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临床医学 >>> 临床诊断学 保健医学 理疗学 麻醉学 内科学 外科学 妇产科学 儿科学 眼科学 耳鼻咽喉科学 皮肤病学 神经病学 精神病学 急诊医学 核医学 护理学 临床医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临床医学 生命科学学院相关记录45条 . 查询时间(0.466 秒)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大脑的奥秘:神经科学导论课件
郭春明研究员,研究方向:1. 生殖泌尿器官发育和先天遗传疾病2. 膀胱尿路上皮干细胞及膀胱癌发生3. 尿路感染发病机理及治疗
银屑病(Psoriasis),俗称牛皮癣,是一种由遗传、免疫及感染等多种因素诱发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以红斑、鳞屑为主,全身均可发病,以四肢较为常见。病程长、易复发,发病率呈一定的上升趋势。多种免疫细胞参与了银屑病的发生发展,巨噬细胞在银屑病中的重要作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其具体的作用机制以及发挥作用的关键分子仍不清楚。
刘琦 生命科学学院细胞生物学系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细胞周期调控;2018.07-至今 中国医科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医学基因组学教研室 副教授。
孟欣(1975.04-),现任中国医科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教授、副主任。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层次人才。主要致力于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研究领域包括肿瘤的发生发展、溶瘤治疗、肿瘤衰老、肿瘤代谢异常、肿瘤微环境重组等方面。
郑军,男,教授资格,硕士研究生导师; 通过建立慢性复杂应激所导致的胃肠运动异常、胃排空功能下降等为主要表现的胃肠动力紊乱动物模型,使用微传感器技术,记录大鼠胃肠的收缩,研究大鼠胃肠运动功能。深入地研究应激所导致的延迟的胃排空和受损的胃肠空腹期的收缩发病机制。同时探讨具有抗焦虑和应激作用,而且在调节摄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的神经肽Y(NPY)和神经垂体激素oxytocin在胃肠动力紊乱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王振华,女,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科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理学教研室副主任,辽宁省生理学会常务理事、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沈阳市沈北新区人大代表。1997年毕业于大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英文班,2001年获中国医科大学医学硕士学位,2006-2007年于日本山梨大学生理学教研室从事神经内分泌研究,2007年获中国医科大学生理学博士学位。
廖英俊,女,1966年5月生。中国医科大学70期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医科大学生命科学院生理学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铅对星形胶质细胞调控突触可塑性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曾琳琳,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研究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阿尔茨海默氏症(Alzheimer disease,AD)及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的发病机制。
2020年11月1日,心血管领域重要期刊Cardiovascular Research发表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世强课题组的新发现“Compartmentalized β1-adrenergic signalling synchronizes 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 without modulating individual Ca2+ sparks in ...
近日,生命科学学院梁斌研究员团队的张林强博士等建立了一种新型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树鼩模型,该模型能展现从肝脏脂肪变性到肝炎、肝纤维化病程(Scientific Reports,2015;Biology Open,2016)。在此模型基础上,该团队发现了一个新的脂肪肝致病因子S100A1,研究工作“S100A11 Promotes Liver Steatosis via FOXO1-Mediat...
天津大学常津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纳米诊疗系统方面的基础和应用研究。2020年在国际权威期刊Advanced Science(IF = 15.8)、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IF = 10.6)和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IF = 10.2)上连续发表5篇代表性文章。
王雄军,男,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化细胞研究所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科研:1.布局新生儿罕见代谢疾病研究的方向,考察代谢异常对表观修饰和表观重编程的影响。2. 利用基因编辑和模式动物技术,建立新生儿罕见代谢疾病的基因编辑动物模型和治疗策略;聚焦罕见代谢病与表观遗传调控,核苷酸多态性的相互关系,推动基因编辑疗法作用于新生儿罕见代谢病。3. 利用代谢流检测方法,考察代谢异常的模式动物中代谢小分子含量的动态...
生命科学学院,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董磊教授、张峻峰教授和澳门大学王春明教授团队尝试用一种器官向另一种器官"转化"的方法,在体内将脾脏转化为有功能的肝脏。研究成果以" Transforming the Spleen into a Liver-like Organ in vivo"为题于2020年6月10日在Science Advances上在线发表(https://doi.org/10.112...
大连民族大学积极发挥学科、专业优势,组织开展疫情防控有关科研攻关,为战胜疫情提供科技支撑。日前,生命科学学院曹际娟研发团队成功研发了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新型检测方法——恒温荧光快速检测法,检测灵敏度可稳定达到1fg/μL(100copies/μL)。该方法较现行通用的RT-PCR法具有快速灵敏、操作简便、成本低廉、易于推广的特点,已顺利通过天津、广州的三家实验室验证测试。此外,还同步研发了安全且无传...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