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农学总论 作物学 园艺学 土壤学 植物保护学 农药学 林学 畜牧学 兽医学 水产学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农学 航天相关记录76条 . 查询时间(0.243 秒)
内蒙古科学技术研究院航天育种研究院17日在呼和浩特市揭牌成立,搭建内蒙古种业创新工作新平台。
2023年7月19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公布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航天育种实验项目清单。其实,自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历次飞行任务中均安排了航天育种搭载实验项目。日前,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科研团队就从神舟十二号搭载的羊肚菌菌种中成功筛选并培育出了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湖南省核农学与航天育种研究所是湖南省唯一从事核技术农业应用的科研事业单位,占地面积19.8公顷,注册资本4705万,总资产5681万元,其中固定资产2713万元。拥有全省唯一设计容量200万居里60Co-γ辐照装置。现有在职职工80人,其中科技干部48人,高级技术职称人员19人,博士5人,硕士15人。主要从事农作物种质资源创制与利用、农产品辐照保藏、生物炼制、高分子材料改性及应用、核素示踪技术应用...
龙世平,男,1978年11月生,汉族,现为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省核农学与航天育种研究所副研究员、副所长。研究方向为土壤肥料、核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及烟草、中药材等经济作物施肥与土壤改良。
武小芬,女,1987年9月生,汉族,农学博士。现为湖南省核农学与航天育种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农产品辐照加工、生物质高效利用及木质纤维素辐照降解技术。
航天生物技术利用航天飞行器搭载生物体至太空,通过太空的强辐射和微重力等部分种质资源会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在基因型层面出现产量及品质明显提升、抗病能力变强等都是种质资源身处复杂宇宙环境作用下可能产生的“有益”突变。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就航天搭载回收的耐盐植物种子后续开发利用及产学研合作事宜与搭载平台单位进行了深入交流。“十三五”以来,烟草所积极拓展学科方向,成立了滩涂生物资源保护利用创新团队,收集和保存了丰富的耐盐碱植物种质资源,并开展了耐盐碱机制和高效利用研究。
生物炼制研究室现有研究人员6人,其中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1人,助理研究员2名,包括博士1人,硕士4人,主要研究方向有:(1)基于辐照技术的秸秆高值化利用;(2)木质纤维类生物质全成分转化的利用;(3)非粮淀粉及糖类原料高值化利用;(4)非食用油脂资源的高效转化;(5)绿色生物基材料与化学品高效制备;(6)湖南特色药用植物高值利用化利用研究等。科室先后承担和参与了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国家“973”...
主要从事园艺植物的辐射诱变育种及栽培技术和产业化推广、屋顶设施栽培、观赏植物的水培驯化及水体净化等研究工作。以兰花栽培技术和兰花、月季、牡丹、芍药、紫薇、彩叶草、金边七里香等园艺作物的辐射诱变选育应用为发展重点,已选育出328份优质变异的种质资源。承担各类科研课题10项,申报专利6项、编制蓝莓栽培技术规程湖南省地方标准1项。现有研究人员3人,其中助理研究员1人,包括硕士2人。
本研究室以核素示踪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为研究方向。重点开展作物对土壤肥料利用率、作物对营养物质及重金属的吸水及转运规律、农药在环境和作物体内的吸收、分布、残留和降解、水稻降镉叶面肥、重金属污染治理等研究,现有科研人员5名,其中副研究员2名,助研2名,其中包括硕士2名。
本研究室以作物育种技术与方法及种质资源创新为研究方向。创新农作物群体改良、诱发突变、高通量抗逆鉴定筛选等育种技术与方法;以航天与辐射诱变技术方法为基础,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创制新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实现作物育种材料创制与应用的新突破,培育高产优质多抗作物新品种。现有研究人员5人,其中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1人,助理研究员3人,包括博士1人,硕士2人。“十二五”期间,主持和参与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抗逆牧草育种与利用团队自主培育的“中天2号紫花苜蓿”(简称“中天2号”)通过了全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成为兰州牧药所“中天”系列第3个国审新品种。
2020年6月12日下午,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珍贵树种与木本花卉航天搭载实验种子交接仪式在热林所举行。交接仪式由广东省林业局国有林场和种苗管理处处长米明福主持。航天育种产业创新联盟、北林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蔡飞,广东省林业局副局长廖庆祥,中国林科院热林所所长徐大平、党委书记何清,广东省林科院党委书记邓鉴锋等领导出席交接仪式。
航天诱变是利用微重力、强辐射、超低温等空间特殊环境诱变植物种子或离体组织,获得有益突变体,进而选育植物新品种或创制优异育种材料和基因资源的技术。本文综述了航天育种的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在小麦育种方面取得的成就,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在航天诱变对小麦重要农艺性状的影响以及航天诱变的遗传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并据此探讨了航天诱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旨在为我国小麦航天育种研究提供一定...
为探究航天诱变对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本研究比较了航天诱变选育新品种浙鲜9号与其亲本台湾75在生育期、产量、品质、抗病性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浙鲜9号播种至采收生育期比亲本短2 d,株高矮7 cm,鲜百荚重高6.1 g,鲜百粒重低2.2 g,青荚色比亲本淡,两年区域试验平均鲜荚产量较亲本显著增加9.4%。浙鲜9号不仅保留了亲本口感甜糯的优良品质,而且对大豆花叶病毒病的抗性有大幅度提高。利用60...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