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数学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物理学 化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总论 大气科学 地球物理学 地理学 地质学 水文学 海洋科学 生物学 科学技术史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理学 气候变化相关记录1337条 . 查询时间(0.182 秒)
农业用水占人类用水足迹的90%,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用户。全球粮食需求增长导致的农业用水增加是造成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对水文要素产生的不利影响正在给全球水资源短缺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目前农业绿水安全风险的精细化评估研究较少,尤其对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农业绿水安全风险的时空演变趋势预估更为有限,难以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安全保障提供科学支撑。东北地区是国家重要粮食生产基地,以依赖绿水的...
植被生态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适应,及其协同土壤水热过程对气候变化的缓冲和放大效应,使得气候变化对植被生态系统的影响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呈现出显著的变异性,导致气候变化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及机理认识研究面临多方面的挑战性。生物气候指标能够扮演联系和表征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响应的桥梁作用,在当前植被模型的生态生理过程尚不完善的情况下,为评估和认识气候变化的生态环境影响研究提供解决方案。
中亚地处欧亚大陆腹地,远离海洋,加之温度变化剧烈,已成为显著的干旱区之一。研究中亚地质历史时期以来的水文气候变化尤为重要,这有助于了解中亚的水文变化历史,并为在全球变暖背景下预测这一地区未来降水趋势提供参考。已有较多关于中亚全新世湿度重建的成果,而多数中亚全新世水文气候记录均来自中亚东部的我国新疆地区。这一区域目前的降水集中在夏半年,与中亚西部地区目前的冬半年降水模式形成对比。这引发了诸如降水季节...
中亚地处欧亚大陆腹地,远离海洋,加之温度变化剧烈,已成为显著的干旱区之一。研究中亚地质历史时期以来的水文气候变化尤为重要,这有助于了解中亚的水文变化历史,并为在全球变暖背景下预测这一地区未来降水趋势提供参考。已有较多关于中亚全新世湿度重建的成果,而多数中亚全新世水文气候记录均来自中亚东部的我国新疆地区。这一区域目前的降水集中在夏半年,与中亚西部地区目前的冬半年降水模式形成对比。这引发了诸如降水季节...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普遍存在于各种环境与生物体。然而,目前尚未发现铝具有确切的生物学功能。铝在淡水和土壤中的浓度可达mmol/L,相较而言,海水中溶解铝的浓度要低几个数量级,常处于痕量水平。
生产力时间稳定性是一定时间内生产力变异系数的倒数,反映了群落在受到干扰后的恢复能力,能够有效预测气候变化背景下生态系统功能的可持续性。以往研究更多关注逐渐温度和降水变化(趋势性气候变化)对草地群落稳定性的影响。此前研究发现,背景气候调控了增温和放牧对高寒草甸群落生产力时间稳定性的影响(Liu et al., 2021, Global Change Biology)。然而,大量研究表明,趋势性气候变...
大气CO2浓度和温度升高是气候变化最主要的特征。气候变化条件下,定量研究土壤中秸秆氮转化的特征,以及其与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关系,对于揭示秸秆氮转化的微生物机制和改善未来气候条件下作物秸秆的田间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日本东京大学科学家研究显示,鉴于更温暖的海水导致食物供应受限,栖息于北太平洋西部的鱼类的体重在2010年代有所下降。最新研究结果对如何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管理海洋资源具有启示意义。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鱼类与渔业》杂志。
2024年1月11日,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河海大学、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生态环境部珠江流域南海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生态环境监测与科学研究中心、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法国墨卡托海洋国际机构、意大利国立地球物理与火山学研究所等全球16个研究单位的34位科学家组成的国...
2024年1月5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永栋带领的研究团队,采用机器学习等创新方法,实现了在显微照片中对叶表皮细胞的自动识别,研究探索了银杏类植物表皮微观形态变化气候参数之间的可能关系。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古生物学》(Palaeontology)上。
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加速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导致物种范围的转移、收缩和扩张。在全球范围内,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已对生物多样性构成了严重威胁,目前已导致全球522种灵长类动物中约68%的物种面临灭绝风险。中国现存有灵长类物种有3科8属28种,包括懒猴(Lorises)、猕猴(Macaques)、叶猴(Langurs)、金丝猴(Snub-nosed monkeys)和长臂猿(Gibbons),是世界上灵长类...
植被物候是生态系统响应气候变化的敏感指标。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植被物候变化会影响生态系统碳循环和水热平衡过程。作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寒冷干旱的青藏高原植被物候是受温度还是水分主导存在争议。青藏高原分布着大面积的沼泽湿地。沼泽相对充裕的水分条件为进一步揭示上述问题提供了理想的条件。明确青藏高原沼泽植被物候时空变化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可为预测区域碳循环、揭示植被与气候变化关系提供科学依据。 ...
植被物候是生态系统响应气候变化的敏感指标。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植被物候变化会影响生态系统碳循环及水热平衡过程。作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寒冷干旱的青藏高原植被物候是受温度还是水分主导仍然存在争议。青藏高原有大面积的沼泽湿地分布,沼泽相对充裕的水分条件为进一步揭示这一问题提供了理想的条件。明确青藏高原沼泽植被物候时空变化及对气候变化响应机制,能为预测区域碳循环、揭示植被与气候变化关系提供科学依据。...
2023年12月11日,记者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加速低碳行动,凝聚气候变化社会力量”主题边会发布《中国企业低碳实践观察报告》,重点介绍包括中国石化在内的中国企业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采取的低碳行动。
2023年11月30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发起的“全球变暖背景下的极地气候变化”特邀学术报告会成功举办。会议邀请了来自不同领域的8位专家,围绕气候变暖背景下的极地海洋、大气与冰冻圈关键要素的变化过程及其调控机制作了精彩学术报告,并探讨其对极地及中高纬地区气候和环境的影响。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