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哲学 >>> 中国哲学史 >>> 冯友兰哲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冯友兰哲学 儒学相关记录25条 . 查询时间(0.478 秒)
本文以冯友兰不同时期的孔子观为例,探讨儒学在近现代中国的曲折命运。在儒学逐渐滑落的近代,冯先生对孔子进行了理性公允的评价。在孔子儒家的地位每况愈下的五六十年代,冯先生仍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孔子儒学作一些辩护。文革时期,孔子儒学被批得体无完肤,冯先生不得不做出一些违心之论。文革结束后,孔子儒学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冯先生也对自己的孔子观作了反思与总结。冯先生孔子观的变迁正代表了儒学在近现代中国走过的这样...
第三期儒学一概念,原为“儒学之第三期”,首见于抗战胜利后牟宗三先生起草的《鹅湖书院缘起》,产生于当年鹅湖儒者群体之文化意识文化反省。这是一个历史文化的概念。牟先生将儒学第三期之发扬定性为一场我们这个时代“担负圣人型范下大事业”的文化运动。由第三期儒学文化运动所要树立所依据的“道德的理想主义”之大纲维与时代之需要,牟先生提出道统、学统、政统三统并建说。此是牟先生为儒学第三期文化运动确定的总使命、总方...
史学家当然不应是口宣敕旨的宣传员,也不会是照本宣科的村学究。家乃私家之谓,史学家之成立在成一家之言。此成一家之言,在钱先生,不仅是对中国历史自有一套解释体系与哲学的历史观,还包括对史学这门学问的确定的看法亦即史学观。诸凡史学的性质或意义,对象或范围,功用与目的,钱先生的史学观都已指涉。其中,有的我过去曾作过探究,不再重复。本文主题在略论,钱先生所揭橥的“经国济世”、“培养史心”,乃是他表述史学的意...
回顾中国20世纪儒学研究的全过程,认真总结其经验教训,这对于儒学积极参与21世纪的世界文明对话并发挥独特的作用、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新文化建设,都具有不可低估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改造人性论,开创新儒学     人性论  新儒学       2007/9/7
本文试图在系统考察传统人性论尤其儒家人性论起源与演变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改造传统人性论,从而开创新儒学、开展儒学第三期发展的初步设想,希望能够得到海内外方家的批评和指教。
与此前学者们泛泛地理解仁和礼不同,本文把仁的内涵分为四个层次,把礼的内涵分为三个层次,从而显示了仁与礼关系的复杂性。与过去学者们偏重于或者从政治的角度,或者从伦理学的角度来考察孔子的“仁”与“礼”的关系不同,本文应该以人的自然属性为背景,基于人的真实、完整的生存状态,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从人的社会交往关系来处理仁与礼的关系,以生理、心理、伦理、认识论相结合的综合方法为方法,说明道德属性的来源、道德...
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晚号船山,湖南衡州人,明末清初的重要哲学家。青少年时代,他亲历了明朝末年的政治腐朽和社会动乱;二十六岁时,李自成破京,清兵入关,明朝覆亡;此后南明弘光、隆武、永历三个政权陆续覆灭,他的抗情活动失败,四处流亡。当他决意隐居山间,毕力于著述时,已经人到中年;他的一生,直到六十岁,始终被国破家亡、危殆苦困所笼罩着。明清之际的时代巨变是他这一代思想家思考的根本动力。另...
本文首先清理了“何为儒学”这个常识性的问题,其次从学理和实践两个层面上考察了儒学的现存状态,最后批评了新儒教说和政治儒学说,并借此探讨了儒学的未来命运。
儒家人天观是产生在农业社会中,但古人提出的一系列处理人与自然的思想方法,在今人看来确实具有现实意义和重要价值,值得我们认真汲取。
儒学与世界和平及社会和谐》论文目录(二)。
儒学与世界和平及社会和谐》论文目录。
本文重点介绍南乐山在《波士顿儒家》一书中如何从实用主义哲学出发来论述儒学的现代意义。他从实用主义哲学与荀子的“礼教”思想之间找到了相互支持的共同点,从而提出在它们二者的基础上重建一种文化哲学的思路,认为它对于现代世界来说有着异常特别的意义,这也正是为什么没有循着杜维明等人所代表的孟子/心性儒学路线,而是沿着荀子/礼学的路线走的重要原因所在。由此也形成了所谓的以查尔斯河为界,波士顿儒家内部形成北孟、...
2005年10月29日至31日,由国际儒联主办的“2005国际儒学高峰论坛”在北京友谊宾馆举行。国内外著名的学者钱逊、牟宗鉴、张立文、庞朴、周桂钿、杜维明、成中英、王殿卿、陈来、林安梧等参加了这个会议并做了主题发言。本刊对其中的一些发言做了整理,以飨读者。
儒学犹如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导源于洙泗,经过二千五百多年生生不息的奔腾,从曲阜邹城一带流向中原,形成波澜壮阔的江河,涉及整个中国,辐射东亚,流向全球,泽惠万方。儒学曾经是中华文化的主流、东亚文明的精神内核。但是进入20世纪后的儒学,遭遇到空前严峻的挑战,也面临着再生与复兴的历史机遇。一百多年来,儒学几经曲折,备受挫折,又有贞下起元、一阳来复之象,至20、21世纪之交成为参与“文明对话”的重要角色。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剔除其封建化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并经过批判性的总结,就能继承这一份珍贵遗产,孙中山、刘少奇都曾作过承传的例证。但儒学的推陈出新有个过程,大体是与历史的发展相适应。从黄宗羲、康有为到现代新儒家都作过历史性贡献,但也有时代的局限。从“为民作主”到“民主制度”的创造性转换,从“返本开新”到“推陈出新”,这才是儒学在当代发展的正确进向。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