大学物理系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2014年赴法国原子能委员会萨克莱研究中心从事访问科学家工作。2019年5月加...
李育智,副研究员,博士,1991年出生于广东省梅州市,2014年6月获暨南大学应用物理学专业学士学位;2019年6月获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阶段在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印刷显示器件的研究,在印刷氧化物薄膜晶体管领域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开发工作。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为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TCL华星光电联合博士后,博士后期间从事应用于LCD的IGZO GOA...
郭婵,副研究员,博士,1989年出于湖北省武汉市, 2012年6月获湖北大学物理学系学士学位;2018年6月获中山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工学博士学位;2018年9月加入广东省半导体产业技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阶段在广东省显示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从事碳基纳米结构制备及其器件应用的基础研究。目前参与了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联合基金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
新型显示技术实验室成立于2017年4月,由广东省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学科带头人龚政教授创立。该实验室主要从事新型显示材料、器件及应用方面的研究。面向显示领域巨大的市场需求和产业化需求,研发基于Micro-LED、量子点等材料和器件的新一代显示技术,以满足高分辨率、低功耗、长寿命、响应速度快的一些应用场景:如可穿戴电子消费品、智能眼镜、智能手表、虚拟现实头盔、高清电视等。
胡川, 博士,2000年于美国德州大学获得物理专业博士。2001至2014,任职于英特尔公司(Intel)基础材料研究所(Components Research),研究比英特尔同时期产品领先6 到10年的技术。在英特尔,作为项目经理管理了30多个项目,对高风险的项目在工艺、材料、生产、商业化和知识产权评估有广泛和深入的理解,多项成果被转化为尖端产品。作为工业界导师通过SRC/DARPA等美国半导体...
龚政,博士,教授,2005年中科院半导体所博士毕业。曾在英国留学工作12余年。先后任英国思克莱德大学research fellow、英国mLED公司研发经理,以及Facebook旗下Oculus公司研发科学家。于2017年4月全职加盟广东省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广东省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招聘科研业务部主任助理。
2023年3月27日,广东省科学院第五届“讲科学、秀科普”大赛暨2023年广州地区“讲科学、秀科普”大赛。广东省科学院选区预赛在黄花岗科技园成功举行。本次大赛以“热爱科学,崇尚科学”为主题,共有来自科学院各院属单位30名选手参赛,广东省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联合培养研究生杨涛参加。
随着摩尔定律的发展,芯片的功能越来越强大,集成度也越来越高。然而随着10nm技术节点的接近,普通TFT面临着严重短沟道效应和高成本投入的双重严峻挑战。而肖特基势垒TFT由于具有低饱和电压、高本征增益、良好的环境稳定性、显著减弱的短沟道效应以及能够实现低功耗等特征优势而在近年来受到广泛研究和关注。相比于普通TFT,肖特基势垒TFT由于具有低饱和电压、高本征增益、良好的环境稳定性、显著减弱的短沟道效应...
随着芯片特征尺寸的持续减小已逼近物理极限,电子器件的发展已走到瓶颈,传统意义上的摩尔定律被“超越摩尔定律”取代。“超越摩尔定律”不再单纯地追求更小的线宽和更先进的制程,而是试图从更多的途径来维护摩尔定律的发展趋势,当前已演化到集成电路与封装融合发展的新阶段,其中高密度三维封装是融合的核心实现路径。
显示行业发展的过程是不断拔高视觉感官体验阈值的过程,Micro LED凭借其自发光、高效率、低功耗、高稳定等特性,逐渐成为未来显示行业的发展趋势。然而,现阶段Micro LED 仍存在许多技术瓶颈有待突破,其中利用巨量转移方式制作Micro-LED显示屏目前仍主要采用侧向结构Micro-LED芯片,但侧向结构在分辨率和发光面积上有所限制。而垂直结构LED器件相比侧向结构LED在亮度及发光均匀性上更...
近年来,微型组件大面积、可编程地组装到任意基板上在先进电子领域被广泛探索和研究,然而微组装技术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仍有生产成本高、精度低、可控性差等问题,导致很多实际应用无法商业化。半导体所新型显示团队针对微器件巨量组装与集成方面的挑战开展了系列创新性研究,开发了一种通过光刺激调控光敏聚合物的表面形貌和界面粘附力,从而实现大面积、高保真且可编程的微器件巨量转移技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合作期刊...
可穿戴电子设备的最新技术创新为实时监测电生理参数(如ECG、EMG 和 EEG)提供了可能性。电生理电极作为生物世界与信息世界之间沟通的桥梁,将生物组织的离子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这在现代生物医学研究中引起了广泛关注。为了实现准确和长期的电生理测量,理想的电极应具备以下特性:优异的生物相容性、保形附着、用户友好、长期稳定性和低的皮肤-电极阻抗,以保证信号灵敏度和可靠性。皮肤-电极界面的有关问题已取得很...
广东省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为公益二类独立法人事业单位,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宽禁带半导体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研究所主要面向第三代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的基础研究及产业技术研发,正努力打造成为广东省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领域知识、技术、人才等各类创新要素的集聚高地,成为推动广东省节能环保、信息技术领域创新驱动发展的枢纽型高端平台。目前拥有研发基地5000平方米,MOCVD、ICP、XRD等关键设备60多台/套,设备总价...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