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物数学 生物物理学 生物化学 细胞生物学 生理学 发育生物学 遗传学 放射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生物进化论 生态学 神经生物学 植物学 昆虫学 动物学 微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 病毒学 人类学 生物工程 生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生物学 生物合成相关记录305条 . 查询时间(0.409 秒)
2024年4月16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刘钢研究团队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马国需团队合作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发表论文,题为Two Cytochrome P450 Enzymes Form the Tricyclic Nested Skeleton of Meroterpenoids by Sequential Oxidat...
2024年1月11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部合成生物学研究组(1823组)周雍进研究员团队在黄酮类天然产物合成生物学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团队以酿酒酵母为宿主,通过强化和平衡生物合成途径,以及提高限速步骤异戊烯基化的转换效率,实现黄腐醇(又名黄腐酚)异源生物合成
近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与武汉大学药学院、泰康医学院和中南医院等单位联合发布了海南特色南药益智特征化合物圆柚酮合成代谢机制及生物合成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团队成功解析了益智圆柚酮的生物合成途径并利用挖掘到的关键基因在工程菌中实现了圆柚酮的全生物合成。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植物学期刊New Phytologist。
2023年12月6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周佳海课题组和浙江大学杜艺岭课题组和合作在JACS上发表了题为Conserved Enzymatic Cascade for Bacterial Azoxy Biosynthesi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微生物中氧化偶氮类天然产物关键结构基团生物合成的酶学基础,发现了一个新颖的铁离子依赖型膜结合氮-氮键合酶和一个双铁家族的氧化偶氮合酶。研究结果显...
一碳甲醇作为碳源生产饲用蛋白原料,具有成本低、质量稳定可控等优点。一碳来源的单细胞蛋白被认为是食品和饲用蛋白质替代品。甲醇有毒性且代谢路径复杂,而碳损失往往超过原料整体利用率的20%。无法实现甲醇代谢流高效定向转化为菌体蛋白,是制约甲醇蛋白合成经济性的技术瓶颈。
利用地衣芽孢杆菌S13、枯草芽孢杆菌S12菌株高效生物合成纳米硒,并建立了大规模发酵工艺和生物纳米硒提取纯化工艺;制备获得的生物纳米硒具有生物活性强、毒副作用小、生产过程环境友好等优势;并已经完成了在富硒作物、富硒动物生产等领域上的应用效果实验。
利用耐银土壤芽孢杆菌R54-1、科氏葡萄球菌S154、水生拉恩氏菌HX2或根癌土壤杆菌S2-323生物合成纳米硒,采用生物发酵工艺制备纳米硒,具有环境友好,产率高,安全高效等特点,对生物合成的纳米硒进行分离纯化,可以在肥料、饲料、富硒功能食品加工、保健品及医药产品中应用。
传统微生物生产菌体蛋白存在低值原料的转化效率和速率低、蛋白质合成能力不足等问题。巴斯德毕赤酵母由于具有天然的甲醇同化能力被认为是生产甲醇单细胞蛋白(SCP)的理想宿主,但是其复杂的甲醇代谢途径和细胞内累积的甲醛生物毒性导致天然巴斯德毕赤酵母甲醇利用率低,不利于SCP的高效合成。此外,在实际生产中巴斯德毕赤酵母的发酵温度通常高于其最适生长温度(28-30 °C),对较高温度的不耐受会导致工业生产过程...
维生素B6是生物体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包括六种形式,以磷酸吡哆醛PLP为辅酶形式参与氨基酸和糖代谢、血红素和神经递质合成等过程,吡哆醇PN为主要的商品形式。部分微生物和植物可以从头合成维生素B6,动物及人类依赖外界获取来补充维生素B6。目前,维生素B6主要依赖化学法合成,化学合成过程中需用到强腐蚀性的三氯氧磷和有毒溶剂苯等,且副产物处理难度较大,面临不可持续、安全隐患、污染环境等严重问题。生物制造...
2023年8月28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百合课题组在百合花青素苷生物合成调控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内容“Multifaceted roles of LhWRKY44 in promoting anthocyanin accumulation in Asiatic hybrid lilies (Lilium spp.)”在线发表于《园艺研究(Horticulture Research)》...
生物研究所唐双焱团队在Metabolic Engineering期刊发表文章,题为Designing glucose utilization "highway" for recombinant biosynthesis,构建了由cAMP受体蛋白(即CRP)突变体调控的大肠杆菌底盘细胞,具有作为天然产物高效生物合成底盘宿主菌的潜力。
近日,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员黄莉莉团队揭示了半枝莲中克罗烷型二萜骨架的生物合成途径,为克罗烷型二萜生物碱下游代谢途径解析和代谢工程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相关研究论文在线发表于The Plant Journal。
近日,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叶邦策教授团队在蛋白质酰基化修饰与生物合成代谢研究领域再次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乙酰磷酸与c-di-GMP协同调节BldD活性,控制放线菌发育与抗生素合成”为题,发表于国际知名学术期刊《核酸研究》。
近期,学校杨生超教授团队和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江会锋研究员团队合作题为“Production of the antidepressant orcinol glucoside inYarrowia lipolyticawith yields over 6,400-fold higher than plant extraction”的研究论文,发表在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一区TOP期刊PLOS...
2023年6月15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王勇团队在ACS Catalysis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Discovery of Class I Diterpene Cyclases Producing a Tetracyclic Cephalotene Skeleton in Plum Yew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报道了三尖杉属植物二萜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萜类环化酶,揭示了三尖杉烷型二...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