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农药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农药学 害虫相关记录36条 . 查询时间(0.032 秒)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赵章武教授团队联合沈杰教授团队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上在线发表题为“NPFR regulates the synthesis and metabolism of lipids and glycogen via AMPK: novel targets for efficient corn borer...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专利:一种防治伴矿景天主要害虫的杀虫剂及其应用。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多功能纳米材料及农业应用创新团队通过纳米载体的精细结构调控,实现了农药活性成分的智能响应释放和多靶标害虫的低剂量高效防治,揭示了纳米载体对药物稳定和功效提升的作用机制,为多种虫害的绿色、高效防控提供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顶刊《美国化学会纳米杂志(ACS Nano)》上。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农药毒理学及有害生物抗药性团队的研究进展在线发表,研究揭示了高温条件下褐飞虱对杀虫剂敏感性的变异机制,解析了共生菌调控宿主解毒代谢的信号通路,为全球变暖背景下害虫防治及农药的科学合理使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2021年7月1日,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农药毒理学及有害生物抗药性团队的研究进展在线发表,研究揭示了高温条件下褐飞虱对杀虫剂敏感性的变异机制,解析了共生菌调控宿主解毒代谢的信号通路,为全球变暖背景下害虫防治及农药的科学合理使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2020年12月22日,上海市农业科技服务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对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主持的上海市科技兴农技术创新项目“蔬菜害虫干扰剂的研究与创制”(2019-02-08-00-12-F01125)进行了中期检查,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态所蒋杰贤研究员进行了课题汇报。
为了明确农药雾滴在剂量传递中的作用方式,本文就雾滴的农药剂量和分布形式在保护作物和杀死害虫过程中的作用模式、以及由此产生的剂量损失进行了论述。农药剂量确定后,雾滴作为农药剂量的载体降落在水稻表面形成沉积点,害虫获得致死剂量后死亡。当雾滴在叶片表面呈连续的均匀分布时,害虫极易接触到药剂。如果害虫在第一时间获得致死剂量,则害虫死亡,其他剂量被浪费;如果第一时间未获得致死剂量,则害虫将继续为害,直至获得...
害虫抗药性是导致杀虫剂防效降低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抗性机制的阐明是害虫抗药性综合治理的基础。研究表明,代谢能力增强是害虫抗药性产生的重要原因,害虫对杀虫剂等外源物质的代谢需要细胞色素P450酶系 (P450s)、羧酸酯酶 (CarEs)、谷胱甘肽S-转移酶 (GSTs)、UDP-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UGTs) 和ATP结合盒转运蛋白 (简称ABC转运蛋白) 等解毒酶和转运蛋白的参与。结合近年来对害虫...
害虫抗药性是导致杀虫剂防效降低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抗性机制的阐明是害虫抗药性综合治理的基础。研究表明,代谢能力增强是害虫抗药性产生的重要原因,害虫对杀虫剂等外源物质的代谢需要细胞色素P450酶系 (P450s)、羧酸酯酶 (CarEs)、谷胱甘肽S-转移酶 (GSTs)、UDP-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UGTs) 和ATP结合转运蛋白 (ABC) 等解毒酶和转运蛋白的参与。结合近年来对害虫抗药性分子机制...
日前,从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农田地下害虫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2013年山东临沂花生地下害虫防治示范现场会传来好消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发的18%氟虫腈•毒死蜱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在花生地下害虫防治中防治效果优异,深受与会专家和当地农户的肯定。
[目的] 探讨几种杀虫剂处理对安徽沿淮中稻田主要害虫及天敌的影响。[方法] 以丰两优1号为供试水稻品种,Bt WP、25%杀虫双、18%锐劲特EC和5%高效氯氰菊酯EC为供试药剂,通过大田小区防治试验研究这几种杀虫剂处理对安徽沿淮中稻田主要害虫及天敌的影响。[结果] 锐劲特处理对稻纵卷叶螟控制效果最好,对稻田天敌影响较小。Bt,Bt+杀虫双处理对稻纵卷叶螟有较好防治效果,对稻田蜘蛛较安全,有利于保...
为明确阿维菌素不同剂型对苹果主要害螨控制作用之间的差异,本研究以1.2%阿维菌素微胶囊水悬剂、1.8%阿维菌素可湿性粉剂、1.8%阿维菌素微乳剂、1.8%阿维菌素乳油为代表品种,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针对苹果全爪螨(Panonychus ulmi Koch)和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开展田间药效对比试验,比较阿维菌素在相同有效成分下不同剂型的防效差异。结果表...
  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冯平章研究员带领研究团队经过20年潜心研究,采取多分子靶标位点治理抗性害虫的策略,研制成功的20%斑潜净微乳剂、3%高氯甲维盐微乳剂、20%菊马乳油、15%阿维毒乳油等系列杀虫剂新品种,近日荣获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通过多年来的研究和实践,在国内首次成功地研制推广了棉铃虫性诱剂。棉铃虫性诱剂以人工化学合成的棉铃雌性信息素为主要成分,以天然橡胶载体制成。棉铃虫性诱剂又称为棉铃虫诱芯,由它缓慢释放出的气味对棉铃 蛾具有高活性的诱集作用。在田间应用装有性诱剂的诱捕器,可大量诱杀棉铃虫雄蛾,降低雌蛾的交配率和交配次数,减少田间有效卵量,从而达到防治棉铃虫和控制其危害的目的。由于它的诱捕作用直观,...
通过研制茶毛虫性引诱剂生物农药产品,实现商品化;建立以性引诱剂诱杀茶毛虫和植源性杀虫剂防治小绿叶蝉为核心的技术体系,并推广应用,减少茶园内农药使用量2至3次,使茶叶农药残留量不超标,为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茶提供技术保障。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