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气候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气候学 降水相关记录147条 . 查询时间(0.145 秒)
第二次青藏科考水汽通道科考分队的科考队员近五年来在雅鲁藏布大峡谷周边开展了山地水汽输送和强降水的观测研究,布设了雅鲁藏布水汽通道综合观测网(图1),综合分析收集自该观测网的观测数据,在水汽输送、云降水过程及山地地气相互作用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学成果。2024年3月14日,国际气象学领域Top期刊《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韩志勇、李徐生课题组利用位于江西九江彭泽黄土记录,重建了过去35万年低纬陆地地区高分辨率的气候变化序列。他们的研究发现,东亚夏季风核心区的降水变化具有显著的2万年周期,为岁差主控的太阳辐射变化所驱动;同时,他们还发现在轨道时间尺度降水和温度的变化周期可能不一致。这一成果对于认识亚洲季风气候的变化规律有重要意义。
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分的限制,生物土壤结皮与维管植物镶嵌分布格局成为干旱荒漠区重要植被景观。研究表明,微生境的改变,如荒漠灌丛的“肥岛”和“湿岛”效应等,为生物土壤结皮中藓类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空间。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包括可溶性糖和淀粉)是植物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重要的中间产物,其含量反映了环境变化下植物碳源和碳汇之间的平衡状态。然而,在大空间尺度降水梯度发生变化的情景下,灌丛...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周天军团队,联合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气象研究所和中国海洋大学,揭示了引起1950年代以来以青藏高原为主体的亚洲高山区夏季降水“双核型”变化以及未来喜马拉雅降水变化拐点的驱动因子和动力机制,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新的科学视角。2023年10月11日,相关研究成果以Precipitation regime changes in High Mounta...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2023年来亚洲季风区极端降水事件频繁发生。2020年夏季我国季风区多个流域遭遇了历史上罕见的极端强降水(图1),随之带来的洪涝等灾害对人类生活、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等造成了破坏性影响。然而,人类活动造成的气候变化是否对2020年极端强降水事件产生了影响?季风区不同区域不同时间尺度上极端降水事件的归因是否存在差异?这些重要的科学问题目前尚不清楚。
西南极,特别是南极半岛的降水存在较大的年际变率。近年来,这一地区的科考、旅游和渔业发展迅猛,但受到降水变化的影响。因此,研究西南极(包括南极半岛)的降水具有现实意义。厄尔尼诺作为气候年际变率的最强信号,虽然发生在热带太平洋,但可激发向西南极传播的罗斯贝波列,通过调节阿蒙森低压,对南极尤其西南极区域的降水、温度等产生影响。而近来有研究表明,厄尔尼诺对西南极降水的影响并不显著,这与研究人员对厄尔尼诺与...
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异常常表现为三极型,即长江流域与华南、华北地区反位相变化的分布格局。这种区域旱涝分布特征对我国的水资源管理、农业发展规划以及防灾减灾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过去已有大量的研究揭示了三极型降水模态的变化特征及其不同影响因子,但其究竟是大气内部变率或仅是遥相关强迫的结果,目前尚不清晰。
2021年9月,在印度西北部和我国华北地区同时出现极端强降水,两地降水量均打破了有观测以来的历史记录,造成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和人员伤亡。通常情况下,印度西北部雨季和华北雨季发生在7、8月,两地雨季在9月基本结束,而在欧亚陆地气温偏暖的背景下,2021年9月亚洲降水异常和大气环流异常都具有类似于雨季(7、8月)的特征。
夏季北大西洋涛动(Summer 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SNAO)作为北大西洋区域海平面气压变率的主导模态,可以显著影响下游东亚气候。为此,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博士生郝沙彬,与导师毛江玉研究员和李剑东副研究员基于再分析资料和气候模式结果,详细探究了SNAO与后期秋季云南降水的年际联系及物理机制。
2022年来破纪录的极端降水和洪涝频繁袭击全球各地,如2021年东亚和欧洲的暴雨、2022年巴基斯坦洪涝,都造成了严重的社会经济损失。气候变化应对需要准确可靠的气候预估信息,未来极端降水事件如何变化是一个众所关注的问题。然而,当前的气候模式预估结果尽管一致表明全球大部分地区极端降水将随未来增温而增强,但预估的极端降水定量变化却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这制约了气候预估信息在实际决策中的应用。
全新世作为与人类文明演化紧密联系的一个典型间冰期,其气候长期演化趋势及其动力机制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厘清全新世气候不同时间尺度气候演化机理对理解过去和预估未来气候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然而,在地质记录相对较丰富的东亚区域,降水记录重建及其机理解释仍存在较大不足和分歧。比如,东亚区域全新世降水峰值是在早全新世还是中全新世,或者是其他时段,其长期演化趋势动力机制等这些关键问题仍未得到解决。
亚洲地区属于典型的季风区,表现为干湿季节的交替,同时伴随有大气环流的季节性反转。前人研究中,夏季常常被视为六到九月(JJAS)这一固定时期,此期间的降水也就被视为夏季风降水。然而,每年夏季风的建立、撤退时间并不固定,夏季风期长度存在着明显的变化。某一年夏季风降水异常偏多,既可能是盛夏时期降水强度偏强,也可能是降水强度不变、但夏季风期偏长。最近,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季风系统研究中心陈文研究员团队...
青藏高原是长江、黄河等主要河流的发源地,储存了大量的淡水资源,有“亚洲水塔”之称。高原夏季降水总量约占高原大部分地区年总降水量的70%以上,是“亚洲水塔”的重要补给来源。高原夏季降水的变化不仅会影响水资源分布,也会影响青藏高原的热力强迫作用,并对北半球气候产生重要影响。火山爆发是自然外强迫中的重要因子,喷发后产生硫酸盐气溶胶,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辐射,产生冷却作用,影响水循环,在过去千年气候变化...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提出,至少在过去的2000年中,观测到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与1850-1900年相比,2011-2020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增加了1.09°C,2020年甚至达到1.26°C。极端降水的增加与全球温度的变化相关。1950s以来,全球大部分区域已观测到强降水事件的强度、频度和总量的大幅增加,并预计未来将进一步增强。研究表明,未来极端降水的增加速率甚至高达14%/...
2021年7月,河南省遭遇了历史罕见极端强降水,引发了严重洪涝灾害,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件发生后,已有不少研究对其发生机理做了细致的分析,强调了多尺度环流系统相互作用导致的异常强烈的上升运动、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双台风(“烟花”和“查帕卡”)共同输送的充沛水汽以及当地独特的地形(伏牛山、嵩山等)的重要作用。但是,关于气候变化在此次极端强降水事件中扮演何种角色的问题,一直悬而未决。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