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军事学 管理学 旅游学 文化学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陆面过程相关记录29条 . 查询时间(0.19 秒)
应Reviews of Geophysics期刊邀请,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三极观测与大数据团队李新研究员等以“Land Data Assimilation: Harmonizing Theory and Data in Land Surface Process Studies...
土壤导热率是揭示和预估土壤热力变化的重要物理参数,也是数值模拟中关键的输入参数。当前,土壤导热率参数化方案较多,不同方案在不同地区的表现性能差异较大,特别是加入到陆面过程模型后将对模拟结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为准确模拟青藏高原土壤热状况,选择合适的土壤导热率方案对于陆面过程模式及数值模拟较为重要。
土壤导热率是揭示和预估土壤热力变化的重要物理参数,同时也是数值模拟中关键的输入参数。当前土壤导热率参数化方案众多,不同方案在不同地区的表现性能差异较大,特别是加入到陆面过程模型后将对模拟结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为准确模拟青藏高原土壤热状况,选择合适的土壤导热率方案对于陆面过程模式及数值模拟非常重要。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生态气象室副研究员王笑影课题组在陆面过程研究方面发布最新进展。
针对以上问题,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吴通华研究员团队以多年冻土典型站点唐古拉站为研究对象,考虑前期工作中提出的风导致的积雪升华(Gordon)和湍流过程组合方案(Y08-UCT)两个物理过程(参考https://agupub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29/2020JD032588),对Noah-MP模型对积雪事件、活动层...
2021年3月5日至6日,中国科学院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2020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在甘肃兰州召开。本次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张人禾、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山大学教授董文杰、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马耀明、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简称西北研究院)副院长康世昌研究员,以及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北研究院等单位的...
近日,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马耀明研究员课题组的刘莲博士生及其合作者利用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WRF) 模式,开展了6组数值实验(陆面过程方案选取CLM、Noah、Noah-MP,初边值条件来自ERA-Interim和NCEP-FNL),评估了WRF模式对2017年3月青藏高原地区一次大范围的降雪事件模拟...
人类取用水、地下水侧向流动及土壤冻融界面变化影响陆地水热过程以及陆气间水分能量交换。在陆面过程模式中合理表述这些过程有助于进一步理解陆地生态水文过程与陆气相互作用机制。
2017年10月30日,由中山大学牵头实施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高分辨率全球陆面过程模式研发与应用”和“‘人-地’耦合的高精度全球土地利用演变模拟及应用”在广州中山大学南校区联合召开了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参加会议的嘉宾有国家科技部高技术中心张峰处长、中山大学科学研究院刘梅副院长、大气科学学院董文杰院长、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邓孺孺副院长、香港大学叶嘉安院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陈海山教授、北京大...
由中国科学院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承办的“第六届陆面过程研讨会”于2016年8月12日至14日在兰州成功举办。会议特邀日本东京大学小池俊雄教授、荷兰屯特大学苏中波( Bob Su)教授、日本京都大学石川裕彦教授、美国德克萨斯大学杨宗良教授、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谢正辉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王介民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马耀明研究员在研讨会上做了该领域研究前沿...
2014年8月28日,应中国科学院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邀请,荷兰屯特大学教授苏中波、美国犹他州立大学教授金继明、中国海洋大学教授盛立芳、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安兴琴到重点实验室访问,并举办学术论坛。中国科学院院士吕达仁出席论坛。
NCAR-CLM是目前国际上发展较为完善的陆面过程模型.鉴于大多数研究利用气象站点的数据驱动CLM模型, 尝试将WRF气候模型的模拟结果作为驱动CLM的面上强迫场数据来对青藏高原陆面能量特征进行模拟研究.对WRF气候模型模拟的输出结果与青藏高原气象站观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表明, WRF模拟输出的气温和向下短波辐射数值与观测值的相关系数大于0.92(p >0.05), 气压和比湿的R2在0.80以上(...
沙漠地区植被稀疏、干旱少雨,其陆面物理过程具有与全球其它地区显著不同的特点.本文利用巴丹吉林沙漠观测资料,分析和计算了地表反照率、比辐射率、粗糙度和土壤热容量、热传导系数等关键陆面过程参数,建立了适合于沙漠地区的陆面过程模式DLSM (Desert Land Surface Model),并与NOAH陆面过程模式的模拟结果和观测资料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巴丹吉林沙漠地表反照率为0.273,比辐射率...
大量近地层观测试验表明,利用涡动相关法观测的湍流通量小于近地层可利用能量,即近地层能量是不闭合的,这种不闭合度一般为20%甚至更高.而陆面过程模式是基于地气间能量平衡建立,并且模式中的湍流边界层参数化方案通常根据实际观测的湍流通量来确定,因此能量不闭合必将对陆面过程模式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利用2007年春季SACOL站的近地层观测资料,依据能量守恒将能量不闭合中的残余能量通过波文比分配到观测的湍流...
利用2006年锦州玉米农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站动态连续的通量、气象及生物因子观测数据,分析了BATS1e陆面模型对动态的粗糙度(Z0)、叶面积指数(LAI)、植被覆盖度(FVEG)及反照率(α)变化的敏感性。结果表明:Z0的动态变化对表层土壤温度(SST)和感热(SH)的模拟有一定影响,主要发生在玉米农田从裸土向有植被覆盖转变这一阶段。LAI的动态赋值可以改善SST、净入射短波辐射(frs)、SH和...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