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口腔医学 >>> 口腔组织学与口腔病理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口腔组织学与口腔病理学 口腔医院相关记录63条 . 查询时间(0.044 秒)
暨南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大良医院)始建于1958年,至今已有六十多年历史,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是百年名校暨南大学的直属附属医院,广东省普通高等医学教育临床教学基地、暨南大学口腔研究生实践基地、顺德区牙病防治指导中心,国家标准化房颤中心建设单位、国家基层胸痛中心。
长沙市口腔医院是湖南省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于一体的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始建于1960年,原名“长沙市口腔医院”。1972年,正式更名为“长沙市口腔医院”。2020年,晋升“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授牌“湖南中医药大学口腔医学院”“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2023年11月17日,从浙江杭州传来喜讯,在“中华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病学专业委员会换届会议”上,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陈文霞教授全票当选第八届牙体牙髓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谢方方、李贤玉当选委员,何璇当选青年委员,特此祝贺!
刘树泰教授,主要从事牙周炎的跨学科综合诊疗、牙周组织再生性手术与牙周软组织手术、牙周炎患者的种植治疗与维护等。
2022年10月28日-30日,根据当前疫情防控要求和工作实际,中华口腔医学会第十四次口腔黏膜病学暨第十二次全国口腔中西医结合学术大会在上海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黏膜病学专业委员会和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武汉大学口腔医院承办。大会主题是“交融汇聚、传承创新”。中华口腔医学会会长郭传瑸教授特地为本次大会开幕式表达祝福和寄...
口腔鳞癌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OSCC患者(T1-2N0M0)采取以手术切除为主的治疗,但仍有20-40%的早期患者术后出现局部复发及隐匿性淋巴结转移,因此,常规临床TNM 分级无法有效区分此类患者,且其复发和转移的原因及机制仍不明。
廖海清,口腔医学博士,破格晋升硕士生导师,主治医师,助理研究员。长期聚焦牙周组织的发育、矿化和再生相关研究。
2022年7月27日至30日,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十七次学术年会在山东烟台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医学教育专委会主办,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滨州医学院口腔医学院承办,烟台市口腔医学会支持,来自全国口腔医学教育领域的众多知名专家与学者齐聚黄海之滨。武汉大学口腔医院代表团由孟柳燕副院长带队,共19名师生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冯慧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口腔黏膜病学的病因研究及防治。
2022年1月17~19日,美国哈佛大学牙学院徐远明医生在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黏膜科进行了三天的临床及学术交流。徐远明医生为武汉大学口腔医院2006级本硕七年制校友,硕士毕业后赴美国求学,先后在凯斯西储大学牙学院、哈佛大学牙学院深造学习,现在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布莱根妇女医院接受口腔黏膜病(Oral Medicine)方向的专科医师培训,是目前国内唯一接受美国口腔黏膜病专科医师培训项目的医生,今年即...
2022年1月13日,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口腔外科成功举办2021年度总结暨第四届青年医护病例报告会。尚政军副院长、口腔外科主任赵吉宏教授、刘国胜教授、蔡育教授、王莉护士长出席并担任点评嘉宾。会议现场座无虚席,口腔外科全体医护、研究生、规培生以及慕名而来的“珞珈口外剑道馆”微信账号粉丝齐聚于9楼学术报告厅,共享学术盛宴。
近日,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助理研究员张翼飞研究团队从慢性牙周炎患者重度病变位点的龈下菌斑中分离出两株细菌,经鉴定为二氧化碳噬纤维属的新物种,并命名为牙周二氧化碳噬纤维菌(Capnocytophagaperiodontitidis)。研究人员对分离株进行了完整的多相分类研究,日前该新物种的发现和命名已得到专业认可,相关研究论文已在线发表于细菌分类学权威杂志——《国际原核生物系统学委员会会...
李成章教授,牙周疾病、口腔黏膜病及牙体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擅长牙周病的系统治疗。
在国际口腔医学博物馆盛大开馆之际,2020年11月6日下午,2020年国际口腔医学高峰论坛暨医院学术年会在曲江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中华口腔医学会俞光岩会长、王松灵副会长,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林野副院长,陕西省口腔医学会赵铱民会长,陈永进秘书长,口腔医院金岩教授、徐礼鲜教授、雷德林教授等300余人参加了本次盛会。
2019年11月13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王慧明教授团队在STEM CELLs(干细胞领域权威期刊之一)上在线发表题为“KLF2+ stemness maintains 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bone regeneration”的研究论文,首次提出采用KLF2作为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体外标志物,并研究KLF2+hMSCs在血管再生和骨组...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