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数学地质学 地质力学 动力地质学 矿物学 矿床学与矿相学 岩石学 岩土力学 沉积学 古地理学 古生物学 地层学与地史学 前寒武纪地质学 第四纪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 大地构造学 勘查地质学 水文地质学 遥感地质学 区域地质学 火山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煤田地质学 实验地质学 地球化学 地质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地质学 新证据相关记录57条 . 查询时间(0.18 秒)
青藏高原的古高度是评价其环境效应及其剥蚀风化的关键。同时,古高度也是对板块碰撞过程的表征和计量,更是联系深部岩石圈地球动力学与浅表层演化的纽带。只有准确重建古高度才能正确评价高原隆升与扩展过程对区域与全球气候的影响。然而,目前,科学界对于青藏高原何时达到其隆升的最大高度,或者不同时期、不同构造单元的古高度重建仍存在争议。
青藏高原的古高度是评价其环境效应及其剥蚀风化的关键,同时,古高度也是对板块碰撞过程的表征和计量,更是联系深部岩石圈地球动力学与浅表层演化的纽带,只有准确重建古高度才能正确评价高原隆升与扩展过程对区域与全球气候的影响。然而,截止目前,科学界对于青藏高原何时达到其隆升的最大高度,或者不同时期、不同构造单元的古高度重建仍然存在很大争议。
前、后两对附肢和对应的肢带(肩带和腰带)是有颌脊椎动物身体构型的主要组成部分。成对附肢和肢带的起源至今仍是一个谜团。其中,后附肢/腹鳍和腰带还涉及排泄和生殖器官的演化而受到关注。
“卡尼期潮湿幕”(Carnian Pluvial Episode,简称CPE)是发生在距今约2.4亿年晚三叠世卡尼期的全球气候变化和沉积事件。该事件反映了以干旱为主的晚三叠世时期气候被多期次强降雨的潮湿气候所替代,并随之出现的一系列生物灭绝辐射及沉积序列变化的地质现象。
《波兰古生物学学报》(Acta Palaeontologica Polonica)近日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毛方园研究员和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孟津研究员等的学术论文,报道了产于辽宁省大平房九佛堂组的对齿兽类乳齿兽新标本,深入对比研究了鼹兽和张和兽的颌骨和牙齿结构,为认识兽类的起源演化过程提供了新的证据
全球大多数成因与板块活动有关的火山沿着板块边界分布,而一些远离板块边界的板内火山,其成因不能用经典的板块理论解释,一直是地学界关心的热点问题。中国东北地区有广泛发育的590多座新生代板内火山,其中位于大、小兴安岭和松辽盆地的边界三角区域的五大连池火山群喷发富钾玄武质岩浆(图1),区别于东北地区其他大部分喷发钠质玄武岩浆的火山,如长白山火山。五大连池火山群独特的岩浆性质意味着特殊的火山活动机制,前人...
近日,《自然·通讯》报道了一项关于奥陶纪末生物大灭绝的研究成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沈延安研究团队发现,在奥陶纪末生物灭绝事件的过程中硫同位素产生了非质量分馏,提出“平流层火山喷发”是奥陶纪末生命灭绝事件的驱动机制。长久以来,奥陶纪末生物大灭绝事件的原因一直是个谜,科学家曾提出冰川事件、火山爆发以及伽马射线暴等多种解释,但具体的驱动机制目前学界尚未形成统一认识。
化石磁小体是由趋磁细菌产生的保存在沉积物中的纳米级磁性矿物,通常为磁铁矿或胶黄铁矿。常见的化石磁小体的形状有立方八面体状、棱柱状和子弹头状,是趋磁细菌基因严格控制的产物。由于趋磁细菌生理活动和细菌类型对包括氧气浓度等多个环境因子都较为敏感,因此,化石磁小体有潜力作为古环境重建的代用指标。化石磁小体属于单磁畴、强磁性颗粒,亦是沉积剩磁的良好载体。
波罗斯坦庙杂岩是东阿拉善地块典型的中-高级变质杂岩之一,它的深入研究对进一步认识阿拉善地块起源、形成与演化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通过对波罗斯坦庙杂岩中石英闪长质片麻岩、斜长角闪岩与花岗伟晶岩的野外观察、岩石学与锆石UPb定年发现,波罗斯坦庙杂岩中石英闪长质片麻岩、斜长角闪岩与花岗伟晶岩的岩浆锆石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284±2 Ma、278±3 Ma,276±2 Ma、271±3 Ma与242...
易朽的稻米,很难在潮湿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保存上万年。但植物考古学家日前采用植硅体分析方法,在位于浙江省龙游县的荷花山遗址中找到了距今1万多年前野生稻存在、以及逐渐被“驯化”的证据
小行星撞击不是恐龙灭绝的唯一主因,德干火山喷发在小行星撞击地球之前已经导致了气候剧变和部分生物绝灭。这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王成善院士科研团队,借助“白垩纪松辽盆地大陆科学钻探”项目提供的地质记录,与美、英、德等多国科学家合作得出的最新研究成果。近日,相关内容发表在最新一期的国际著名期刊《Geology》上。文章名为《Deccan volcanism caused coupled pCO2 and...
北羌塘坳陷东部沱沱河地区甲丕拉组主要为一套火山岩夹砾岩地层,与区域上以紫红色碎屑岩沉积地层为主的甲丕拉组,无论是在沉积特征上还是地层时代上均相差甚远。为了准确限定该套岩石组合的时代,本文对囊极和开心岭地区甲丕拉组火山岩、砾岩和雀莫错地区巴贡组砂岩开展了锆石UPb年龄测定。结果表明甲丕拉组玄武粗安玢岩的锆石谐和年龄为(216.4±1.1) Ma(n=28,MSWD=0.39),在复成分砾岩和巴贡组...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古生物所)通过对寒武纪早期三叶虫——宜良红石崖虫解剖研究发现,三叶虫与节肢动物门有颚类的亲缘关系更近,为三叶虫的演化关系提供了重要证据。该项成果由古生物所朱茂炎课题组研究员赵方臣和博士研究生曾晗等共同完成,已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地质学》上。三叶虫是寒武纪标志性生物,目前已发现超过20000余种。最早的三叶虫出现在距今约5.2亿年前的寒武纪早期,在距今约...
2017年5月2日,来自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及加拿大等地多家研究机构的古生物学家组成的一个研究团队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期刊报道了一种生活在距今大约1.25亿年的恐龙——滕氏嘉年华龙(Jianianhualongs tengi)。这是一种小型肉食性恐龙,身长略超过1米,前后肢及尾部均有大型羽毛。这一发现有助于人们理解恐龙向鸟类演化的过程,尤其是和飞行能力相关的一...
黑龙江西部大兴安岭地区侏罗纪地层研究程度不高,以往中侏罗世含煤地层的确定主要借助于与吉林西部万宝组的对比。近年来随着新一轮大兴安岭地区含煤及油气地层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开展,笔者在大兴安岭地区中段的龙江盆地(黑龙江省龙江县以西)发现一套新的中侏罗世含煤地层,该地层由砂砾岩和火山碎屑岩夹煤层组成。文中对龙江盆地万宝组火山岩夹层内2件凝灰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分析,获得凝灰岩形成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