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军事学 管理学 旅游学 文化学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李成贵相关记录64条 . 查询时间(0.734 秒)
李成贵,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硕士生导师、副教授。研究方向:1、嵌入式计算机测试和控制技术;2、光纤光栅传感器测温度、应力、应变等技术应用;3、微纳米表面综合性能测试和评价技术研究。
2016年6月24日,李成贵院长带队赴河北省张家口市就院市科技合作事宜进行了对接洽谈。张家口市委副书记、副市长李金华及张家口市农口相关单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有关处室和专家二十余人参加了对接座谈。张家口市政府副秘书长唐建波主持了座谈会。张家口市农口相关单位汇报了基本情况,提出了科技需求,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参与对接的研究所分别介绍了研究领域及优势学科。双方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蔬菜种业是我国对外开放最早的产业之一,截至目前几乎所有跨国蔬菜种业公司均在我国设立研发基地或者营销机构。这些跨国公司设置技术壁垒,限制有益性状或基因的转育,对我国蔬菜种业原有的‘短平快’的育种模式造成极大冲击。”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院长李成贵告诉记者。
在我国种植业中,蔬菜产业占用10%的土地(菜田面积1.2-1.5亿亩,播种面积约3.2亿亩),贡献了接近种植业40%的产值(年产值2.2万亿元)。我国蔬菜生产面积占世界的41.09%,产量占50.3%。2020年,我国蔬菜出口量超过1199万吨,出口额达到149亿美元,贸易顺差为138.9亿美元,在农作物中占据第一位。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这一政策目标让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院长李成贵深有感触。“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具有重要意义。”粮食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大局,不能有丝毫忽视和放松。202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十四...
粮食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东营调研时强调:“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要加强种质资源、耕地保护和利用等基础性研究,转变育种观念,由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挖掘盐碱地开发利用潜力,努力在关键核心技术和...
2022年1月24下午,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党组书记吴宝新、院长李成贵采取“四不两直”及随机抽查的方式,检查了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工作。吴宝新、李成贵同志先后检查了院中控系统运行管理、大门出入管控流程及登记簿、微型消防站拉动、化学危险品库封控管理、质标所实验室及气瓶间安全操作运用管理、职工食堂疫情防控台账及燃气安全管控等,同时强调,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对于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工作高度重视,推动...
2021年12月16-18日,国际种业科学家大会在海南三亚举行,大会由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中国作物学会、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世信国际会展集团共同主办。本次大会的主题为“聚焦种业科技创新 牢筑现代农业根基”。20余位中外院士领衔,100[[+]]政府领导、中外种业科学家、专家学者、企业领袖、行业精英共聚一堂,聚焦技术创新,共商种业大计,推动种业创新发展。
李成贵,1966年9月生于河北省张北县,民盟成员,1995年8月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农业经济学专业毕业,获博士学位,2003年评为研究员。现任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常委、中国绿色食品协会副会长、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农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政府政策与公共管理系博士生导师。曾任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10届全国青联委员。长期致力于农村发展理论和政策研究,先后主持完成了...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打好种业翻身仗。作为长期从事种业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院长李成贵对此倍感振奋。“种子是决定粮食单产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李成贵举例说,过去玉米亩产很低,随着杂交种的普及,玉米单产水平才呈现出稳定向上的增长。“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加快种业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重中之重,必须高度重视。”经过多年的履职调研和科研工作,李成贵认为,目前我...
2020年,我国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胜利。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三农”工作重心将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一名长期在“三农”领域工作的全国政协委员,我重点关注的是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乡村振兴要充分借鉴运用脱贫攻坚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大人财物向农业农村的倾斜配置,并不断完善相关体制机制...
2021年来,种业“卡脖子”问题是全社会关心的热点话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着重强调了种子问题。到底“卡脖子”卡在哪里?如何实现种业创新自立?经济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院长李成贵。“种业问题是个结构性问题,不可统而言之。结构失衡表现为,农作物育种相对领先,而畜牧业育种大幅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李成贵委员说,就农作物种业而言,从种植资源搜集保存利用、育种理论...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科技自立自强。2021年两会上委员们认为,实现我国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极为重要,而打破体制机制障碍是其必经之路。“当前,我国农业科技整体水平已进入世界第二方阵,由跟跑为主,转变为跟跑、并跑、领跑并行。但是,我国农业领域还存在‘卡脖子’技术问题,亟待攻克。”全国政协委员陈萌山直言。
破解我国农业技术“卡脖子”问题,需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实现农业科技的自立自强,抓住了农业现代化的关键要害。”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院长李成贵表示,要实现农业科技自立自强,需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在李成贵看来,自1985年科技体制改革以来,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十分明晰,就是要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但是有些时候,我们过分强调了市场,而忽视了科学发展的自身规律,因而导致了科...
“加快种业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重中之重,必须高度重视。”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院长李成贵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他举了一个例子,玉米是C4作物,光合作用效率高,但在杂交技术被广泛应用之前,亩产很低。后来随着杂交种的普及,玉米单产水平才得以持续提高,呈现出了稳定向上的增长曲线。如今,全球每年的玉米种植面积超过了30亿亩。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