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基础医学 >>> 医学生物化学 人体解剖学 医学细胞生物学 人体生理学 人体组织胚胎学 医学遗传学 放射医学 人体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微生物学 病理学 药理学 医学实验动物学 医学心理学 医学统计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基础医学 血脑屏障相关记录23条 . 查询时间(0.126 秒)
探讨SD大鼠脑出血后高尔基体和血脑屏障的变化及丁苯酞的干预作用和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脑出血组及丁苯酞组。造模48 h后测量各组的伊文思蓝含量,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及real-time PCR检测Cdc42,GM130,ZO-1和Occludin蛋白灰度比值及mRNA相对表达量,免疫荧光观察Cdc42和GM130是否存在共定位及脑出血后丁苯酞干预的荧光强度,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对脑缺血再灌注(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CIR)损伤大鼠血脑屏障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组为假手术(sham)组、模型(CIR)组及CIR+ATRA(10、30和90 mg/kg)组。采用MCAO线栓法建立大鼠CIR损伤模型,缺血1.5 h,再灌注24 ...
2018年6月12日,国际学术权威刊物自然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我校基础医学院发育细胞生物学教研室陈誉华团队的研究成果,论文题为“Caspr1 is a host receptor for meningitis-causing Escherichia coli”,该文首次发现新生儿脑膜炎大肠杆菌(E.coli K1) 通过Caspr1受体侵袭中枢神经系统并导致...
天然免疫是人和动物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抗感染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其中, 血脑屏障是保护脑器官的天然卫士, 能够阻止病原体和有害物质从血液进入脑组织和脑脊液, 从而保护中枢神经系统稳定。血脑屏障通透性并非恒定不变, 受到紧密连接和多种因子调控。本文综述了血脑屏障调节研究的进展。
神经性毒剂和有机磷农药是乙酰胆碱酯酶的不可逆抑制剂,对人类生命安全构成重大威胁。目前可用于临床预防和治疗的药物大都为季铵型乙酰胆碱酯酶重活化剂,对外周组织和血液中乙酰胆碱酯酶中毒具有较好的活化作用,但季铵盐结构限制了血脑屏障通过率,使这类重活化剂在中枢神经系统发挥作用有限。因此,开发可通过血脑屏障的重活化剂是当前主要发展趋势。本文对可通过血脑屏障的重活化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建立大鼠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BCEC)与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血脑屏障模型并评价其功能。方法 采用SD大鼠原代分离培养获得BCEC和星形胶质细胞。经细胞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检测相关抗原后建立非接触式共培养血脑屏障模型,测定共培养模型所形成的跨细胞电阻及荧光素钠的通透性。采用LC-MS检测6个化合物透过血脑屏障模型的通透性,并与文献报道的体内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培养的BCEC多数为短梭形外观,免疫组化检...
目的探讨微波辐射后大鼠海马组织中连接黏附分子-1(JAM-1)表达及其与血脑屏障完整性的关系。 方法将16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假辐射组及辐射组,辐射组又根据微波辐射功率密度不同细分为3个亚组,各辐射亚组分别接受10,30,100 mW/cm2微波辐射,假辐射组微波辐射强度为0 mW/cm2。各组大鼠分别于微波辐射后6 h,1 d,3 d,7 d及14 d时活杀取脑,分别采用伊文思蓝染色、激...
血脑屏障是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内环境稳定的结构基础,有效保护脑组织避免外源性有害物质侵害,但也阻碍许多治疗药物进入脑内,限制了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临床应用。如何有效透过血脑屏障成为此类药物发挥治疗作用的关键环节。纳米粒作为一种新型药物载体,能携载药物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提高脑内药物浓度,实现脑内靶向给药。本文对载药纳米粒及其透过血脑屏障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目的:建立药物透过血脑屏障的三维构效模型,为药物分子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与结果:利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方法建立了阿片类药物透过血脑屏障的三维定量构效模型,该模型有较高的预测能力,交叉验证系数r2cv=0.718,相关系数r2=0.978,F3,7=67.902,标准偏差SE=0.209。结论:根据CoMFA模型系数等势图,解释了该类药物透过血脑屏障的构效关系。
目的:药物透过血脑屏障是药代动力学的重要过程,H2受体拮抗剂是作用于神经外周的抗溃疡药物,为避免该类药物透过血脑屏障损伤中枢神经,产生毒副作用,指导该类药物的设计与合成。方法和结果:选择了不依赖于实验参数的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方法和最近发展的本征值(EVA)方法,建立了有关的三维药代动力学性质(3D-QSPR)模型。CoMFA模型的统计参数为:交叉验证系数r2cv=0.625,相关系数r...
侧脑室注入自体血液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观察丁基苯酞(dl-NBP)对局部脑血流的改善作用及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dl-NBP5~20mg·kg-1明显提高蛛网膜下腔出血后3h内尾状核的血流量,但无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0.25mg·kg-1的尼莫地平亦明显提高脑血流。并发现dl-NBP10mg·kg-1及尼莫地平0.25mg·kg-1(分别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5min和3hip)均能明显降...
泊洛沙姆是一种具有药理活性的多功能药用辅料,在药剂学中应用广泛。近年来,研究发现泊洛沙姆可以通过多种作用机制帮助药物穿越血脑屏障,抑制血脑屏障上的P-糖蛋白、多药耐药相关蛋白等外排泵系统;吸附血浆中的不同载脂蛋白后,通过与血脑屏障上相应受体的结合,使泊洛沙姆包被的纳米粒主动转运入脑;连接各种配体及单克隆抗体等导向性分子,使其通过受体介导的转运进入脑部。本文综述了泊洛沙姆在促进药物穿越血脑屏障的重要...
目的: 探讨大鼠颈淋巴阻滞后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的变化。方法: 手术组大鼠采用Casley-Smith法阻滞颈淋巴,对照组大鼠不摘除颈淋巴结和不结扎淋巴管,只将它们分离暴露。每组于术后1、3、5、7、14、21 d,通过观察血清中S-100B的浓度、电镜观察镧离子示踪剂和BBB超微结构变化来确定BBB通透性的改变。结果: 各组血清中S100B浓度变化无显著差异,提示BBB没有破坏;电镜观察:对...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细胞骨架肌动蛋白(actin)在体外模拟缺氧缺血诱导的血脑屏障(BBB)模型通透性增高中的变化及其机制。 方法: 利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CV304与星型胶质细胞(AS)共培养建立体外大鼠BBB模型,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缺血组、BB-1101预处理组。通过γ计数仪检测大分子物质[125I]- 牛血清白蛋白([125I]- BSA)通透曲线观察BB...
目的: 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对梗死灶周围脑组织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及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HJ1.7mm〗方法: 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脑缺血/再灌注6 h、24 h、48 h、7 d组及相应时点的假手术组,每组各6只。采用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MCAo)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于相应时点进行神经症状评分后断头取脑,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