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海洋科学 >>> 海洋物理学 海洋化学 海洋地球物理学 海洋气象学 海洋地质学 物理海洋学 海洋生物学 河口、海岸学 海洋调查与监测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海洋科学 台湾相关记录15条 . 查询时间(0.265 秒)
台湾-菲律宾地区受到欧亚板块、菲律宾海板块以及澳大利亚板块的相互作用,周边发育多条俯冲带,形成了多板块俯冲系统,其内部的板块俯冲形态、软流圈速度场等与单板块俯冲系统存在非常大的差异,同时导致复杂的碰撞造山过程及特殊的岛弧火山演化。而目前对上述地质构造现象的解释缺少关键的地震学证据。近年来,中科院海洋所董冬冬研究组范建柯副研究员与日本东北大学赵大鹏教授合作,利用国际公开的地震学数据,对台湾-菲律宾地...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OMG)海底地貌与沉积动力学研究团队在南海东北部深水重力流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由李伟研究员等人发表在《Sedimentology》上,合作者包括博士研究生李爽、特别研究助理冯英辞以及来自英国卡迪夫大学和意大利国家海洋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深水重力流普遍发生于主被动大陆边缘,通常以海底滑坡和浊流的形式出现。海底峡谷是重力流侵蚀大陆...
2016年6月3日下午,台湾海洋大学张清风校长及台湾成功大学原校长高强教授一行来访。校党委陈永正书记在图书馆会客室会见了客人。陪同参加会见的还有王健副校长、校港澳台办及海洋学院等相关负责人。
2015年3月13日下午,市社联星期五学术茶座举办“台湾当局的海洋战略与政策研究”专题研讨。来自上海交通大学、上海政法学院、上海社科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图书馆、中国航海博物馆等单位的10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与会者围绕台湾当局海洋战略与政策的形成、台湾当局在相关海域问题上的战略取向与政策,以及两岸海洋事务合作的现状与前景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
“水生科学面临的挑战(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hallenges In aquatic Sciences)”国际学术研讨会于3月15日至21日在中国台湾基隆举行,共有400多位来自20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参会。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刘家寿研究员、王洪铸研究员等8位科研人员及研究生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其中7人作了大会口头报告,1人展示墙报。
ODP 1148站位记录南海32 Ma以来深海层序、沉积、古气候和古海洋变化记录. 由于板块聚合, 台湾新生代造山带出露原来沉积在南海北坡浅海的层序, 提供南海浅海地质记录, 以进行和ODP1148深海记录比较. 地震反射及微体古生物研究表明台湾造山带古近系是在断陷盆地内沉积的同张裂层序, 并为晚渐新世-新近纪后张裂层序不整合覆盖. 两者间破裂不整合面缺失晚始新世-早渐新世的地层记录, 可对比珠江...
2010年10月18日至23日,第十届全球海洋遥感大会(PORSEC2010)在台湾海洋大学举办。本次会议的主题是“Connecting Regional Impacts to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全球环境方面的10个专题、区域响应方面的11个专题和2个特别专题开展交流。南海海洋所专家学者共向大会提交16篇论文摘要,在6个专题内作了8个口头报告...
台湾“今日新闻”报道,电影中的外星生物《异形》也出现在台湾台湾水试所在台湾海域捞到极为罕见的深海浮游生物──巧绒,体长只有区区不到3厘米,但比例很奇特,有超大的头部和巨大的复眼结构,身体极为纤细,跟《异形》的外星生物很像。
用ICP-MS测定了龟山岛热液区自然硫烟囱体的微量和稀土元素组成, 结合其硫同位素组成, 研究了自然硫烟囱体的物质来源和形成条件. 结果表明, 龟山岛热液区自然硫烟囱体, 自然硫的含量极高(达到了99.96%), 与火口湖和其他火山区的自然硫相比, 具有微量和稀土元素含量极低的特点, 且其球粒陨石标准化REE配分模式与龟山岛安山岩类似, 进一步证明了龟山岛热液区海底下流体-安山岩相互作用具有持续时...
细菌能让污水发电?据“中央社”报道,公立台湾海洋大学海洋生物研究所教授刘秀美从炼油厂冷却管中分离出来一株新的厌氧铁还原菌,可将污水中有机酸或有毒染剂分解,还能同时发电。
本项目以 Sea WIFS水色遥感资料为依据,结合水温遥感和常规资料及数值模拟实验,通过对台湾东北海域上升流的多元的数据定量和正交分析,提取多要素特征量:采用聚类和判别分析方法,建立上升流海域的判识模型,进而研究上升流表层结构的时空变化和动力特征,探讨陆架水上升流时空变化的影响,为该海域海洋科学研究和环境监测提供科学依据。
本成果研究了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域微型浮游生物各个主要功能类群的生态学特征。揭示并阐明了台湾海峡浮游细菌生物量和生产力时空波动性较大的生态特征;阐明了台湾海峡及厦门海域胞外酶活性―葡萄糖苷酶和碱性磷酸酶的分布特性及其作用机制;系统深入地研究了台湾海峡浮游植物生态结构,揭示该海域微型和微微型浮游植物的生态结构特征和环境影响机制;首次运用自行建立的特征光合色素为标志物的生物标志方法,对台湾海峡浮游植物的...
该课题选取通过台湾中央造山带和前陆盆地的剖面建立二维静态模型。发现地壳变形大部分表现为韧性,浅部只有很薄的脆性层,而前陆盆地则呈现张裂大陆边缘岩石圈典型的由地壳、下地壳和岩石圈地幔组成的三层流变结构;还选取了由南到北三个平行的剖面建立5Ma以来岩石圈热—流变—形变演化的动态模型,模拟表明,在早期俯冲阶段,俯冲板片上的脆性变形最大深度有200km,以下是韧性变形,中期开始碰撞,俯冲板片的脆性变形的最...
台湾科研单位2007年5月17日公布一项海洋生物调查成果,宣布发现80种深海生物新物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2006年3月24日讯 近日,国家863计划“台湾海峡及毗邻海域海洋动力环境实时立体监测系统”重大专项顺利通过国家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组织的验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