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力学 >>> 基础力学 固体力学 振动与波 流体力学 流变学 爆炸力学 物理力学 统计力学 应用力学 力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力学 环境相关记录221条 . 查询时间(4.509 秒)
2024年4月2日,国际期刊the Plant Journal刊发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藻类生理过程与精准分子育种研究团队联合海南大学海洋学院关于HSP70A提升海洋硅藻高温环境下光合活性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这是该团队在the ISME Journal 发表海洋硅藻适应特殊环境机制研究论文后,在海洋硅藻应对海洋暖化研究方面取得的又一重要进展。
中国面临空气质量提升和温室气体减排双重挑战。自2013年“大气十条”颁布以来,中国城市空气质量改善取得显著成效,但与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指导值仍存在较大差距,中国PM2.5污染致死率为全球最高,2019年达142万人,因此,空气污染及其对人体健康效益仍是严峻的问题。此外,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的极端天气事件频发,中国作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最大国家,面临着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巨大挑战...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已经对全球气候、生态安全和人类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显著影响,而厘清和量化全球湖泊和水库的温室气体排放也是全球碳氮水循环中基础和核心的科学问题之一。为此,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王思远研究员团队联合美国波士顿学院(Boston College )田汉勤教授团队,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题...
由于干湿变化常具有明显的区域特性,且对干旱区的区域环境变化和人类社会更迭具有直接影响,因此过去两千年来的干湿变化是现今气候和环境变化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理解过去和未来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驱动力至关重要。但整体而言,我国湖泊沉积记录的近两千年来的干湿变化研究数量有限,能够确切代表过去干湿变化的指标并不多,尤其缺乏对指标的物理化学含义的准确理解,导致难以从冷暖变化中区分干湿记录。本研究在西北典型干旱区...
2023年11月17-19日,由中国力学学会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华中科技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工程结构分析与安全评定湖北重点实验室和《固体力学学报》编辑部承办的“极端环境下先进材料与结构力学学术会议”在武汉华美达光谷大酒店隆重举行,郑晓静院士担任会议名誉主席,兰州大学王记增教授与华中科技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执行院长李振环共同担任会议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力学学会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兰州大学...
本发明属于海洋环境的模拟领域,具体是一种为腐蚀疲劳试验提供模拟海洋环境的控制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费时费力、控制不精确等缺点,用于模拟潮差区、流动海水区和海洋飞溅区等环境的腐蚀疲劳试验。该装置设有控制系统和环境模拟系统,控制系统核心采用可编程控制器,环境模拟系统设有环境箱,以及分别与环境箱连接的人工海水循环回路、压缩空气通道和热风通道。控制系统能对与试验样品接触的人工海水循环间隔和干湿交替时间...
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大气中二次有机气溶胶和臭氧的重要前体物质,对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有潜在危害。其中,甲苯作为一种典型的芳香性VOCs污染物,其结构稳定、来源广泛。热催化氧化技术作为消除工业源甲苯污染的有效途径,可在一定温度(约200~400℃)下将甲苯完全氧化降解。然而,不同行业排放的甲苯废气温度差异较大,且催化剂在不同反应温度下遵循不同的作用机制。因此,在宽温度范围内实现甲苯的高效降解,是...
黄河清,教授,2008-7就职于安徽工业大学建工学院环境工程系。现担任环境流体研究所所长,承担着流体力学、环境流体力学等的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为流体内部污染物的迁移、河流的泥沙搬运及海底浊流以及环保设施等的数值计算模拟。
泥炭地储存了全球土壤10-30%的总有机氮和总有机碳,对全球温室气体N2O、CH4和CO2的释放影响重大。自人类世(Anthropocene)以来,北方季节性冻土区泥炭地以地球平均升温速率两倍的速度(每10年0.6°C)升温。升温引起氮矿化速度加快,导致冻土区泥炭地大量非活性氮变为生物可利用态氮,并进入微生物氮循环过程。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北极和亚北极地区永久冻土区泥炭地已经融化并释放大量N2O。...
2022年12月7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固体核磁共振及前沿应用研究组(510组)侯广进研究员、陈魁智研究员团队,利用固体核磁共振(ssNMR)技术,研究了客体芳烃分子运动行为,并对分子筛孔道的限域效应提出了新的理解。
作为适合远距离交易的可再生能源介质,绿氨成为能源转型战略的新热点。而受制于统一量化评价方法缺失,绿氨的资源与环境综合影响以及可持续性尚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植被与景观生态学研究组与日本国立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AIST)林彬勒研究团队合作,开发了一种综合评价各种资源消耗、排放和环境影响的生命周期评估-能值评价(LCA-EME)整合研究方法,并应用于澳大利亚-日本客运交通绿氨远程耦合系统...
2022年4月29日,Cell子刊iScience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光合与环境生物学实验室蔡伟明研究组题为“Pectin methylesterase gene AtPMEPCRA contributes to physiological adaptation to simulated and spaceflight microgravity in Arabidopsis...
关键变量关系模型拟合是解析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机制的一个基本统计学路径。根据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机制,拟合构建的模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环境变化对生物动态的影响模型,例如可利用这类影响模型解析水体营养盐变化对浮游植物生物量动态的调控机制。反过来,另一类则是生物对环境的驱动模型,例如可利用这类驱动模型解析浮游植物代谢活动对水体环境与大气环境关联物质的驱动机制。统计学方法和工具创新及野外环境原位观测数据增加...
NH3是大气中最重要的碱性气体,其在室内环境中的浓度往往显著高于室外,而高浓度的NH3不仅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也会贡献室外大气中的NH3浓度,但目前室内NH3的浓度、变化及其来源仍不清晰。为此,LAPC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峻瑶博士和孙业乐研究员在3个不同学生办公室和1个地下健身房开展了室内NH3的观测与分析,同时进行了开关窗、烹饪、清洁等控制实验研究了室内NH3的源、汇及人类活动影响下NH3的动态...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