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口腔医学 >>> 口腔解剖生理学 口腔组织学与口腔病理学 口腔材料学 口腔影像诊断学 口腔内科学 口腔颌面外科学 口腔矫形学 口腔正畸学 口腔病预防学 口腔医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口腔医学 后牙区相关记录33条 . 查询时间(0.273 秒)
观察上颌前牙区应用根膜技术即刻种植1年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0例上颌前牙区牙齿不能保留的患者,应用根膜技术保留唇侧根片并同期植入种植体,术后6个月行永久冠修复,术后1年复查。术后1年统计种植体存留率;测量术后即刻和术后1年种植体唇侧硬组织厚度;统计术后1年种植修复体牙间乳头外形,并对修复体的红白美学进行评分;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对治疗过程的满意度。
利用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研究单侧完全性唇腭裂(unilateral cleft lip and palate,UCLP)患者前牙区牙槽骨开窗、骨开裂的发生率。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7年9月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的UCLP患者42例(男25例,女17例)。匹配性别和年龄,纳入42例骨性Ⅲ类非唇腭裂患者为对照组。利用CBCT评估UCLP组与对照组前牙区骨开窗和骨...
比较3D打印种植导板引导前牙牙种植在不同术式下的精度。方法 选择21例(32个牙位)牙缺失患者,制作仿真翻瓣与不翻瓣颌骨模型,分为翻瓣组(FP组)与不翻瓣组(FPS组),分别设计制作牙种植导板,比较两组牙种植体实际位置与术前规划在顶端、底端、垂直向距离的偏差值和角度偏差值。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研究浓缩生长因子(CGF)对种植骨增量患者术后疼痛和肿胀的作用。方法 选择28例单颗上颌前牙缺失伴唇侧骨板缺损可同期植入种植体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4例,试验组应用CGF行引导骨再生术,对照组应用胶原膜行引导骨再生术,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和肿胀程度。术后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测定,肿胀程度根据肿胀范围划分4个等级。采用SPSS 23.0软件包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通过对比鼻底入路、唇侧入路、腭侧入路拔除上颌中切牙区高位埋伏多生牙手术效果,探讨更为方便、安全、有效的拔牙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9月我院口腔颌面外科上颌中切牙区高位埋伏多生牙患者40例(共44颗),术前均完善锥形束CT检查以定位埋伏多生牙。根据术前影像,按照纳入标准将实验对象分为4组,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方式。实验组采取鼻底入路涡轮反角手机去骨法拔牙,对照组采取唇侧入路、腭侧入...
评价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s,CGF)在上颌前牙区引导骨再生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上颌单个前牙缺失伴唇侧牙槽骨缺损患者63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实验组植入CGF+Bio-Oss骨粉,表面覆盖CGF膜,对照组植入Bio-Oss骨粉,表面覆盖海奥生物膜。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和术后6个月拍摄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
研究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手段评价在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情况下不同的骨质类型下种植体植入角度的改变对周围骨组织的应力分析。方法:使用SolidWorks 2015软件建立上颌骨、种植体、基台、牙冠模型。将上颌骨模型定义为D2、D3 两类骨质类型,每种类型的上颌骨按种植体植入的角度分为垂直种植、30°倾斜种植、45°倾斜种植三类,其中垂直种植时为模拟上颌窦底提升在上颌骨模型下建立人工骨块。建立装配体,在其...
研究咬合面形态设计对种植体周组织健康状况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后牙区缺失行种植义齿修复的患者154人计203颗种植体,修复体咬合面设计为牙尖-卵圆窝形态,追踪观察2年内不同时段种植体周骨吸收、种植体周牙龈指数、出血指数、种植体周袋深度、咬合关系、邻接关系等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
探讨生长发育高峰期患者功能矫治后上颌切牙位移及牙槽骨改建情况。方法:选择使用高位头帽肌激动器(HGAC)和Twin-block功能矫治器矫治成功的30例骨性Ⅱ类下颌骨后缩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使用矫治器的不同将其分为HGAC组和Twin-block组,每组15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拍摄锥形束CT(CBCT),观察上颌中切牙在牙槽骨内的相对位置变化及牙槽骨改建情况。采用SPSS 20.0 软件包对...
目的: 利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研究上颌侧切牙和尖牙区骨开裂和骨开窗的危险因素。方法: 实验对象选自2014~2016年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一科患者治疗前的CBCT,存在骨开裂或骨开窗的上颌侧切牙44例和上颌尖牙43例为实验组,不存在骨开裂和骨开窗的上颌侧切牙43例和上颌尖牙41例为对照组。结果: 牙体倾斜度、牙体长轴与牙...
目的:研究后牙区单颗种植义齿在修复1年后与邻牙之间邻接关系的改变,并探讨其原因。方法:选择上下颌后牙区单颗牙缺失行种植修复患者147例,安装永久修复体时使用牙线确认近远中邻接关系理想,1年后复诊,使用牙线再次检查所有修复体近远中的邻接关系,并按理想、过松、无接触3种结果记录。计算邻接关系变化的发生率,比较复诊时近中与远中、前磨牙和磨牙邻接关系状况有无差异,并探讨造成邻接关系改变的原因。结果: 随访...
目的:通过对安氏Ⅱ类骨面型患者锥形束CT(CBCT)分析,测量上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区域不同高度不同角度下骨皮质厚度和骨质厚度,为临床上Ⅱ类 骨面型患者植入微种植钉提供参考。方法:对30名成人患者(18~40岁)的上颌骨进行CBCT扫描和三维重建,分别测量上颌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间距牙槽嵴顶4 mm、6 mm、8 mm三个位点以45°、60°、90°角度植入时的有效骨皮质和骨质厚度,测量结果应用...
目的:利用锥形束CT测量上下颌前牙区的三维牙槽骨厚度,并分析其与性别的关系。方法:共纳入华北地区174例患者的锥形束CT图像(男71例,女103例)。选定釉牙骨质界根方2 mm(L1)、5 mm(L2)、8 mm(L3)处分别测量上下颌前牙区的唇舌侧及齿间牙槽骨厚度,分析其性别差异。结果:上颌前牙区唇侧L2水平处牙槽骨最厚。上颌前牙区的腭侧、下颌前牙区的唇舌侧随着与釉牙骨质界距离的增加,牙槽骨逐渐...
牙龈生物型是反映患者牙周组织个体化差异的指标之一,前牙区的牙龈生物型常常涉及微笑美学区治疗的预后。近年来临床口腔医师对于前牙区牙龈生物型的研究逐渐增多,不同牙龈生物型患者对于牙周、正畸、修复、种植等多学科治疗过程的效果反馈也不同。本文就其分类、常见临床判定方法以及前牙区生物型的临床意义做一综述。
目的:不同牙周生物型对美学区同期行引导骨再生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的延期种植的红白美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通过缺牙区同名牙或临近牙牙周探诊目测法随机分为A组:薄龈生物型15例;B组:厚龈生物型17例,共32例患者。种植体植入前进行牙槽嵴顶和牙槽嵴顶下3 mm牙龈厚度的测量,基台带入前再次进行相同位置牙龈厚度的测量;上部结构完成后的0、6、9月,修复及正畸医师对...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