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军事学 管理学 旅游学 文化学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核幔边界相关记录16条 . 查询时间(0.233 秒)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以及国际同行,发展了SKKKP B焦点延伸震相探测核幔边界超低速区的新方法,揭示了全球核幔边界大尺度高速异常区域内存在中小尺度超低速区,为超低速区的形成机制研究提供了关键信息。2024年3月4日,相关研究成果以Detections of ultralow velocity zones in high-velocity low...
2024年3月4日,精密测量院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科研团队及国际同行开展合作,发展了SKKKP B焦点延伸震相探测核幔边界超低速区的新方法,揭示了全球核幔边界大尺度高速异常区域内存在中小尺度超低速区,为超低速区的形成机制研究提供了关键信息。相关研究成果3月4日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上。
2024年3月4日,精密测量院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科研团队及国际同行开展合作,发展了SKKKP B焦点延伸震相探测核幔边界超低速区的新方法,揭示了全球核幔边界大尺度高速异常区域内存在中小尺度超低速区,为超低速区的形成机制研究提供了关键信息。相关研究成果3月4日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上。
地幔是地球上体积占比最大的圈层,记录了地球的形成、分异和演化过程的重要信息。前人通过对大洋玄武岩(包括大洋中脊玄武岩MORB和洋岛玄武岩OIB)的研究提出存在不同的地幔储库,包括亏损地幔(DMM),富集I型地幔(EM-I)、富集II型地幔(EM-II)、高238U/204Pb地幔(HIMU)等(Zindler and Hart, 1986; Hofmann, 1997)。
核幔边界(Core mantle boundary, 简称CMB)位于地下2900 km深度处,将体积巨大的硅酸盐地幔和液态铁核分隔开来,是地球内部速度、密度跳变最为剧烈的界面,也是地球内部动力学过程中重要的热化学边界层。
2020年6月12日,《科学》(Science)杂志刊发文章《序列地震图:核幔边界区域散射的全景图》称,马里兰大学研究人员使用了一种称为序列器(Sequencer)的机器学习算法,分析了数千地震波沿着核幔边界的地震回波(echoes)特征,获得了整个太平洋区域地震波回波的全景视图,并且发现地球核幔边界存在比以前已知更广泛的异质结构,即存在异常密集的热岩区域。这些成果对于未来地球深部探测、板块构造运...
地幔对流模式一直是地球科学领域最重要的科学问题之一。地幔对流存在与否或具体模式如何,是认识板块运动驱动力、地球内部物质循环等地球动力学过程的关键。Romanowicz教授及其团队一直致力于利用地震学层析成像方法构建全地幔速度模型。其最新构建的SEMUCB-WM1模型显示,活跃热点下方存在较宽的且呈近垂直展布的柱状低速异常,该异常可从约1000 km深度处一直延伸至核幔边界处,它们的底部通常存在巨大...
最近,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陈立辉教授课题组与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JAMSTEC)、德国马普化学所和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合作,在地幔地球化学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这个国际团队采用新兴的镁同位素示踪技术,结合传统的放射成因同位素示踪技术,通过分析南太平洋Pitcairn岛玄武岩的同位素组成,发现起源于核幔边界的地幔柱中存在古老地表碳酸盐的化学“印记”。相关成果Recycled anc...
全球地震层析成像的结果表明,在核幔边界(~2891 km)附近,太平洋低速异常周围存在着清晰的高速异常体。这些高速异常体通常被认为是俯冲的古板块在核幔边界处的残余。然而由于传统层析成像方法对研究区域采样不够密集,并且分辨率有限的的问题,这些异常区域的的精细结构以及来源问题往往无法得到详细的描述。为解决这一问题,孙新蕾研究员和她的学生马晓龙与合作者,运用非传统的地震震相,即从核幔边界散射的PKP前导...
核幔边界层是地球内部最重要的物理分界面之一,在地球表面的动力学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地球液核的自由核章动(FCN)是地球内部动力学过程的重要表征,其包含的物理信息可为核幔边界结构提供非常重要的约束。
本文拓展了一种模拟地震波在地球核幔边界D″区各向异性介质中传播的数值方法:谱元-简正振型耦合方法(CSEM).该方法通过在球对称各向同性介质空间采用简正振型方法,在各向异性的D″区采用谱元方法,并在两种介质的边界采用"DtN"算子耦合的策略计算一维模型PREM(见文献[1])或修改后的D″区横向各向同性VTI-PREM模型的理论地震图.模拟所得数值解结果与采用简正振型方法得到的解析解结果进行对比以...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计算了在地幔与外地核(核幔)边界条件下Ni的结构和动力学, 发现在核幔条件(4000 K, 139 GPa)下, Ni是一种液态结构. 常压下液态Ni的原子排列主要是二十面体序, 在压强的作用下, 二十面体序有一个增加的过程, 当压强大于68 GPa后, 二十面体序的增强过程发生逆转, 大量的完整二十面体结构受到破坏, 缺陷二十面体急剧增加. 核幔边界条件...
旋转椭球型地球的固体地幔与液态地核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逆向本征模通常称之为地球自由核章动,自由核章动的品质因子(Q值)能有效反映核幔边界层能量耗散特征,与核幔边界的黏滞度密切相关.本文首次利用全球地球动力学计划网络23个台站27组高密度采样的高精度超导重力仪器观测数据,采用迭积技术,确定了自由核章动参数Q值,进而计算了核幔边界的黏滞系数.数值结果说明获得的核幔边界动力学黏滞系数达到103 Pa·s量...
旋转椭球型地球的固体地幔与液态地核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逆向本征模通常称之为地球自由核章动,自由核章动的品质因子(Q值)能有效反映核幔边界层能量耗散特征,与核幔边界的黏滞度密切相关.本文首次利用全球地球动力学计划网络23个台站27组高密度采样的高精度超导重力仪器观测数据,采用迭积技术,确定了自由核章动参数Q值,进而计算了核幔边界的黏滞系数.数值结果说明获得的核幔边界动力学黏滞系数达到103 Pa·s量...
熔体的粘滞度极大地影响熔体的各处动力学行为。虽然有一些有关酸碱生熔体粘滞度的数据但涉及地球更深部过程的基性和超基性熔体的粘滞度的数据很少。本项研究利用平衡分子动力学方法Mg2SiO4成分熔体从2169K到5595K。压力从10^5Pa到135GPa的粘滞度,所获得的粘滞度数据介于Urbainet al,(1982)和Ivanov and Stengelmeyer(1982)的实验数据之间,比Sha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