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林学 >>> 林业基础学科 林木遗传育种学 森林培育学 森林经理学 森林保护学 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 防护林学 经济林学 园林学 森林统计学 林业经济学 林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林学 生态相关记录1378条 . 查询时间(0.65 秒)
2023年7月9日至15日,生态环境学院2021级15名本科生,与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24名师生,共同前往中国科学院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站、东北亚植物园、长白山自然博物馆、东北抗联红色教育基地等地开展实践教学,本次实践活动共安排了“生态过渡带”、“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丛林中的科技天团”、“森林经营对生态系统影响”、“环境变化与垂直植被带”和“生物多样性调查”等6个主题。该实践课程...
近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热带林业生态团队在橡胶林碳源汇特征及其驱动因子方面获得新进展,基于橡胶林通量观测站过去十三年(2010−2022)的涡度相关通量观测数据综合分析发现,橡胶林生态系统在区域碳循环及碳汇功能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土壤气态氮(如N2O和N2等)损失是陆地生态系统氮损失的重要途径,是导致陆地生态系统氮限制的重要机制。气态氮主要来自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等土壤微生物过程。陆地生态系统是大气二氧化碳(CO2)重要的碳汇,在调节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每年吸收人为活动排放CO2的30%左右,但其碳汇功能往往受到氮供应的限制。与1850-1900年相比,全球地表温度目前升高1.1°C左右。IPCC第...
土壤气态氮(如N2O和N2等)损失是陆地生态系统氮损失的重要途径,是导致陆地生态系统氮限制的重要机制。气态氮主要来自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等土壤微生物过程。陆地生态系统是大气二氧化碳(CO2)重要的碳汇,在调节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每年吸收人为活动排放CO2的30%左右,但其碳汇功能往往受到氮供应的限制。与1850-1900年相比,全球地表温度目前升高1.1°C左右。IPCC第...
第四届“关注绿色生活,建设生态文明”生态科普作品大赛图文类三等奖——生态科普画(火烧后云南松群落恢复)。
四届“关注绿色生活,建设生态文明”生态科普作品大赛图文类三等奖——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家园!
刘新燕,女,1978年5月出生,2000年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林专业,硕士研究生,教授。主要从事园林规划设计方面的教学与实践工作,主持建设的《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先后获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国家精品课程等称号。主编教材6部,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1部,获国家首届优秀教材建设二等奖1项。发表科研论文17篇,其中第一作者10篇,主持各级科研项目6项,主持各类园林规划设计项目40余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
近日,云南哀牢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哀牢山生态站”)工作人员受邀作为科普主讲嘉宾参与拍摄的科普类节目《童趣大冒险—人面动物》在湖南卫视金鹰卡通频道播出。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当好秦岭生态卫士,进一步夯实生态环境学院在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基础,2023年6月11日下午,学院常务副院长邱强、党总支副书记(主持工作)段利兵、党总支副书记张永鑫、院长助理蔡晶教授、郝占庆教授团队及学院办公室人员等在秦岭皇冠生态观测研究站召开专题研讨会,就该研究站当前建设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讨论,会议由段利兵主持。
2023年5月31日,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重点专项“全球变化下的典型森林生态系统观测与预警”青年科学家项目启动会在北京召开。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基础研究项目二处处长张峰,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地球与资源处处长段晓男,项目专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于贵瑞,专家组成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刘世荣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朱教君研究员,北京大...
2023年6月1-3日,珠江流域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学术研讨会暨首届泛珠三角地区林学会学术年会在广州举行。会议由中国林学会主办,广东省林业局支持,广东省林学会、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共同承办,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省(区)林学会协办。中国工程院陈勇院士,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幸良,广东省林...
安徽黄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黄山森林站)建于2011年,2015年成为中国森林生态研究网络(CFERN)成员站,技术依托及建设单位均为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2020年6月通过安徽省林业局组织的安徽黄山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本站现有固定研究和工作人员10名。
森林生态研究所主要开展以下研究:①陆地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与研究。②森林对水调控机制及应用。③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研究。④生态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具有悠久的历史,其前身是由著名动物生态学家寿振黄教授和夏武平教授在1962年创建的动物生态研究室。1994年由于生物多样性研究的迅猛发展,动物研究所成立了保护生物学研究室。1997年6月,根据学科发展和国家野生动物保护的战略需求,由动物生态研究室与保护生物学研究室合并为现在的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现任主任戴家银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陈宜瑜院士。
根系分泌物是植物与土壤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信息传递的重要载体物质,是调节根际微生态系统活力与功能特征的关键要素,在森林土壤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循环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调控作用。根系分泌物作为一种能源/碳源输入,其数量和质量是植物长期进化及其对环境适应结果的最终产物。相应地,根系分泌物关键生态驱动因子及其潜在调控机制一直是森林根际生态学领域关注的重要课题。作为一种典型的根系养分获取生理性状,大量研究表明土...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