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理论物理学 声学 热学 光学 电磁学 无线电物理 电子物理学 凝聚态物理学 等离子体物理学 原子分子物理学 原子核物理学 高能物理学 计算物理学 应用物理学 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物理学 天文相关记录92条 . 查询时间(0.112 秒)
脉冲星测时阵是选取一批在天空中呈现一定角度分布的毫秒脉冲星组成阵列,并进行长时间测时监测的射电观测方法,可用于探测纳赫兹引力波。脉冲星测时阵对于纳赫兹引力波的探测依赖于毫秒脉冲星的高精度测时,因此对测时噪声的研究非常重要。测时噪声的起源非常复杂,与脉冲星自身的不稳定性、信号在星际介质中传播过程和观测设备等有关。其中,在短时标情况下,辐射计噪声、抖动噪声和闪烁噪声是三类主要噪声,这三类短时标噪声的研...
2024年3月1日,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的郑振亚研究员领导的中国空间站巡天空间望远镜(CSST)多通道成像仪团队及早期宇宙与高红移星系课题组牵头,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安庆师范大学、美国宇航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华盛顿卡内基研究所拉斯坎帕纳斯天文台、智利天主教大学物理学院等国内外多个研究机构联合开展深入研究,针对哈勃空间望远镜(HST)进行的窄带观测进行全面的统计...
2024年2月底,新疆天文台脉冲星研究团组王双强副研究员科研成果文章《Change of Rotation Measure during the Eclipse of a Black Widow PSR J2051-0827》(ApJ, 2023, 955, 36)被美国天文学会(AAS) Nova网站遴选为研究亮点,以“Magnetic Last Moments”为题在网站头条报道,同步转载AA...
2024年2月26日,国际天文专业期刊《天体物理杂志》(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刘洪涛研究员、封海成博士与合作者的研究成果。该工作利用斯隆数字巡天光谱数据,研究了大样本活动星系核黑洞维里质量测量中的维里系数、维里系数与吸积率的关系,并用来研究宇宙早期超大质量黑洞的种子黑洞模型、第一代类星体、超大质量黑洞与宿主星系协同演化等前沿热点问题。
2024年1月15日,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研究生席文哲等人在活动星系核宽线区反响映射研究领域获得了新进展,建立了一个利用比较星对时域光谱数据进行二级谱修正的方法,修正了丽江2.4米望远镜对NGC 5548的反响映射观测数据。这一研究成果近来发表在《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Res. Astron. Astrophys.)上。
清华大学王晓锋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以《从一颗周围充满尘埃的红超巨星爆发出的激波闪光》(A shock flash breaking out of a dusty red supergiant)为题于2023年12月14日在线发表在《自然》(Nature)上。该研究发现了红超巨星爆炸所产生的激波渐变现象,颠覆了传统恒星死亡理论的预期。云南天文台张居甲青年研究员、熊定荣副研究员使用丽江观测站60cm光学...
2023年12月12日,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余文飞研究员课题组领导的国际团队在至今发现的第二例与快速射电暴(Fast Radio Burst, 简称FRB)成协的持续射电源(Persistent Radio Source,简称PRS)的高灵敏度射电干涉阵观测研究中取得突破进展。此次通过分析美国甚大阵(Very Large Array, 简称VLA)在2020年和2021年的机遇性观测,在前期精确...
2023年12月12日,新疆天文台光学天文及技术应用研究室博士研究生吕成龙在导师艾力·伊沙木丁研究员指导下,利用TESS空间望远镜高精度时序测光数据进行研究,通过对59000多颗盾牌座δ型变星的筛选,成功认证出了7颗大振幅盾牌座δ型脉动变星(HADS)。这一研究成果已正式发表在《天体物理杂志》(2023,APJ,959,33)。
2023年10月30日至11月3日,中澳天文联合研究中心(ACAMAR)2023年度“宇宙磁场”国际研讨会在上海举办。本次会议由ACAMAR发起、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承办,得到科技部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专项“基于SKA先导望远镜的宇宙磁场研究”项目的支持。
2023年10月18日,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研究人员在蜘蛛脉冲星伴星磁场测量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天体物理学》(ApJ, 2023, 955, 36)。该研究使用我国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对蜘蛛脉冲星PSR J2051-0827进行观测,基于FAST高灵敏度的优势详细分析掩食附近的偏振变化细节,成功测量到法拉第旋转量的变化,为伴星存在磁场提供了直接证据。
OJ 287是典型的具有相对论性喷流的耀变体,由于喷流指向非常靠近观测者视线方向,所以表现出强烈的集束效应。目前在光学波段观测到了12年左右的周期性耀发,而在射电波段的观测也似乎有佐证。有一类双黑洞模型认为其周期性光学耀发由于次级黑洞穿越主黑洞的吸积盘产生;另一类模型认为其源自喷流的相对论集束效应,由喷流进动产生周期性光变。因此,如何区分这两种模型是进一步深刻认识活动星系核演化的前沿课题。
202年6月28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范一中、金志平领衔的国际团队,提出了雨燕(Swift)卫星紫外光学望远镜(Swift/UVOT)在中等饱和情况下的数据处理方法并将其应用到伽马暴GRB 220101A的分析研究中,证认出迄今为止人类探测到的最剧烈光学紫外耀发。6月26日,相关研究成果以An optical–ultraviolet flare with absolute AB mag-...
2023年6月8日,位于吉林空间目观测基地的1.2m 空间碎片测距系统首次联调成功,成功获得有效观测数据。参与本次联调实验的还有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经过各单位共同协作,系统运行情况良好且状态稳定,成功获得2颗非合作目标和5颗合作目标的观测数据,表明1.2m空间碎片激光测距系统联调圆满成功。
近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王健教授被全球华人物理和天文学会(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Chinese Physicists and Astronomers, OCPA)授予2022年度“亚洲成就奖”(Achievement in Asia Award (AAA),Robert T. Poe Prize)
2023年2月底,中科院新疆天文台南山观测站1米大视场光学望远镜(NOWT)首次发现了一颗近地小行星。2023年3月10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发布通告确认,并授予临时编号2023 DB2。这使新疆天文台继国家天文台(5颗)、紫金山天文台(36颗)之后,成为第三个发现近地小行星的中科院单位。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