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 >>>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航空器结构与设计 航天器结构与设计 航空、航天推进系统 飞行器仪表、设备 飞行器控制、导航技术 航空、航天材料 飞行器制造技术 飞行器实验技术 飞行器发射、飞行技术 航天地面设施、技术保障 航空、航空系统工程 人机与环境工程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航空、航天科学技术 四相关记录106条 . 查询时间(0.281 秒)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消息,为抢抓航空动力变革机遇,加快培育航空产业新业态,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中国民用航空局等四部门近日联合印发《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2023-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其中提出到2035年新能源航空器成为发展主流。
针对一类四旋翼飞行器吊挂飞行系统的负载摆动抑制和轨迹跟踪精确控制的问题,考虑系统存在未知外界扰动和模型动态不确定的情况,提出一种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Extended state observer,ESO)的吊挂负载摆动抑制的非线性轨迹跟踪控制方法.将四旋翼吊挂飞行系统分解为姿态、位置和负载摆动控制三个动态子系统,分别设计非线性控制器实现欠驱动约束下的解耦控制。
2022年5月10日凌晨,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在文昌发射场成功发射,在历经数小时飞行后顺利完成与空间站核心舱后向对接,这是我国空间站建设从关键技术验证阶段转入在轨建造阶段的首次发射任务,标志着中国空间站正式开启全面建造。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制的9种涂层与材料成功应用于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和长征七号遥五运载火箭,助力空间站建设新征程。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6月3日00时1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风云四号B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该星是我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首颗业务星,将与在轨运行的风云四号A星(科研星)组网协同工作,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尺度灾害事件观测响应能力,为气象、农业、航空、海洋、水利、环保等国民经济领域提供信息保障服务。
2021年4月22日,爱思唯尔(Elsevier) 发布2020“中国高被引学者” (Highly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黄争鸣、李岩、徐鉴、古华光四位教授入选。此榜单以全球权威的引文与索引数据库Scopus作为中国学者科研成果的统计来源,采用上海软科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开发的方法,分析中国学者的科研成果表现。
据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底夸克探测器(LHCb)实验合作组宣布,他们发现了四个新型四夸克态。此外,CERN同时宣布,包括最新“出炉”的这四个粒子在内,过去10年间,科学家在LHC上新发现的强子数已达59个,这有助他们进一步揭示物质的秘密。LHCb合作组在提交预印本网站上的论文中称,他们在对撞中心能量分别为7、8和13太电子伏特(TeV)的实验中发现了上述四个四夸克态...
记者2021年3月2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获悉,“十四五”期间中国航天将持续推进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和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制,突破现有火箭的箭体尺寸以及发动机推力,从而支撑后续更远距离的深空探测。
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获悉,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分别于1月20日21时10分和14时06分完成第26月昼工作,按地面指令完成设置,进入月夜休眠。截至目前,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已在月面工作749个地球日,“玉兔二号”月球车累计行驶里程628.47米。科研团队根据嫦娥四号任务获取的第一手数据,持续取得科学成果。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吴昀昭团队另辟蹊径,将可见...
2020年12月19日,由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和中南大学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南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承办的中南大学第二届“空天智能”高峰论坛暨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建设“十四五”规划研讨会举办。
2020年12月17日,国新办就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航天局副局长、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吴艳华表示,嫦娥五号完成了一次对接、六次分离,两种方式采样、五次样品转移,经历了11个重大阶段和关键步骤,嫦娥五号任务创造了五项中国首次。
北京时间2020年10月26日23时19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以“一箭四星”的方式成功将遥感三十号07组3颗卫星和天启星座06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功。遥感三十号07组卫星采用多星组网模式,主要用于开展电磁环境探测及相关技术试验。天启星座06星是北京国电高科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短报文通信卫星,是天启数据采集星座的第6颗卫星,可为地面用户提供DCS数据传输服务。
截至今天,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在月球背面共完成21个月昼工作期的科学探索,在2020年8月25日突破600天,月球车累积行驶519.29米。科研团队利用科学载荷传回的数据,开展大量研究,取得诸多科学成果。
由中国宇航学会推荐,经过国际宇航联合会两轮投票表决,嫦娥四号任务团队优秀代表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伟仁,中国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于登云,嫦娥四号任务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孙泽洲,获得国际宇航联合会2020年度最高奖——“世界航天奖”。这也是该国际组织成立70年来首次把这一奖项授予中国航天科学家。
日前,人社部、工信部、国防科工局、国资委、军委政治工作部、中科院等六部委对在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重庆大学嫦娥四号任务生物科普试验载荷研制团队荣获“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突出贡献单位”称号,生物科普试验载荷项目总指挥刘汉龙、总设计师谢更新荣获“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突出贡献者”荣誉称号。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