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土壤学 >>> 土壤改良学 >>>
搜索结果: 1-7 共查到土壤改良学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相关记录7条 . 查询时间(0.44 秒)
农业环境研究室,研究方向:农业环境污染防治、农田土壤污染修复及安全利用。
红壤与生态研究室,研究方向:红壤改良与利用、作物栽培与土壤质量管理、高效农作制、农业面源污染防控与清洁生产、水稻栽培理论与技术等。
2023年2月17日,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参加“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北方干旱半干旱与南方红黄壤等中低产田能力提升科技创新”中“江南坡耕地红壤退化阻控与产能提升综合技术模式与应用”项目启动会。会议由项目负责人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孙波研究员主持,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永官、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徐明岗、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所长李芳柏、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
袁福生,男,江西宜春人,1974年11月出生,硕士,研究员。2000年7月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植物营养专业。主要从事土壤改良,土壤培肥以及植物营养与肥料养分养分效利用等方面方面的研究工作。自参加工作以来,主持完成了省部级项目4项,以技术骨干参与完成省部级项目10多项。发表论文10多篇,参编论著3部,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
李建国,于1994年7月毕业于南昌大学化学系化学专业,获学士学位。毕业后至今在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工作。先后从事过环境检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2016年至今主要从事农田土壤污染修复及安全利用、农业面源环境污染防控等农业环境相关课题研究。主持完成省重大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骨干完成国家级课题9项,省级厅级课题12项。
红壤性稻田土壤酸化主要与气候因素和利用方式有关,稻田酸化缓解要兼顾作物产量和酸化控制的持续性,项目研发出三年周期酸化缓解关键技术,以及土壤调理剂+有机物料+3R解决方案,实现红壤性双季稻田产量、地力、养分库容和酸化缓解的协调统一,pH提高0.2-0.6个单位,土壤养分扩容提高15%-20%,产量提升6.5%-8.7%。
刘秀梅,植物营养学博士,研究员,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副所长。2013年入选“赣鄱英才555工程”青年拔尖人才、江西省学科技术带头人;2014年获得江西省政府津贴。主要从事新型肥料研发、工农业废弃资源利用、红壤改良方面的研究与技术推广工作。主持承担完成了国家、省部级项目13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5项,发表中外学术论文73篇,参编著作4部,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项。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