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哲学史 东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 现代外国哲学 逻辑学 伦理学 美学 哲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1 共查到哲学 汤用彤相关记录11条 . 查询时间(0.115 秒)
2020年1月9日,第二届海峡两岸应用国学论坛暨汤用彤学术奖颁奖仪式在北京汤用彤书院举行。我院著名中国哲学家、哲学史家、一级教授张立文与厦门大学哲学系高令印教授、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首任院长张其成教授喜获“汤用彤国学奖”。
2019年6月16日,由北京大学历史文化研究所、“汤用彤学术奖”评委会等单位主办,苏州明德公益基金会承办的2019年度“汤用彤学术奖”颁奖仪式在苏州举行,山东大学终身教授、讲席教授、易学与中国古代研究中心主任刘大钧先生荣获该奖项。会议由汤用彤国学院院长雷原教授主持。雷原教授宣读了汤用彤学术奖评审委员会推荐辞。中国哲学专家钱耕森教授代表评审委员会向刘大钧先生颁发2019年度汤用彤学术奖,颁奖辞为:人...
2019年6月16日,2019年度“汤用彤学术奖”颁奖仪式在苏州举行,我校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历史文化学家冯天瑜荣获该奖项。著名中国哲学学者钱耕森教授代表评审委员会颁奖。评委会给冯天瑜先生的颁奖辞为:“先生处世,树德立言,以生态、元典之论,独秀前哲。考析华夏文脉,究探先贤骊渊;述上哲之诰,益后辈之思;观澜索源,振叶寻根;钻仰中外交流之脉络,昭晰古今发展之源流;察人文以成化,固彝宪而生知,嘉惠学林,渊...
2018年9月26日上午,由北京汤用彤书院、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等单位主办的首届海峡两岸应用国学论坛暨汤用彤学术奖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来自大陆与台湾的一百余人参加了会议。我校名誉校长,著名思想史家、历史学家、教育家张岂之教授荣获2018年汤用彤学术奖。著名学者张岂之、楼宇烈、许抗生、金春峰、牟钟鉴、杨曾文、钱耕森、张希清、蒋维勤、杨渡等应邀参会并发言。
汤用彤学术奖评委会2017年12月28日决定授予我校国学院院长郭齐勇教授2017年度“汤用彤国学奖”,以表彰其在国学学术研究与推广上做出的杰出贡献。郭齐勇成长于荆楚大地,秀丽山水给了他仁智性情。青年时代上山下乡,体会基层民间疾苦,而立之年负笈求学,渐入儒家义理殿堂。他主要从事中国哲学史的教学与研究,是国家重点学科“武汉大学中国哲学学科”学术带头人,在海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两百余篇,主要著作有:《...
汤用彤,(1893-1964) 字锡予,湖北黄梅人。1917年毕业于清华学堂,1918年赴美国留学,1922年毕业于哈佛大学研究院,获硕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东南大学、南开大学、中央大学教授,1936年至1948年任北京大学(包括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及文学院院长。1947年被原中央研究院选为院士、评议员,兼历史语言研究所北京办事处主任。1949年1月后,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席,1...
汤用彤与胡适     汤用彤  胡适    密藏       2007/9/12
父亲于1922年夏获哈佛大学研究院硕士学位,经梅光迪、吴宓推荐,接受了东南大学刘伯明校长的邀请,出任该校哲学系教授。时《学衡》杂志创刊号已于是年元旦推出。回国后,父亲即参加了《学衡》,后并被目为“学衡派”。该学派以“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为宗旨,对当时的“新文化运动”持批评态度。父亲为《学衡》杂志写了许多文章,而大多是与印度哲学、中国佛教史有关的,如《释迦时代的外道》、《印度哲学之起源》、《佛教上座...
汤用彤先生于1954年秋患脑溢血症,在他病情好转的情况下,曾为北大哲学系部分师生讲《印度佛教哲学》,并编有一部《印度佛教汉文资料选编》,供阅读参考。武维琴同志是用彤先生当时的研究生,本文是她据旧日笔记整理的。 最初可能有一时期,原子论风行,六师、佛教都讲原子论,承认有外物,是一种素朴实在论。这时期不知多长,也没有充分证据,我是这样想的。后来佛家渐渐用心来解释。什么是四大,自性是什么;识见还是根见...
儒家经典的解释历程里,如何从儒家与具体事象纠缠的经典言述中,解释出具有普遍品格的意义,使儒家之理想在任何情境下都能发挥作用,始终是儒家解经历史上一个不能迥避的问题。魏晋玄学既释道,也释儒,它的出现首先为儒家解决此问题提供了不同于汉儒的思考方式。
一代学术大师汤用彤先生的全集出版了,这无疑是学术界的一大盛事。《中国哲学史》2001年第2期大师风范,学者胸怀。汤用彤先生学贯中西,著述精深,为中国哲学与文化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先生晚年虽因行政事务等原因而不能操笔,但他为我们留下的有关汉唐佛学与魏晋玄学、印度哲学等方面的宏著,至今成为我们研究者必读而难以超越的奠基之作,读之而受益无穷。
20世纪我国人文学术大家屈指可数,其中,汤用彤先生是学术界公认的学术大师之一。 《中国哲学史》2001年第2期人文学术研究的丰碑汤用彤先生(1893—1964年)于1911年考入清华学校,1918年赴美留学,主修哲学,并学习梵文、巴利文。1922年回国,在多所大学任教。1930年出任北大哲学系教授,此后一直没有离开北京大学。1946年任北大文学院长,1949年出任北大校务委员会主席,1951年...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