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球物理学 >>> 固体地球物理学 >>> 地球动力学 地球重力学 地球流体力学 地壳与地形学 地球内部物理学 地声学 地热学 地电学 地磁学 放射性地球物理学 地震学 勘探地球物理学 计算地球物理学 实验地球物理学 固体地球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固体地球物理学 岩石相关记录154条 . 查询时间(0.08 秒)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OMG)副研究员张江阳、研究员张帆和孙珍联合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杨宏峰团队等,在马里亚纳海沟南部“挑战者深渊”附近的岩石圈变形和地震相关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于近日发表在《构造物理》(Tectonophysics)上。
2023年4月12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OMG)张江阳副研究员、张帆研究员和孙珍研究员,联合香港中文大学杨宏峰教授团队等,在马里亚纳海沟南部“挑战者深渊”附近的岩石圈变形和地震相关性研究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于2023年4月12日发表在Tectonophysics(《构造物理》)上。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倪怀玮研究团队通过实验技术创新,建立了用电导率突变在高温高压富水条件下原位确定岩石熔融温度的方法,为解决关于地球俯冲带熔融条件的争议奠定了基础。相关研究成果以Determination of the H2O-Saturated Solidus of Albite by Electrical Conductivity为题,发表在Journal of Geo...
科技日报柏林12月6日电 (记者李山)近日,德国科研人员在生命起源的相关研究中取得新进展。他们开发了一个模拟早期地球火山活动产生的不平衡环境,验证了加热的岩石孔隙内的气泡能够驱动凝聚层微滴的生长、融合、分裂和选择,为早期地球上无膜凝聚层微滴的演化提供了令人信服的场景。相关论文6日发表在《自然·化学》杂志上。
双俯冲带普遍暴露出大陆边缘高压-超高压变质地体,这一现象受到地质学家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台湾造山带和阿尔卑斯造山带均形成于极性相反的双俯冲-碰撞体系,却暴露出不同的高压和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类型(图1)。然而,该体系下大陆边缘俯冲、碰撞和折返的动力学演化过程以及控制高压-超高压变质岩俯冲和折返的关键性参数至今未被充分研究和理解。
随着印度和欧亚大陆之间的碰撞,印度大陆岩石圈沿着汇聚边界进入欧亚大陆的下方。陆陆碰撞后的大陆俯冲是深入理解印亚碰撞动力学过程的关键科学问题,而俯冲大陆岩石圈的形态与结构可为认识大陆俯冲提供重要的观测约束。喜马拉雅东构造结是青藏高原地形变化最剧烈、构造最复杂的地区,发育强烈的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陆内中源地震,暗示了其下方可能存在复杂的俯冲板片形态与结构。缅甸地区位于东构造结南部,北接喜马拉雅陆陆碰撞...
随着印度和欧亚大陆之间的碰撞,印度大陆岩石圈沿着汇聚边界进入欧亚大陆的下方。陆陆碰撞后的大陆俯冲是深入理解印亚碰撞动力学过程的关键科学问题,而俯冲大陆岩石圈的形态与结构可为认识大陆俯冲提供重要的观测约束。喜马拉雅东构造结是青藏高原地形变化最剧烈、构造最复杂的地区,发育强烈的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陆内中源地震,暗示了其下方可能存在复杂的俯冲板片形态与结构。缅甸地区位于东构造结南部,北接喜马拉雅陆陆碰撞...
2021年4月29日,“虚拟岩石物理与电磁模拟新方法新技术研讨会”在长江大学武汉校区隆重召开。来自国内相关高校、研究院所及企事业单位约7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主办,长江大学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物探重点实验室承办。会议聚焦岩石物理和电磁模拟新方法新技术,邀请来自东华理工大学、中南大学、中国...
地幔柱,作为起源于核幔边界的热地幔上升流,会侵蚀克拉通岩石圈,并促使大陆裂解(Morgan, Nature, 1971; Hu et al., Nature Geoscience, 2018)。然而,最新的研究表明,在挤压应力构造环境中,地幔柱不仅不会导致克拉通裂解,反而会促使岩石圈缝合和再克拉通化(Liu et al., Nature,2021)。那么,地幔柱作用会对克拉通岩石圈的内部性质产生何...
巨厚、亏损和难熔的克拉通岩石圈地幔是地球上古老克拉通大陆长期稳定的关键因素,也是金刚石成矿的主要场所。然而,大量的证据表明克拉通岩石圈的山根经历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致使岩石圈被不同程度地减薄。尽管如此,现今看到的大多数稳定的克拉通都已经恢复了当初太古代时期的岩石圈厚度(150-200 km),即存在可能的“克拉通再生”过程(recratonization)。前人对于克拉通破坏做了大量的机理研究,但对...
2020年12月18-20日,第三届SEG岩石物理与地下流体检测国际研讨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在河海大学召开。来自国内外2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论。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王锦国教授、SEG中国执行总裁黄旭日教授在开幕式上分别致辞,副院长窦智教授主持开幕式。
克拉通是地球上古老而又稳定的大陆地块。克拉通的岩石圈地幔是金刚石的宝库,它们形成于25亿年前的太古宙和16-25亿年前的古元古代(Peslier et al., 2010; Lee et al., 2011)。克拉通型岩石圈地幔具有明显的特征:厚度巨大(可达300 km)、密度较低、亏损玄武质成分、高度难熔、地温梯度低(Lee et al., 2011),而且岩石圈地幔的年龄越古老,其密度就越小,...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后李鑫和合作导师、研究员白登海等采用大地电磁测深方法,获得青藏高原东南缘南北向的岩石圈精细电性结构图像(图2b、图2c);结合岩石高温高压实验数据,定量约束中下地壳的流变性。研究表明:青藏高原东南部中下地壳内存在由高温部分熔融引起的高电导率异常(C1)的现象,可能代表了来源于高原中央的弱物质流;楚雄盆地壳内存在的显著高导异常(C2),无法完全用壳内部分熔融解释,需...
流体与岩石的相互作用是地球动力学过程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不仅将物质、能量的传递与大规模构造变形相联系,也控制着矿床形成、碳封存过程以及岩石圈流变特征变化(Jamtveit et al., 2000)。流体与岩石相互作用过程几乎不受限于空间尺度,在矿物颗粒、岩石露头和板块等不同尺度上均可发生(Engvik et al., 2008)。 但在时间尺度上,由于缺少合适的定年方法,很难对区域尺度流体与岩石相...
自新生代以来,印度-欧亚陆陆碰撞导致了青藏高原的隆升和广泛的陆内变形。青藏高原东缘和东北缘是研究高原隆升、外向扩展及其与周边块体相互作用的关键区域。然而,当前对该区域的壳幔变形模式依然存在很大争议,提出了中下地壳流、岩石圈垂向一致性变形等不同的端元模型。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