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数学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物理学 化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总论 大气科学 地球物理学 地理学 地质学 水文学 海洋科学 生物学 科学技术史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理学 海洋动物相关记录22条 . 查询时间(0.142 秒)
海洋动物细胞培养方面主要开展以下研究:对虾和螃蟹细胞的体外2D和3D培养与建系研究;对虾及其细胞的高效基因转移技术研究;鱼类细胞的体外培养与建系以及鱼类和鱼类细胞的体内和体外毒理学研究;珊瑚和砗磲细胞及其共生藻的体外培养与生态系统修复研究。海洋动物组织再生方面主要围绕组织器官再生以及再生-进化方面的科学问题,以文昌鱼、墨西哥钝口螈及鱼类为材料,研究组织器官再生的细胞和分子机制及再生-进化机制。
农业是基础,种子是关键。海洋动物种质资源库建设对于促进我国重要、特色经济动物种质资源保护和高效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种质库在生殖干细胞移植和体内受精鱼类精子的超低温保存和移植操作领域成效显著,实现了我国科学家在海洋经济鱼类生殖细胞操作领域的新突破。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Cell子刊Cell Reports刊发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海洋动物细胞程序性死亡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由中国、爱沙尼亚、美国、英国古生物学者组成的团队,运用最新显微成像技术,捕获了一种在远古海洋中生存了1亿多年的微小动物——几丁虫的繁殖瞬间。几丁虫是一类体型非常微小的生物。它们生活在4.8亿至3.6亿年前的远古海洋中,身体长度以微米计,形态上看,有长颈瓶状、壶状、圆筒状等多种形状,像是一个个微型“漂流瓶”。几丁虫虽小,却能帮助人类找到石油等矿产资源,还为科学家破解物种大灭绝之谜提供了重要线索。但它...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联合团队报道了保存在一枚缅甸琥珀中的菊石、螺类、节肢动物等化石集群,表明该琥珀森林位于热带海滨地区,环境类似于当今的一些热带海岸森林。该研究为缅甸琥珀年龄提供了直接证据,并为琥珀埋藏学和白垩纪森林生态环境分析提供了新见解。相关成果于5月14日在线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PNAS)上。据悉,该枚琥珀保存了异常丰富的化石类群,包括1个菊石、4个螺类、4个等足类、23...
在2019年4月18日至25日举行的第41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中,中国影片《海洋动物》获得评审团特别大奖。科技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教师吴必优担任本片编剧,该院常驻外聘教师张弛担任影片导演。影片《海洋动物》讲述的是一位片约不多的演员朱白岸坐着渡轮前往一座小岛,在岛上遇见一系列奇异的事件后发现原来这关于爱的相逢的故事。《海洋动物》除斩获莫斯科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外,还入围威尼斯电影节导演双周影评人周shortl...
美国最新研究发现,在现代海洋中,大型海洋动物面临灭绝的风险比小型海洋动物更大。这很可能是人类捕鱼活动造成的。美国斯坦福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聚焦软体动物和脊椎动物这两大类海洋动物,分析过去500年它们面临的灭绝风险程度与体重等生态特征之间的关联。结果显示,现代海洋海洋动物的灭绝风险与较大体型之间存在强烈关联,大型海洋动物有选择性地成为灭绝目标。
2016年初,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王克坚教授课题组喜获农业部核发的“重组毕赤酵母表达的大黄鱼抗菌肽生产应用的安全证书”(农基安办证书(2015)第036号)。据了解,这是我国迄今批准的首个海洋动物抗菌肽生产应用的安全证书,预示着源于海洋动物的抗菌肽可以在我国畜牧水产养殖业乃至医药业等进行开发应用。在省科技厅支持下,此重大成果被省政府办公厅《政讯专报》单条采用并获副省长批示。
根据2016年1月14日公开发表在《科学报告》上的一项生态学研究,在欧洲水域里的条纹海豚、宽吻海豚和虎鲸的鲸脂中富集的多氯联苯(PCB),已是有记录以来全球鲸鱼和海豚中最高的。该研究显示,多氯联苯这样富集极有可能导致种群数量的下降并会抑制其恢复。
一项最新化石研究显示,一些古老的海洋爬行动物,例如棱皮海龟、鱼龙和沧龙身上的配色方案与现代海洋生物非常类似。没有参与这项研究的荷兰莱顿自然生物多样性中心脊椎动物古生物学家Anne Schulp认为,这项新发现“非常奇妙!”她说:“这在古生物学研究上的意义远远超出了仅仅研究骨骼本身。”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4,8,12-三甲基十三烷酸甲酯、2,6,10,14-四甲基十五烷酸甲酯和3,7,11,15-四甲基十六烷酸甲酯的断裂规律和质谱特征进行分析归纳,并对常见海洋动物中的上述3种多支链饱和脂肪酸含量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依据有机质谱学规律,通过较强碎片离子间相差[-CH(CH3)-](即离子质荷比相差28)能准确分析出多支链饱和脂肪酸中甲基支链所处碳链位置,同时结合分子离子以及...
据国外媒体10月13日报道,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类是从5亿年前长相酷似鱼的海洋动物演变而来,该动物拥有第六感,由此推出人类确有第六感。相关研究报告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北京时间2008年12月2日消息,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科学家可能已经解开了海洋生物学上一个最令人费解的谜团:海洋动物是怎样在茫茫大海迁徙数千英里而不会迷路的。他们发现了一些证据,证明海龟和鲑鱼可以读取它们出生地周围的“地球磁场图”,并将这些“数据”牢记在大脑里。
中科院海洋所研究员李新正等通过长期研究,于日前发明了一种标本制作新方法(专利号:ZL 200510046051.9),该方法非常适合高脂肪含量的大型海洋哺乳动物和鱼类标本的制作。该方法通过在真皮层与皮下脂肪层之间剥离样品皮肤,使用酒精浸泡,碳酸钠处理,三氧化二砷、肥皂、樟脑处理,经不饱和聚酯腻子处理缝合线,将大型海洋动物制作成标本。该技术克服该类标本在现有制作技术下易发生的溢油现象,使标本不出油、...
该实验室利用新工艺生产鲎试剂,不但可以提高鲎试剂的灵敏度,还可以利用制备鲎试剂的副产品生产其他重要医用药物,其经济效益可提高数倍。该项目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鲎试剂,目前已经分离、提纯各有关活性组份,并测定其氨基酸序列。该实验室还发明了一种可以从鲎血淋巴中提取制备有明显清除体内毒素作用药物的方法。该项目还研究了菌外用药物的生产,目前已从鲎血淋巴分离提取具有十分重要生物活性的组分T。经临床实验证明,T...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