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作物学 >>> 作物遗传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作物遗传学 遗传机制相关记录23条 . 查询时间(0.184 秒)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水稻研究中心李自超教授团队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发表了题为 "Natural variation of DROT1 confers drought adaptation in upland rice" 的研究论文,解析了旱稻抗旱的遗传机制,克隆了一个重要抗旱基因 DROUGHT1 (DROT1),揭示了其抗旱的分子调控机制,并鉴定出...
2022年9月23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特色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团队系统描述了荞麦在驯化过程中的代谢组变异图谱,揭示了苦荞重要代谢物定向变化的遗传机制,为苦荞药用特性和抗病性的遗传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植物生物技术(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
2022年10月12日,基因组所武志强课题组在《生物技术通报(aBIOTECH)》上发表了题为"The genomic and 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 of Curcuma alismatifolia revealed its diverse bract pigmentation " (点击题目查看原文) 的文章,对热门新兴花卉姜荷花的栽培品种“清迈粉”高质量参考基因组...
2022年9月23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特色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团队系统描述了荞麦在驯化过程中的代谢组变异图谱,揭示了苦荞重要代谢物定向变化的遗传机制,对苦荞药用特性和抗病性的遗传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植物生物技术(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
2022年7月16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特色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团队从基因组水平揭示了金荞麦和苦荞性状差异的重要原因,对金荞麦的生态类型进行了初步的划分和比较,并开发了与芦丁代谢相关的分子标记,为金荞麦的性状改良和品质育种,以及苦荞和金荞麦种间杂交的分子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2022年6月14日,相关研究成果在《新植物学家(New phytologist)》在线发表。
2022年5月5日,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湖北洪山实验室周道绣和赵毓教授课题组在The Plant Cell 杂志上在线发表题为“A coiled-coil protein associates Polycomb Repressive Complex2 (PRC2) with KNOX/BELL transcription factors to maintain H3K27me3 and g...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庞朝友研究员团队开展了棉花品种耐低温机制研究,发现植物激素脱落酸(ABA)合成相关基因 GhSAD1 的变异是造成不同棉花品种低温抗性差异的主要因素。相关研究成果以“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identifies variants of GhSAD1 conferring cold tolerance in cotton”为题于202...
近期,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通过对301份栽培苎麻全基因组重测序和纤维产量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系统解析了苎麻产量性状遗传结构,对培育苎麻高产纤维品种和低纤维饲用品种提供研究基础。研究成果发表在《植物生物技术杂志(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湖北省洪山实验室代明球教授与杨万能教授团队联合研发出一种玉米抗旱高通量表型组技术,揭示了玉米抗旱的遗传基础。
2021年6月25日,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湖北省洪山实验室代明球教授与杨万能教授团队联合研发出一种玉米抗旱高通量表型组技术,揭示了玉米抗旱的遗传基础。相关研究以“Using high-throughput multiple optical phenotyping to decipher the genetic architecture of maize drought tole...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水稻分子设计技术与应用创新团队通过研究揭示了水稻与白叶枯病菌相互适应的遗传机制,为作物与其病原菌的共适应模式和相关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线索。6月2日,相关研究在The Plant Cell在线发表。
2021年6月9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水稻分子设计技术与应用创新团队通过研究揭示了水稻与白叶枯病菌相互适应的遗传机制,为作物与其病原菌的共适应模式和相关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线索。2021年6月2日,相关研究在The Plant Cell在线发表。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农产品加工微生物遗传改良与应用团队在猴头菇遗传学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科学家基于全基因组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表征了猴头菇重组交换事件,这是首次在大型真菌中采用数量遗传学来解析重组变异的遗传机制,研究结果有利于加深大型真菌减数分裂同源重组的理解。相关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
自2014年“率先行动”计划实施以来,中国科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面向”“四个率先”要求,把实施“率先行动”计划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重大科技任务,在科技创新发展、国家创新人才高地建设、高水平科技智库建设、一流科研机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突出成效,全面完成了“率先行动”计划第一阶段目标任务,在我国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建设中起到了引领带动...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王晶副教授课题组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杂志发表题为“Transposon insertions within alleles of BnaFLC.A10 and BnaFLC.A2 are associated with seasonal crop -type in rapeseed”的研究论文,相关研究揭示了BnaFLC....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