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高分子化学 >>> 无机高分子化学 天然高分子化学 功能高分子 高分子合成化学 高分子物理化学 高分子光化学 高分子化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高分子化学 性能相关记录224条 . 查询时间(0.704 秒)
以2-氨基-4-溴苯酚、4-氰基苯甲醛、对溴苯甲醛和(三甲基硅烷基)乙炔为原料,采用偶联法成功合成了2种新型的热固性苯并噁唑树脂—苯并噁唑芳炔腈树脂(PBON)以及苯并噁唑芳炔树脂(PBOA)。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宽频介电和热重分析(TGA)分别研究了PBON和PBOA的热固化过程、介电性能和固化物的耐热性,并研究了PBON和PBOA的溶解性。研究表明,树脂单体在常规溶剂中的溶解性良好,可...
以含硅芳炔树脂(PSA)和苯并噁嗪树脂(BOZ)为基体,Ca0.7La0.2TiO3(CLT)陶瓷为填料,通过本体浇铸成功制备了CLT/PSA/BOZ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加入体积分数为10%的BOZ后,共混树脂的固化收缩率降低了57%。当填料体积分数为50%、测试频率为10GHz时,CLT/PSA/BOZ(φBOZ=10%)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增至30.01,介电损耗因子降至0.0035,弯曲强度增...
首先通过材料基因组方法(MGA)设计筛选得到了一种具有高耐热性的乙炔基封端聚酰亚胺(ATPI),然后以2,3,3',4'-二苯醚四甲酸二酐、3,4'-二氨基二苯醚、3-氨基苯乙炔3种单体为原料合成了ATPI。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对ATPI的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ATPI与甲基乙烯基含硅芳炔(PSA)树脂共聚,得到聚硅炔酰亚胺(PSI)树脂。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分析了PSI树脂的热固...
设计开发了以聚硅氧烷材料为基础的皮肤组织黏接剂,其主要由硅氧烷预聚体、含氢硅油交联剂和卡斯特催化剂等多组分构成.在卡斯特催化剂作用下,预聚体和交联剂室温下在皮肤表面原位快速固化,其中聚硅氧烷预聚体的苯甲醛侧基与皮肤组织中广泛存在的胺基通过醛胺缩合反应实现共价黏接.本文系统研究了聚硅氧烷预聚体的聚合度、侧基含量及交联剂的用量等参数对该黏接剂性能的影响,得到了最大剪切黏接强度为77.6KPa、室温条件...
报道了一种新型导电聚合物聚薁胺,并制备了基于聚薁胺作为电极材料,磷酸/聚乙烯醇作为电解液的全固态超级电容器,研究了聚薁胺电容器的的基本性质。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该器件在工作电压窗口?0.2~0.8V下表现出优异的电容性能,可实现最大体积电容83F/cm3和最大的面积比电容0.54mF/cm2,最大能量密度和最大功率密度分别为11.6mW·h/cm3和3304W/cm3。此外,该器件循环测试1000...
通过分子设计合成了含有酚羟基的3-甲基邻苯二酚/糠胺型苯并噁嗪(M-f).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得M-f的放热峰值温度(Tp)为172℃,而间甲酚/糠胺型苯并噁嗪(MC-f)的Tp为244℃,表明酚羟基的引入有利于降低苯并噁嗪的开环固化温度.通过非等温DSC法研究2种苯并噁嗪单体的固化动力学,Kissinger法和Ozawa法的计算结果均表明M-f的表观活化能低于MC-f.此外,通过拉伸剪...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聚己二酸-1,4-丁二醇酯(PCL2000)和羟基硅油(PDMS)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一系列有机硅改性的水性聚氨酯(PU)涂层。采用红外光谱、粒径分析、差示扫描量热、热重分析、接触角分析、偏光显微分析等表征了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将涂覆了改性PU涂层的面板浸泡在河水中,对比了不同质量分数PDMS的PU涂层的实际防污效果。结果表明:随着w(PDMS)的增加,涂层的热稳定性增加,...
采用溶剂法合成了一系列带有活性基团的含氟苯并噁嗪(烯丙基含氟苯并噁嗪(BOZF-1)、苯乙炔基含氟苯并噁嗪(BOZF-2)和炔丙基含氟苯并噁嗪(BOZF-3)),并将其与含硅芳炔树脂(PSA)进行共混改性,研究不同氟苯并噁嗪(BOZF)的结构与质量分数对改性树脂性能的影响。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BOZF/PSA的固化行为,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BOZF/PSA浇铸体断面的微观形...
使用开环聚合方法,通过调整聚合投料比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含二硒的聚碳酸酯共聚物,该共聚物具有合适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子量分布窄及可调节的硒含量。以透析法、薄膜分散法和超声乳化法将共聚物自组装成胶束,通过粒径和粒径分布以及载药量的对比考察不同胶束制备方法的优劣势。研究表明:透析法和薄膜分散法更适合用于将该共聚物制备成胶束,胶束平均粒径在200nm以内;体外模拟的药物释放实验表明,含二硒聚碳酸酯在谷胱甘肽刺...
近期,北京大学裴坚教授课题组采用计算机辅助的筛选方法,设计了一种具有热激活掺杂能力和高混溶性的n型掺杂剂TAM,实现了对有机半导体高效、均一、稳定的n型掺杂。为了兼顾n掺杂剂的高稳定性和强掺杂能力,裴坚课题组通过对反应热力学和动力学的研究设计了强热力学活性、弱动力学活性的热激活掺杂方法。为了实现与有机半导体的高混溶性,裴坚课题组通过对色散力的研究设计了与有机半导体侧链的极化率高度一致、掺杂之后对离...
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科技部的支持下,中科院化学所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实验室侯剑辉课题组科研人员针对新型非富勒烯受体材料的结构特点,开创性地设计并合成了一类挥发性固体添加剂,并首次将其应用到非富勒烯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活性层优化中,获得了突出的光电转化效率。不仅如此,采用挥发性固体添加剂的光伏器件表现出良好的膜厚耐受性以及稳定性等(Nat. Commun. 2018, 9, 4645)。最近,...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