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数学地质学 地质力学 动力地质学 矿物学 矿床学与矿相学 岩石学 岩土力学 沉积学 古地理学 古生物学 地层学与地史学 前寒武纪地质学 第四纪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 大地构造学 勘查地质学 水文地质学 遥感地质学 区域地质学 火山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煤田地质学 实验地质学 地球化学 地质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地质学 熊耳相关记录18条 . 查询时间(0.116 秒)
大火成岩省(LIP)被认为是地壳快速增长的最有效方式之一,通常包括巨量的镁铁质岩石和小比例的中酸性岩石。前者代表地幔对地壳的贡献,而后者的成因却存在争议,对于大陆地壳生长的意义也不确定。很多学者根据放射性同位素(Sr-Nd-Hf)的亏损或者富集特征,认为中酸性岩浆是通过玄武质岩浆的结晶分异或者古老地壳物质重熔形成,分别作为新生地壳和古老地壳循环。然而,过去在考虑长英质岩石的成因时,通常过度依赖同位...
大火成岩省(LIP)被认为是地壳快速增长的最有效方式之一,通常包括巨量的镁铁质岩石和小比例的中酸性岩石。前者代表地幔对地壳的贡献,而后者的成因却存在争议,对于大陆地壳生长的意义也不确定。很多学者根据放射性同位素(Sr-Nd-Hf)的亏损或者富集特征,认为中酸性岩浆是通过玄武质岩浆的结晶分异或者古老地壳物质重熔形成,分别作为新生地壳和古老地壳循环。然而,过去在考虑长英质岩石的成因时,通常过度依赖同位...
熊耳群是华北地台南缘古元古代末伸展-裂解作用的产物,它以偏基性的中性火山岩为主,沉积岩主要位于其顶部和底部并常常以夹层的形式发育于火山岩中。地球化学及SEM-EDS分析结果表明,熊耳群顶部马家河组火山岩中夹层硅质岩的特征为:SiO2含量65.55%~80.33%,平均73.41%;结晶程度偏低, Ba、U和ΣREE含量、Al/(Al+Fe+Mn)值、Fe/Ti值、(Fe+Mn)/Ti值、Ba/Sr...
熊耳火山岩系是华北克拉通早元古代晚期重要的岩浆记录,其火山作用时限的厘定对于揭示华北该时期的构造格局与演化历史有重要意义。对侵入到熊耳火山岩系顶层马家河组的石英闪长岩体中的斜锆石与锆石和花岗斑岩体中的锆石进行了高精度SIMS U-Pb定年。三个样品共58个测点,石英闪长岩体中的斜锆石207Pb/206Pb平均年龄为1789±4Ma,锆石207Pb/206Pb平均年龄1778±12Ma,花岗斑岩体中...
河南寨凹钼矿床位于东秦岭钼矿带,是近年来新发现的脉状钼矿床。9件辉钼矿样品Re-Os模式年龄介于1603.1±10.8~2031.9±10.2Ma,其中7件样品给出了精确的等时线年龄为1762±31Ma(1σ误差,MSWD=3.6),模式年龄的加权平均值为1753±26Ma(1σ误差,MSWD=3.2),表明寨凹钼矿形成于古元古代或熊耳期,代表着~1.76Ga 左右的钼成矿事件。根据区域地质演化,...
熊耳期次火山岩广泛分布于熊耳群火山岩及接近熊耳群底部的基底变质岩系中,活动时间贯穿整个熊 耳期,以早期和晚期最为发育。次火山岩与围岩呈侵入接触,主要以岩脉(墙) 、岩带、岩株、岩床等形态产出。岩 石类型多样,包括超浅成- 浅成的基性、中性、酸性岩石。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次火山岩富FeO 3 、K2O 而贫 CaO 、MgO 、Al2O3 ,为钾质岩系,具岛弧型火山岩的地球化学,不同岩性的...
