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土壤学 >>> 农业资源利用 >>>
搜索结果: 1-12 共查到农业资源利用 玉米秸秆相关记录12条 . 查询时间(0.1 秒)
为了进一步研究生物质热解液化技术,寻找较为理想的生物油产率所对应的试验条件,设计制作了以等离子体为主热源的流化床热解液化装置,反应器的内径为52 mm,高1150 mm。以玉米秸秆粉为原料在不同温度、不同喂料速率下进行一系列的热解液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喂料速率在0.6~0.7 kg/h时,生物油产率较高;反应温度升高,生物油产率增高,但是当反应温度超过750 K时,产率反而随温度的上升而下降。使...
该研究旨在探讨低温生物质液化技术及液化产物应用的可能性。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在酸性、常压条件下快速液化成多羟基化合物,再以多羟基化合物为原料合成一系列的聚合材料。采用不同的有机溶剂,在稀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对不同的温度下生物质的液化效果进行研究。同时探讨了液化有机溶剂同生物质物料的混合比率对液化过程的影响。试验表明,碳酸乙烯酯比乙烯醇具有较高的液化率。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较佳的液化效果下, 有机溶剂同玉...
为了获得生物质在闪速加热条件下的热解挥发特性,引入一套层流炉系统进行实验研究。可变工况参数包括反应加热温度从800 K至950 K变化,热解停留时间从0.108~0.224 s变化。实验材料是粉碎的玉米秸秆,粒径0.117~0.173 mm,不作为变量考虑。利用等离子体加热技术,可以保证层流炉内部温度稳定保持在恒定设置数值。工作气体为氩气,流量1.5~2.5 m3/h。热解残炭由一个水冷收集器(冷...
将城市污泥与玉米秸秆进行自然通风堆肥处理,应用GC/MS检测方法对污泥堆肥中的多环芳烃化合物(PAHs)进行了分析。污泥堆肥中PAHs的含量较低,ΣPAHs和ΣPAHscarc分别为0.561 mg/kg和0.107 mg/kg,绝大部分PAHs化合物的含量低于0.050 mg/kg,含量较高的主要是中、低分子量的化合物。PAHs的降解效果显著,ΣPAHs和ΣPAHscarc的降解率在80%左右,...
采用酸预处理正交试验和微波强化酸预处理试验,研究时间、温度、基质浓度、硫酸浓度及粒径对玉米秸秆糖化预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酸预处理时,时间、温度、硫酸浓度、基质浓度、粒径5个因素都是主要影响因子,其最佳条件为:时间2 h、温度130℃、硫酸浓度3%、基质浓度35 g/L、粒径0.50 mm;微波可强化酸预处理效果,提高糖化速度,秸秆还原糖得率与酸预处理的得率基本持平,微波强化酸预处理的最优条件...
为了对生物质快速热解液化设备进行分析和计算,该文用热重、差热分析仪分别对小麦和玉米秸秆在不同升温速率下进行了热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和玉米秸秆的热解特性基本一致,热解过程可以用同一种模型描述;随升温速率的提高,热解最高速率时的温度和热解最高速率明显提高。分析了小麦和玉米秸秆热解反应过程,提出了平行一阶反应动力学模型并计算出模型中各参数,将该模型的计算结果、现有一阶反应模型的计算结果分别和试验数据...
对开发的玉米秸秆工业化处理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经分离处理后,能显著提高其利用价值和效果,实现物尽其用,获得最佳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分离试验已初步成功,并开发出外皮人造板和模压包装材料等新材料。
基于为生物油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数据的目的,在等离子体流化床热解实验台上利用粉碎的玉米秸制取生物油,并对生物油的物理化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生物油的最高得油率为37%,显酸性,密度在1100~1200 kg/m3之间;动力粘度的总体趋势是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灰分百分含量小于0.1%。同时使用色质联用仪(GC-MS)对生物油进行了组分分析,生物油的主要成分有乙酸、羟基丙酮、水、乙醛、呋喃等。高含水量和含...
提出通过NaOH化学处理以改善玉米秸秆的可生物消化性能、提高玉米秸秆厌氧消化产气量的方法。NaOH添加量为玉米秸秆干物质的8%。对未处理和经NaOH处理的玉米秸秆进行了厌氧消化对比试验研究,厌氧消化负荷率为35,50,65和80 g/L。分析并比较了两者在不同负荷率下的日产气量、累积产气量、单位TS和VS产气量等。结果显示,与未处理玉米秸相比,NaOH处理过的玉米秸的干物质消化率和产气量明显提高,...
针对一年两熟地区免耕播种机播种小麦时存在的问题,提出以驱动缺口圆盘刀作为切断覆盖玉米秸秆、根茬装置,该装置的缺口圆盘平面中心垂直线与刀轴的轴线有一个较小夹角(7°)。通过对该装置的运动分析和土槽试验,确定主要基本参数。当刀轴转速为350 r/min时,消耗功率为1.7 kW,并能够有效切断秸秆根茬。开出沟槽的地表宽度为56.7 mm。
介绍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条件下,玉米秸秆直接还田的一种全新方法——玉米秸秆整株深埋还田技术(以下简称玉米整株还田),所需配套机具及操作工艺、技术要点和3年的试验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整株还田,秸秆经过一年的腐解,腐解率达90%以上,土壤有机质年均增加0.11%。玉米整株还田耕深20cm,秸秆在土壤8cm深度以下秸秆覆盖率达95%以上,能够保证冬小麦播种质量,小麦播种出苗后基本苗及分蘖测定分别比粉碎还田...
通过催化液化技术和环状碳酸酯的开环聚合技术的结合,提高秸秆液化产率以及改进液化产物在交联成大分子后存在的生物降解缓慢问题。研究采用Lewis酸盐作催化剂,对乙二醇碳酸酯(EC)进行开环聚合,并利用聚合产物——聚碳酸乙烯酯(PEC)代替传统液化剂EC对玉米秸秆进行了液化。对液化产物的定量分析表明,该新工艺固定液化剂中碳酸酯基团从而将液化产率提高了31.4%。同时,新的液化产物的化学结构中引进了脂肪族...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