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 >>>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林业经济管理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农林经济管理 社会发展相关记录18条 . 查询时间(0.391 秒)
2023年10月23日,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马有祥在京会见巴西社会发展和援助、家庭和抗击饥饿部常务副部长奥斯马·朱尼尔,就深化中巴减贫合作交换意见。 
共有教授3人、副教授6人、讲师3人。紧密围绕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三产融合、农业文化传承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强化农业特色定位,推进学科交叉融合,重点在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文旅融合、村镇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等领域开展研究。近五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文化和旅游部科研课题、江苏省社科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0余项,出版著作10余部,在SCI、SSCI、CSS...
区域农业研究团队源于农学院耕作制度教研室,依托国家重点学科(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农业经济管理)和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以农村生态环境、农业规划设计、三农政策法规研究为主要任务,面向农村和农业,面向农民、农业企业和农业管理部门。团队现有成员14名,其中9人具有高级职称。近年来承担了国家级、教育部、农业部、江苏省等各级课题50多项,先后获得国家、部省级成果奖8个,发表研究论文100多篇,主(参)编教材、专...
李卓,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研究领域:农村发展与减贫、公共服务与基层治理、社会政策与社会保障。学术著作:郭占锋等著,《思想与行动:中国农村社会工作探索性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12月第一版,参与撰写第一、二、三、四章。获奖情况:2020年06月获得北京市“优秀毕业生”;2020年06月获得中国农业大学“优秀毕业生”;2019年10月获得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邢成举,河南洛阳栾川人,生于1984年,2015年7月任教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现任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反贫困与贫困;乡村治理;农村区域发展;家庭社会学;农业经济等。研究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结构性贫困治理机制研究”(16CSH042)。获奖情况:获得陕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获得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冯小,女,汉族,中共党员,陕西石泉人。研究领域:农业转型与乡村治理变迁。出版著作:《去小农化:国家主导发展下的农业转型》,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
陈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研究领域:农村家庭与婚姻、社会转型与乡村发展。著作出版:专著:《古村不古——浙西衢州古村调查》,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1月;专著:《过日子:农民的生活伦理——关中黄炎村日常生活叙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10月,被评为中国社会学会年度推荐好书(2016),获陕西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付少平,男,1963年12月生,祖籍山东省沂源县,1986年陕西师范大学毕业分配到西北农业大学工作,现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系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获得者。陕西省社会学会副会长,陕西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陕西省乡村治理与社会建设协同创新研究中心”负责人,政协杨陵区委常委,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农村发展分委员会委员。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独著与...
2018年12月8日,“当代中国农村社会发展与治理回顾与前瞻”高端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校党委书记李仁群,国务院政治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徐勇,民政部信访办公室原主任、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原巡视员曹国英,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农村社区建设(综合)处处长高洪山出席会议。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共中央党校、中南民族大学、云南大学、山西大学、...
安徽大学农村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安徽省教育厅首批设立的十所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之一,2003年10月被批准成立。截至2009年底,中心在聘专职研究人员16位,兼职研究人员10位,其中正高职称人员占50%。
2010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把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作为一项重大政策,摆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农村社区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种手段,正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符合城市化发展的要求,代表了社会发展的一个方面。但当前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注意。注重城乡差别,明确功能,准确定位,从实际出发,根据当地社会发展水平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才是真...
近年来中国农村的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在农村土地制度变革、发展现代农业的模式和做法、农村基层治理机制的改革和完善、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基础设施的管护机制等方面,都有一些值得关注的理论和政策方面的动向,本报告对此进行了一些分析和探讨。
农民工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人,也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城镇职工,而是介于城乡之间非农非城的“边缘人”,他们与城镇职工的差异性是社会发展中潜在的社会风险,通过横向社会保障覆盖水平和纵向社会保障给付水平,对江苏省农民工与城镇职工社会保障状况进行的差异性分析,笔者提出根据农民工职业特点,采取分类分层的办法逐步调整农民工与城镇职工社会保障待遇的建议。
改革开放之后G镇农业结构产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由于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经济作物的比较优势;农村 市场的重新开放;传统和自然因素;农业过密化等。农业结构的变革利于农村社会的内生性因素的作用;农业结构的变革对乡村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院促进了农业结构的改善、农村的社会分化,同时也培育了新型农民。
人口流动给四川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正面效应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效应。正面效应表现为院有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 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降低生育率。负面效应表现为院给留守妇女、儿童、老人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给社区管理、计划生育 管理带来挑战。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