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大气化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大气化学 信息相关记录28条 . 查询时间(1.557 秒)
李楠,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大气化学/空气质量模拟。近期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18-2020,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017-2021,项目骨干;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人才启动项目,2016-2019,主持。
李婧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学术兼职:学术期刊审稿人: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 Atmospheric Research, Scientific Reports等。荣誉获奖:2017年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2017年江苏省“双创博士”。
郑军,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主要研究领域: 大气污染监测研究;监测仪器开发。荣誉获奖: 江苏省特聘教授;江苏省“双创人才”。发明专利成果: (1)郑军,王儒洋,马嫣,一种气态硫酸测量的标定装置,2017.01.11,中国,ZL201620794394.7;(2)郑军,杨栋森,马嫣,一种恶臭气体监测仪,2016.05.11,中国,ZL201521044129.9。
马嫣,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 大气颗粒物形成转化机理、理化综合特性与相关辐射强迫效应。荣誉获奖: 江苏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江苏省双创团队核心成员。先后主持国家重大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等科研项目,参与了国家973预研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2020年8月22日,由周天军副所长(主持工作)带队,大气所国重、院重、气候变化中心以及机关部分职能处等负责人一行十三人赴南京,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并就协议的具体落实工作进行座谈。
气溶胶是指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100微米的悬浮在空气中的颗粒物。大气发生污染时,常见的气溶胶类型有沙尘、雾霾等。气溶胶颗粒有粗细之分,细粒子因较容易进入人体而备受关注,空气质量参数PM2.5即为近地面细颗粒物干物质的质量浓度。地面的监测仪器可以获得气溶胶多参数的高精度观测结果,但地面观测站仅散布在若干点位,不能实现大面积观测。卫星遥感在太空可以实现全球的大范围气溶胶观测,服务于环境监测和全球气候变化...
近日,哈佛-南信大空气质量和气候联合实验室(Harvard-NUIST JLAQC)在我国大气复合污染成因和防治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在国际权威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在线发表了题为“Fast sulfate formation from oxidation of SO2 by NO2 and HONO observed in Beijing haze”的...
于兴娜,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 大气化学、大气环境;主讲课程:大气化学,大气气溶胶,大气科学概论。
郭凤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教授;2003-2008年为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助理研究员。2008年8月调至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任讲师。2009年5月至2017年6月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雷电科学与技术系,任副研究员。2017年7月至今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雷电科学与技术系,任教授。
徐国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  气溶胶化学;期刊《Atmospheric Research》审稿人;荣誉获奖: 江苏省双创博士
王彦辉,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  大气电学;究方向:  雷电物理与大气电学探测。
安俊琳,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  大气化学;主讲课程:  大气物理学,大气环境探测。
曹芳,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教授 ;研究方向:环境科学、大气化学、环境化学、土壤化学。
章炎麟,男,1983年7月生,浙江杭州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耶鲁大学-南信大大气环境中心(http://yncenter.sites.yale.edu/ )大气化学与同位素研究团队负责人、入选“国家海外引才计划”青年学者 ,江苏省特聘教授,曾任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外国人特别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大气化学、环境地球化学等。长期以来以环境科学、大气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和环境地球化学等以及相...
气溶胶是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质,不仅严重影响地-气系统辐射收支,而且对气象、气候、交通、生态等,尤其是公众健康造成显著影响。整层大气气溶胶模型是气候变化评估、大气环境模拟、卫星遥感建模、辐射传输计算等的重要基础,而能够代表区域特征的气溶胶基础模型是这些应用的关键。中国区域幅员辽阔,气溶胶来源繁多、特性复杂,长期以来缺少基于观测建立的基础气溶胶模型,这已成为限制上述应用精度的“卡脖子”问题。中国科学院...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