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理论物理学 声学 热学 光学 电磁学 无线电物理 电子物理学 凝聚态物理学 等离子体物理学 原子分子物理学 原子核物理学 高能物理学 计算物理学 应用物理学 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物理学 燃料相关记录40条 . 查询时间(0.186 秒)
核能作为经济、高效、清洁能源,在安全性、稳定性以及环境友好性上具有明显优势,逐渐成为未来能源结构中的支柱。然而,在利用核能的同时,也伴随着乏燃料的产生,确保乏燃料贮存安全是核电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由于B元素具有低密度、高中子吸收截面、与热中子作用后无二次辐射污染等特性,国内外核电站乏燃料的贮存方式多采用湿法贮存,即将乏燃料贮存于配有中子吸收材料格架的H3BO3水池中。含B奥氏体不锈钢具有良好的中子...
近日,西湖大学人工光合作用与太阳能燃料中心杨汶醒团队在《J. Am. Chem. Soc.》发表了题为《Steering the Dynamics of Reaction Intermediates and Catalyst Surface during Electrochemical Pulsed?CO2?Reduction for Enhanced?C2+?Selectivity》的研究。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专利:利用金属锂涂层作为改善全超导托卡马克第一壁燃料再循环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催化剂载体,具体地说是一种高稳定型炭凝胶载体在燃料电池中的应用;所述催化剂的前躯体组分为间苯二酚,甲醛,有机配体,可溶性金属无机盐的混合物。间苯二酚与甲醛摩尔比为1:5~5:1,间苯二酚与金属有机化合物(以纯金属量计算)的摩尔比为5:1~1500:1,可溶性金属无机盐和有机配体的摩尔比20:1~1:20,可溶性金属无机盐可包括其中一种,或者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混合物。混合有机凝胶经...
2020年10月16日,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牵头承担的“压水堆环形燃料组件研制”项目临界热流密度(CHF)试验正式启动并成功获得首批数据,标志着环形燃料组件研发取得重要进展,为后续系统开展试验以及评价、开发适用于环形燃料的临界热流密度关系式等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次试验采用5×5环形燃料全长小组件,在国内外均属首次开展。
基于蒙特卡罗粒子输运程序MCNP与自主开发的子通道热工水力学程序SubTH,开发了棒状氢化锆慢化钍基熔盐堆燃料组件稳态核热耦合程序MCNP-SubTH,解决核热耦合程序因网格类型不同难以耦合的问题,程序具有普适性。MCNP-SubTH通过外耦合的方式进行MCNP和SubTH之间的数据交换,将MCNP计算得到的功率场加载到SubTH的求解文件中,然后将SubTH计算得到的密度和温度场更新到MCNP的...
2020年1月13日,国家核安全局向上海应物所颁发了《2MWt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建造许可证》(国核安证字第2001号),这是上海应物所承担的中科院A类先导专项“未来先进核裂变能——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TMSR)”的核心目标——实验堆工程建设的又一个里程碑式的重大进展,标志着2MWt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进入全面建造阶段。
近日,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新技术实验室研究人员针对含氮燃料的低温氧化和热解过程进行了相关研究,使用了可调谐真空紫外光电离和分子束质谱技术研究了含氮燃料的模型分子,硝基甲烷和吡啶热解及低温氧化主要产物和中间组分,实验发现了新的中间产物,基于实验发展了硝基甲烷和吡啶的动力学模型。生成速率分析表明,在硝基甲烷低温氧化过程中,由于碳氮键裂变和漫游介导异构化作用,硝基甲烷热解和氧化的主要分解途径不同;...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嬗变化学研究室与清华大学合作,采用绿色环保的酸性功能化离子液体[Hbet][Tf2N]作为分离介质,发展了一种选择性溶解分离的简单后处理技术,与传统的乏燃料后处理思路不同,不采用浓酸对乏燃料进行完全溶解,只将中子毒物等裂变产物通过选择性溶解有效分离除去,实现了可再次循环使用的锕系元素铀、钚、镎和镅的组分离。并通过理论计算,提出金属氧化物溶解性能与其本身的晶格能有一定的关联,...
第16届亚洲固态离子学会议暨第5届亚洲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会议、第19届全国固态离子学会议于8月5日至9日在我校召开。本次会议由亚洲固态离子学会及中国硅酸盐学会固态离子学分会主办,同济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和清华大学共同承办,黄云辉、温兆银、韩敏芳3位教授为大会共同主席。来自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度、印尼以及美国、德国、挪威等国的专家学者及企业界代表1000余人参加了会议。大会充分展...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 DMFC)的工作原理是在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阳极的甲醇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失去电子,通过外电路到阴极,同时氢离子(酸性电解液)通过电解质膜从阳极转移到阴极,然后阴极的氧气被催化还原得到电子从而形成电流回路,提供电能。其中催化剂对阳极的甲醇氧化反应至关重要,近年来相关研究越来越深入,主要从提高贵金属催化剂的利用率、修饰载体和制备合金...
针对核燃料循环系统中不同物理形态的核燃料,建立相应的中子动力学—热工水力耦合模型,开发了用于固体、溶液、粉末、核燃料系统临界事故源项计算的程序GETAC-2.0.利用国际上公开的基准实验数据对程序进行了验证,程序对功率(裂变率)峰值的计算结果与基准实验数据的相对误差在12%以内,验证了GETAC-2.0程序的准确性.
为了研究固体乏燃料表面核素的种类、含量以及厚度对卢瑟福背散射能谱的影响,通过SIMNRA软件模拟背散射能谱,研究了I、Pm、U等典型核素及核素含量、靶材厚度对背散射能谱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核素对应不同的能量峰,核素的元素质量数越大,背散射能量越大;核素含量越高,相应的能谱高度(峰面积)越大.此外,能谱的半高宽度与靶材的厚度存在线性关系,能谱的半高宽度正比于靶材的厚度越厚.
国际原子能机构第三届“快堆及其相关燃料循环国际会议”近日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本届会议的主题是“着眼于可持续发展的新一代核系统”。第一届和第二届会议分别于2009年和2013年在日本东京和法国巴黎召开。会议围绕快堆设计概念、安全和审查、运行和退役、燃料燃料循环选择、冷却剂、测试和模拟、经济性和业绩、抗扩散性和实物保护、能力建设、职业发展等议题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弥散型颗粒燃料燃料元件中的随机分布特性给传统的堆芯物理计算方法带来巨大困难与挑战.主要针对蒙特卡罗中子输运计算,开展基于子网格模型的颗粒燃料随机模型建模方法研究,探讨了网格尺寸大小对随机模型建模效率和堆芯物理计算精度的影响,给出了最佳网格尺寸参数.数值结果表明,基于最佳网格尺寸参数的子网格模型可较好地满足弥散型颗粒燃料的堆芯物理计算需求.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