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农业工程 >>> 农业机械学 农业机械化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农田水利 水土保持学 农田测量 农业环保工程 农业区划 农业系统工程 农业工程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1 共查到农业工程 牛粪相关记录11条 . 查询时间(0.078 秒)
承德市农林科学院专利:一种便于添加发酵剂的牛粪发酵装置。
为优化螺旋挤压式固液分离机工作参数,研究了牛粪尿TS质量分数为10%时,变径螺旋轴分离段锥度、分离筛笼栅条间隙、螺旋轴转速、出料端部压力对机器分离效率、原料的固体去除率和机器能耗的影响。经参数优化和试验验证,在螺旋轴分离段锥度2.68°、分离筛笼栅条间隙1mm、螺旋轴转速60r/min、出料端部初始压力3250N时,分离效率可达746.18kg/h,固体去除率可达49.84%,分离后固体...
为了提高沼气发酵效率和沼气产量,以不同磷钾矿粉为沼气发酵的功能催化剂,探讨其对牛粪厌氧发酵的影响。试验设8个处理,分别为空白处理(CK),添加2.5%(T1)、5.0%(T2)、7.5%(T3)、10.0%(T4)云南微晶化磷矿粉,5.0%(T5)河南微晶化磷矿粉,5.0%(T6)云南普通磷矿粉和5.0%(T7)河南微晶化钾矿粉。试验结果表明:微晶化磷矿粉量的增加,显著地提高了沼气累积产气量。添加...
为了寻求高效修复土壤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PAHs,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在温室盆栽试验条件下,研究接种蚯蚓和施用发酵牛粪对南瓜苗修复3环以上PAHs污染土壤的影响。试验设置施用牛粪(D)、单接蚯蚓(E)、接种蚯蚓和施用牛粪(ED)、不接种蚯蚓和不施用牛粪的对照(CK)共4个处理,播种10周后收获。研究结果表明,接种蚯蚓和施用牛粪的共同作用下能有效...
预处理可以提高牛粪利用的效果,该文研究了利用螺旋压榨固液分离机对牛粪加水固液分离后固形物和分离液的纤维含量,固形物的热值、分离液的黏度和碳氮比。利用压块成型机对分离后固形物进行压块,为沼气发酵增温保温提供燃料,并将分离液与未分离的原牛粪进行厌氧发酵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液发酵可提高甲烷产率,缩短发酵水力停留时间。在(35±2)℃条件下,原料挥发性固体含量(VS)分别为4.86%和4.98%时,3...
采用可控恒温厌氧发酵装置,选用牛粪、鸡粪、稻秆3种原料,按干物质比例0∶2∶1、0.4∶1.6∶1、0.8∶1.2∶1、1.2∶0.8∶1、1.6∶0.4∶1、2∶0∶1混合,研究了各配比在15℃、20℃、25℃、30℃下的厌氧发酵情况。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各配比产气速率和累积产气量均增大,15℃下发酵周期最长,其他温度对发酵周期影响无显著差异;不同配比下,累积产气量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牛粪...
在室温为20℃的实验室条件下,对牛粪进行了批量式高浓度厌氧发酵,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方法, 探讨牛粪水解酸化过程中,温度、料液浓度和停留时间对乙酸含量的影响规律。温度、料液浓度和停留时间的取值范围分别为25~35℃、6%~10%和2~12 d,利用单因素分析法确定各因素在二次非线性模型中的主次顺序。利用频数分析找出各因素的最佳试验范围。结果表明,停留时间对乙酸含量的影响最大,温度次之,料液...
养殖业的发展造成了周边环境的严重污染。好氧堆肥技术是处理固体有机废弃物的一种有效方法。该文利用自制发酵箱进行了牛粪与不同调理剂-玉米芯、玉米秸秆和稻草的混合好氧堆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堆肥底料的初始碳氮比为27:1,初始含水率为65%时,玉米芯、玉米秸杆和稻草均可作为调理剂与牛粪进行好氧堆肥,且可达到无害化要求。而采用粒径大、多孔、疏松的玉米芯作为调理剂,有利于通风供氧,堆体升温和降温均较快,高...
在30℃条件下,采用两步流动发酵方法,观察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和聚丙烯网状球形载体对牛粪厌氧发酵pH值、沼气产量和载体表面微生物附着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随着牛粪浓度的增加,pH值有增加的趋势。反应器的沼气产量明显随着牛粪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当牛粪浓度由5%提高到7%时,沼气产量提高12.5%,而牛粪浓度提高到10%时,沼气产量提高33.3%。在7%牛粪流动发酵期间和10%牛粪流动前期,添加尼龙纤维...
50℃),且菌剂添加量越大,升温越快;与对照相比,添加600mg·kg-1菌剂和50g·kg-150℃)延长了3~4d。堆制29d后,添加600 mg·kg-1菌剂和50 g·kg-1腐熟堆肥的处理均较好腐熟,种子发芽指数分别为92.1%和84.4%,其他处理则未达到腐熟。这表明向堆肥中接入一定量的菌剂和腐熟堆肥均可加快堆肥腐熟,缩短堆肥周期。
在35℃条件下,观察牛粪厌氧消化的沼气产量和生物指标的变化规律及聚丙烯网状空心球、玻璃纤维和碳纤维膜载体对牛粪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5%牛粪在厌氧发酵过程中,pH值在发酵的第3 d降到最低,在发酵的第7 d升高到7以上;沼气的产量约在发酵的第9 d达到高峰,而后逐渐降低;COD的去除主要发生在发酵的第4~8 d;发酵产物细菌数量在发酵第6 d达到高峰,在第12 d降低到一个基本相对稳定的水...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