热水沉积2热液改造成因铅锌矿床———河南熊耳群火山岩中一种新的矿床类型。
在华北板块南缘熊耳群火山岩系地层内部,已发现金、银多金属矿床多处,但对其成因机制的解释,不同学者往往存在不同认识。笔者通过对已知矿床产出地质特征、成矿热水流体特征和来源以及矿化、蚀变围岩系统研究后提出熊耳期后火山热液是控制金、银多金属矿床形成的主要因素,成矿作用以热水流体的沉积、充填作用为主,主成矿期应为熊耳群火山活动后期等新认识。
华北克拉通南部熊耳—中条拗拉谷中广泛发育的古元古界熊耳群火山岩,是华北克拉通结晶基底形成后规模最大、涉及范围最广的火山活动产物,以火山熔岩占绝对优势,沉积岩和火山碎屑岩主要分布在大古石组及马家河组,仅占地层总厚度的43%。本文从沉积学角度,探讨熊耳群火山岩的形成环境及其构造背景。底部大古石组碎屑岩主要由一套砂砾岩、砂岩和泥质岩组成。其岩相学特征表明大古石组自下而上的沉积相为河流相—湖泊相—河流相...
小秦岭—熊耳山金矿区是我国重要岩金产地之一。对豫西小秦岭—熊耳山地区金矿床成矿物质来 源的可能矿源层分析、同位素和稀土元素示踪等多方面的研究表明,太古代太华群结晶基底、燕山期花岗岩类、中生代中基性岩墙都不是金的成矿物质源区。该地区成矿物质来自于造山带环境下壳幔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多种相关地质体,成矿流体主要来自于地幔。中基性岩墙没有为金矿床提供成矿物质或热液流体,金成矿作用与岩墙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二者都...
期刊信息 篇名 熊耳群富碲(化物)型金矿床硫同位素组成特征及成矿作用探讨 语种 中文 撰写或编译 作者 丁士应,任富根 第一作者单位 刊物名称 地球学报 页面 1996年第17卷,42期,P91-96 出版日期 1996年 月 日 文章标识(ISSN) 相关项目 豫西元古宙碲化物型金矿成矿作用与构造环境
前人运用CMF模式(碰撞造山成岩成矿与流体作用模式)推断熊耳地体金银矿床的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其南侧中晚元古代地层(官道口群和栾川群)的陆内俯冲变质脱水作用,并推测该套地层富放射成因铅和锶,δ^13C和δ^18O值较高,为检验该推论和CMF模式正确与否,作者对该套地层开展了研究,本文报道了碳氧同位素研究结果。13件岩石样品δ^18O值变化于9.1‰~16.7‰,平均13.3‰;4件δ^18CCaCO3...
分布于华北陆块南部的熊耳群火山岩由玄武质到流纹质火山岩组成,并以玄武安山岩、安山岩为主,次为英安-流纹岩,SiO2=62%±的岩石较少,显示双峰特点。中基性熔岩的主要造岩矿物是辉石和斜长石,没有角闪石和黑云母,表明熊耳群火山岩形成于相对无水的环境。岩石地球化学上的显著特点是,富K2O、FeO,低Al2O3、MgO、CaO;富含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如K、Rb、Ba)和轻稀土元素(LREE),相...
华北地台南缘华山-熊耳山地块早前寒武纪绿岩带中存在有晚太古代第一期绿岩和古元古代早期第二期绿岩。它们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表明:第一期绿岩为一套大洋型基性-中酸性火山岩和科马提岩类夹少量典型太古宙深海沉积建造,形成于硅镁质地壳拉开背景下的洋中脊环境,代表当时的洋壳;第二期绿岩为一套岛弧型基性-中基性火山岩夹中酸性火山岩、下部的太古宙型沉积岩和上部的后太古宙型沉积岩,形成于第一期绿岩硅铝化而成的岛
本文通过太华群,熊耳群和燕山期花岗岩等地质体的含金性评价,认为熊耳山蚀变断层岩型金矿床的的金等成矿元素大多来自太华群,且太华群是主要的矿源层,对矿床的硫,铅,氢,氧和碳同位素的研究表明,硫,铅及碳等成矿物质源于太华群,而成矿流体则主要为大气降水,可能有少量岩浆水的加入。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